第13章

  【其二,弃绝文化,愚民弱民,防止以古非今,私议政令,但却导致秦国成为文化荒漠,秦国有名的能臣贤臣几乎都是东方六国之人,而秦人只知服从。】
  历代秦王:细思恐极啊!
  【第三,便是倡导君主独裁,以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中央集权,君主独裁在当时有其先进性,却为千年后的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
  【另外,在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普通民众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这一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却不敢苟同,他们内心深处将自己凌驾于国民之上,称自己为天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们的权威来自于天,“损天下而奉一人”是理所当然的。
  一部分人已经发现了天幕的倾向,似乎天幕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这样的想法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却不敢宣之于口。
  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也发现了一些端倪,但他们没有开口,群臣却义愤填膺,为自家君王抱不平。
  董仲舒:“陛下乃是天子,自当乾纲独断,这天幕有失偏颇,不听也罢。”
  主父偃:“普通百姓知道什么,若是他们不肯服徭役,不缴纳税赋,如何富国强兵。”
  “国家大事历来是肉食者谋之!”
  ……
  有人将这些想法发到了评论区,立刻引来一场大骂战。
  评论区:“这是哪来的腐朽思想,清朝已经亡一百多年了,你们心里的辫子居然还没割掉!”
  “皇帝若是天子,怎么会有昏君暴君,怎么没有一道雷劈死他们。”
  “汉武帝独尊儒术,信天人感应,认为自己是天子,既然天子秉持上天的意志,怎么会做错事(狗头)。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轮台罪己难道不是他的罪过吗。”
  “从汉朝末年,皇帝的权威就已经下降了。”
  “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有被当街射杀的皇帝,这天子当的也太窝囊了。”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
  这些思想对古人来说极其叛逆,若是能穿越时空,他们怕是要抓住每一个发言的网友处以极刑吧,罪名就是“妖言惑众”。
  若是明君盛世,社会稳定,百姓能有一口饭吃,虽然内心有所意动,但只要能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
  那些乱世昏君的年代,一些有志之士已经握紧了拳头,天幕给他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反正都要饿死了,不如反了他!
  第14章 商鞅变法
  刘彻猛地起身,他盯着评论区的白色字迹,“汉武帝独尊儒术”,这说的是朕吧!
  早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刘彻为了统一思想,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好消息:朕的谥号是武帝——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这个评价还不错。
  坏消息:没能善始善终,晚年有巫蛊之祸和罪己诏。
  刘彻突然想起前几天自己对齐桓公的评价,“只有昏君才会晚年昏聩。”这句评价就像一个回旋镖,转了一圈最后扎中了自己!
  他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评论区的文字刷新的太快了,自己的评论不一定能被人看到。
  便吩咐身边的侍中们道:“将评论区所有文字都记下来。”
  侍中们写的手腕都肿了,却不敢懈怠。
  以前只记录天幕所言,他们分工合作,一人记一段,最后汇总到一起,还能完整记录下来。现在评论区也要记录了……
  这双手怕是不能要了!
  看到天幕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也不生气,还有心情与周围谋臣调侃道,“也不知哪家天子,居然被人当街射杀。”
  郭嘉也笑道,“史书不曾记载,当是后世之人。”
  荀彧却忧虑不已,叹息道,“天子被当街射杀,皇权威严荡然无存,不知有多少人会铤而走险,僭越称帝!”
  见评论区吵的激烈,小希也有些无奈,那些赞颂天子的评论都顶着古人的名字。她原本还以为这些人只是喜欢古代呢,没想到他们是入戏太深,将自己当成古人了。
  若是这些人常驻自己的直播间,评论区得吵成什么样……
  罢了,还是先把自己的课程讲完吧。
  【千年以来,对于商鞅的形象,毁誉迥异。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认为商鞅是“天资刻薄”之人,对其人格彻底否定,认为商鞅落个车裂的下场是有缘由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史记》的写作背景,抛开时代背景去谈论古文,只能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正是汉朝刚刚经历黄老学说,无为而治,转入“独尊儒术”,实则是“内法外儒”的统治时期。这段时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被处以宫刑,他对法家无法不产生怨恨。还有他身为儒家弟子,对法家的天然抵触,这些都影响了他对商鞅的评价。】
  刘彻看向坐在一边奋笔疾书的司马谈,“太史公,这司马迁你可认识?”
