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屈原:原来三闾大夫并不是低谷,流放汉北也不是结局,还有更悲惨的余生等着我。
  评论区
  “子兰劝楚怀王入秦被囚禁致死,他怎么还能当令尹,楚国没人了吗,合理怀疑此人收了秦国的好处。”
  “有没有可能除了屈原等个别人,其他人都是赞成与秦国结盟的。”
  “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楚怀王盯着公子子兰,“寡人也想知道,你还是不是我大楚的公子,秦国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那么为他卖命!”
  公子子兰匍匐在地,痛哭流涕,“父王,儿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楚国啊,秦王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都要得到,若是父王不答应和谈,秦军必定顷刻而至,到时候,我大楚宗庙社稷一朝倾覆,儿臣又能得什么好。再者说……儿臣如何能知秦的虎狼之心,谁知秦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挟持父王,如此无信无义之辈,当真是虎狼之君!”
  楚怀王耳根子软,见自家幼子如此痛苦懊悔,当即便原谅了他,反正事情还没发生,自己定能躲过这一劫。
  他决定强硬一回,等屈原从齐国回来便官复原职,只有屈原才是一心为自己着想。只是不知,在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他的强硬又能坚持多久。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当时被称为四贵的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以公谋私,富可敌国,秦王室的财富还不及四贵。昭王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天幕提到的四人立刻下跪谢罪,虽然他们还没有做这些事,但王上断案又不需要证据。
  宣太后芈八子皱了皱眉,我可是一心为了秦国,为此不惜得罪母国,结果自家儿子居然还提防自己。
  评论区
  “宣太后太有个性了,好喜欢她!”
  “宣太后是史上第一个太后。”
  “她彻底灭亡义渠,使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向东。”
  “虽然手段不太光彩,但不妨碍我们喜欢她。”
  宣太后看到评论区的文字,终于释然一笑,虽然自己的儿子不理解自己,但千百年后,她却得了无数人称赞,很值得。
  【“远交近攻”策略即先把战争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家,对较远的齐楚置之不顾,结盟交好。范雎认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领地,这也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国策。】
  【苏洵《六国论》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便是秦昭襄王蚕食六国的真实写照。可惜当时的六国并没有意识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或者说他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却只能匍匐在大魔王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六国国君:天幕说什么大实话,是我们不想反抗吗,这不是有心无力吗。
  苏洵立刻跟两个儿子显摆,“为父的文章被天幕认可了,你们也要努力啊。”
  苏轼:“父亲,儿子的《寒食帖》早就出场了。”
  苏洵:“那是你未来写的,现在可有什么名篇?”
  苏轼:你年纪大,你有理。
  【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是个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不止楚怀王客死异乡,魏襄王韩襄王也相继去世,魏、韩局势动荡。次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韩国,秦国将领向寿夺取了武始,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韩国眼看不能抵挡,便派人到魏国求援,魏国担心唇亡齿寒,当即命公孙喜前去援助韩国,东周也派人加入了韩、魏联军,秦国以十万人对抗三国联军二十四万兵马。】
  【秦昭襄王提拔白起为主将,与三国联军在伊阙对峙。此时,韩魏两国都希望对方当先锋,自己在后策应,双方都想保存实力,谁都不想先与秦军交战,两军貌合神离。】
  评论区
  “还没打就想着撤退。”
  “韩魏已经被秦国打怕了。”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打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白起发现后,便用少量军队钳制韩军主力,用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没有防备,仓促迎战,很快便大败而归。韩军被魏军的溃败影响,军心不稳,士兵哗变。立刻遭到秦军左右夹击,韩军也步了魏军后尘,溃败而逃。】
  【白起乘胜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国数座城池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魏、韩两国割地求和,秦国则以不可抗拒之势向东进击。】
  【伊阙之战彻底扫平了秦军东进之路,可谓白起的成名之战。】
  评论区
  “人屠的出场秀。”
  “东周是来当拉拉队的吧。”
  “他可能是来站台的……”
  周郝王:尊王攘夷,寡人支持的一方就是正义的一方!