  司马谈无奈的放下手中的毛笔,回道,“陛下,司马迁正是小儿,他在外游学,尚未归来。”
  刘彻意味不明的看了看他,收回了视线。
  不知这司马迁犯了什么事,才会被处以宫刑。
  朕可不是滥用刑罚之人,定是此人罪有应得。
  刘猪猪暗暗的想着,他编写的史书能被天幕特意提起,定然地位不凡,以后还是让他专门修史吧。
  评论区:“嬴渠梁:原来是被处以宫刑了,怪不得那么尖酸刻薄。”
  嬴渠梁本想留着评论机会用到关键之处,但此刻却忍不住了。
  嬴渠梁:你骂我没事,不能骂我的商君!
  未来被“宫刑”的司马迁此时正在中原大地游学采风。
  “司马迁:迁尚未写《商君书》呢。”委屈.jpg。
  “李斯:你被汉朝的法律处刑,为何怨我大秦的律法。”
  “刘邦:有没有可能,汉承秦制,大汉的律法与秦律一脉相承呢。”
  秦始皇目光微缩,刘邦,汉高祖刘邦!
  既然汉承秦制,为何秦二世而亡,而汉却延续了四百年。
  司马光看着自己笔下的《资治通鉴》,心中惴惴不安,天幕就连《史记》都不放过,不会也要批判自己吧。
  【《资治通鉴》对商鞅变法记载不全面,也是因为其编者司马光是个守旧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政策极端反对,自然不会去称赞一位古代先贤的变法之策。】
  【但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延续了北宋的生命,缓解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因为新法的实行,宋朝国力增强,宋哲宗时还有余力能对西夏用兵。司马光上台却全面废除新法,新旧党争将北宋拖入了亡国的倒计时。】
  评论区
  赵匡胤终于看到与大宋有关的事了,当即发表评论:“赵匡胤:主播能说说王安石变法么?”我大宋为什么会得个积贫积弱的评价啊!
  “司马光砸缸,司马缸砸光……”
  “司马光把新法打下来的土地全部无偿还回去,很难不怀疑他的私心。”
  “这不是大怂的特色嘛,打输了割地赔款,打赢了依旧割地赔款……”
  “不要忘了还有称臣。”
  “大怂”、“称臣纳贡”,赵匡胤一口鲜血卡在嗓子眼,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他怒吼道,“到底是哪个不肖子孙,朕要将他碎尸万段!”
  “陛下息怒!”
  群臣都跪倒在地,他们也很忧虑啊,见到了官家的丑事,自己还能活着离开皇宫吗?
  两位皇子赵德昭、赵德芳摄于父皇的威亚,瑟瑟发抖。
  晋王赵光义则心中暗喜,有这样的后代,哥哥可真倒霉。如今有补救的机会,我大宋决不能走到那样屈辱的老路上,朝中那些老顽固应该也不会再拒绝自己的拉拢了吧。
  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坐在哥哥的龙椅上,御驾亲征,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的美好画面……
  评论区的文字对整个大宋的统治阶级都是会心一击,尤其是天幕上特意点名的人。
  “两派到后面都太过极端,完全变成了党争,而不是为国为民。”
  司马光一口老血吐了出来,没想到后人眼中,他的形象居然是这样的。
  他的世界观有些崩塌。
  “还是苏轼做得对,与其在朝廷虚以为蛇,蝇营狗苟,不如到地方上切切实实的为百姓做一些事。”
  苏轼眼前一亮,这样想,似乎被贬也不错啊。
  苏辙:哥,你别乱来啊!
  【小希看到评论区有人问王安石变法,那就简单提一下。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为解决北宋末年的“冗兵、冗官、冗费”三冗问题,以及“积贫积弱”的现状发动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