  秦昭襄王:你怕不是还活在两百年前。
  【自从楚怀王客死秦国,楚国上下都很惧怕秦军,楚襄王与秦国议亲,重新修订盟约,秦楚之间保持了数年的和平。而这几年,秦国一直在进攻魏国、韩国,两国屡战屡败,不得不割地求和。】
  【昭襄王十六年,秦军攻打韩国,占宛城。十七年,魏国割地400里,韩国割地200里。十八年,白起再次攻打魏国,占据魏国六十一个邑。二十年,打魏国,占新垣、曲河。二十一年,打魏国,占安邑。二十四年,打魏国,占安城,前锋打到了魏国都城大梁……】
  评论区
  “……”
  “魏国:你不要过来啊!”
  “求魏国心理阴影面积。”
  【当然,魏国并不是独一份,秦昭襄王是时间管理大师,在关照魏国的同时,对于其他五国也没有放过,除了燕国距离太远,中间隔着赵国,没有发生直接战争外,其他国家都被大魔王赢稷频繁攻略。】
  评论区
  “尤其是赵国。”
  “太惨了!”
  赵武灵王:“天幕倒是说清楚啊,我赵国怎么了,还有长平之战是怎么回事?”
  赵王也不必心急,赵国这么重要,天幕总会说到的。
  【面对秦国的强势崛起,六国也曾合纵攻秦,但结果却充满了戏剧性。】
  【秦昭襄王十九年,嬴稷称西帝,派遣使臣尊称齐湣王为东帝。齐王听从谋士苏秦之策,自去帝号,并约诸侯合纵攻打秦国,但六国各怀心思,合纵无功而返。】
  【昭襄王二十二年,燕、秦、楚、赵、魏、韩六国在秦王组织下联合攻齐,在燕军名将乐毅指挥下大败齐军,长驱直入,攻占齐国都城临淄,攻取齐国七十多城,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齐王逃奔于莒,近乎灭国。五年以后,在齐国名将田单指挥下,齐军才打败燕军,收复失地。】
  评论区
  “这波是反向合纵!”
  “从西往东或从东往西,都是纵向的嘛。”
  【在此之前,秦国与齐国是战国时期的东西两极,其他五国都要受到他们的挤压,秦国攻打齐国是为了与齐国争夺话语权,从两极成为一霸。那么,为什么其他五国也这么积极呢——当然是因为齐国的骚操作。】
  齐桓公:“后世的孽障又做了什么?”
  管仲提醒道:“此齐国非彼齐国!”
  齐桓公:……
  是啊,战国时期已经没有姜齐了,哪个国家统一也与自家无关,但是,“寡人想看他们的笑话。”
  管仲:您高兴就好!
  第24章 秦灭六国
  【此事,还要从燕国说起,公元前315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相国子之与燕太子平争夺王权,两方内战,燕国大乱。史载:“燕人恫怨,百姓离意”。齐宣王见到如此天赐良机,便想要趁他病要他命,将燕国纳入自家版图。恰逢此时,秦国正在攻打韩国,韩国战败,赵、魏、楚都准备救援韩国。】
  【趁着秦国吸引了列国的目光,齐宣王立刻派兵进攻燕国,燕国百姓痛恨本国的统治者,对齐军表示欢迎,“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军仅用了五十天,就攻下了燕国的都城,燕王哙、相国子之都被齐军杀死。因为攻击过于顺利,齐宣王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燕国寿数已尽。】
  齐宣王:“哈哈哈,此乃寡人尊天意而行,燕人如何能挡。”
  【齐军在占领燕国后军纪败坏,掠夺民财,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致使燕人叛乱。其他诸侯也无法容忍一个大国被灭,今日是燕国,明日焉知不是自家。他们的互相攻击还在今日夺一城,明日得一地的进程中,齐国却已经快进到了统一天下。】
  【接下来就是对齐国的考验,若是他能够挡住六国联军,不断蚕食周围列国,他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缔造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