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秦始皇统一思想的措施是不给人们读书,违反者面临的是严酷的刑罚。汉武帝则是只允许大家读一种书,再用利益作为诱惑。所以,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秦始皇吩咐李斯:“记下来,大秦也能原样复刻!”
李斯一时没反应过来,他问道:“陛下,大秦也要推崇儒家?”
始皇瞥了他一眼,解释道:“大秦也要建立自己的太学,培养适合大秦的人才。朕需要什么样的官吏,便以什么学说考核,不拘是哪家哪派,只要于国有用之人,朕都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武帝得意的尾巴都要翘起来了,虽然能与始皇并列让他很高兴,但能胜过始皇更让他兴奋!
【儒家从武帝时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到后世的“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官方学说,也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提倡的仁义逐渐成为了华夏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每每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总有人心怀仁义,挺身而出,成为华夏千年不灭的民族气节!】
评论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
“每到关键时刻,华夏总是被他最勇敢的孩子保护的很好!”
【但儒家的一家独大也带来了长久的思想禁锢,此后产生的一切学说都要接受儒家的审视。不论这份学说是否正确,只要符合儒家道义,就会被吸纳进儒家的学说中。若是不合儒家的教义,面临的便是全面的否定。科学、数学、天文学的萌芽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儒家压制、摧毁。】
评论区
“真的太可惜了,明明我们是最先进的!”
“四大发明是我们先发明的,后来才传入西方。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战国的《甘石星经》,《九章算术》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是南北朝的祖冲之。第一个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是唐朝的僧一行……”
张苍换了个位置,站在治粟内史身后,听到天幕再次提起《九章算术》,多少有些惊喜。后人这般重视算术,看来算术并不是我以为的小道,不如抽时间将《九章算术》整理出来,献给陛下,在大秦推广!
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所在时空,有不少人看到了熟悉的名字,虽然不明白他们做了什么,有什么意义?但能登上天幕就是青史留名之人,行动力较强的人已经出发登门拜访了。
“等到近代被打开国门后,我们看到西方传来的勾股定理,才有人从故纸堆里翻出了《周髀算经》。原来早在周朝初年,商高便提出了同样的定理“积矩”,这是大禹治水时发现的数学问题,用来计算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之比,比毕达哥拉斯还要早数百年。只是,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个定理的命名权。”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喜欢西方数学理学的皇帝,也想起了经过传教士传来的西方几何学,他们曾惊叹于那些定理的精妙绝伦,简单易用,却从未想过,原来,这些定理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被华夏的先贤们发现了!
有人提议,“不如我们先定个名字,就叫商高定理,或者积矩定理!”
立刻有人附和,于是,在这个时空便有了与西方勾股定理不同的命名方式,独属于华夏的命名!
“我们并不是没有发展科学的土壤,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但这些书籍都只是作者仕途不顺,退而求其次的爱好,与学而优则仕的主流追求不同,仅有的一些科学萌芽都被儒家思想摧毁了!”
始皇深有感触:“一家独大要不得,不论是法家还是儒家,只要没有了其他学说的威胁,便会失去成长的土壤,失去进步的动力。”
李斯也感叹道:“仅仅一百多年,法家从富国强兵之法,变成了苛政虐民之术。后世独尊儒家两千年,不敢想整个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老年沈括看着自己正在编撰的《梦溪笔谈》,他原本很喜欢探究自然的规律,只是在父母的逼迫下走上了科举取士之路,仕途不顺后,才又捡起来少时的爱好,没有想到,后世之人居然如此看中此书!
宋应星也在感慨,没想到这些难登大雅之堂,被儒家学子批判的一无是处的书,居然能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名气!只希望朝廷能多一些重实务,少空谈的有识之士吧。
第74章 汉武大帝
【儒家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使得工商业地位极其低下,失去了自我创新的活力,社会生活逐渐僵化。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却没有社会地位,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彻底断了他们改换门庭的道路。因此,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就成为了心照不宣之事。】
始皇想起了那个被他称为“仲父”的人,他曾经助自己良多,可惜贪心不足,终究被欲望反噬。
他又想起了巴寡妇清和乌氏锞,他们虽也是商人,却提供了很多大秦朝廷需要的东西。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于国有害的,可是要如何分辨呢?
制度!
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限制商人的贪欲,让他们遵纪守法,为朝廷做出贡献!
这才是法家的作用!
始皇只觉得心中迷雾消散,思绪一片清明。
桑弘羊对此深有感触,他出身商贾之家,为了与朝廷大员结交,父亲不知送出了多少财物,若不是有幸遇到陛下,他也只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商人,哪里有机会立于明堂之上,指点江山……
想到这里,桑弘羊对着汉武帝深深的施了一礼,汉武帝心里莫名其妙,面上却坦然的受了这一礼。
刘猪猪:看我们君臣关系多融洽!
【孔子被尊称为“文圣”、“圣王”、“至圣先师”,在思想领域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儒家学说成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再也没有出现。】
孔子黑着脸道:“老夫提倡‘礼’是要恢复周朝的君君臣臣之道,贵贱有序,长幼有别!天子做天子的事,诸侯做诸侯的事……什么等级就做什么等级该做的事,后世将老夫推到这么高的位置是何居心!”
你们自称儒家学子却不读书吗!
【由于缺乏其他学说的良性批判,儒家也失去了改造自己的条件,形成了文化专制的局面。从秦朝的焚书,到汉朝明朝的党争,清朝的文字狱,一次次思想上的高压政策极大地打击了国人创造精神与理性思维。】
汉武帝:“党争?”
主父偃思索片刻道:“党即因各种关系形成的团体,争是争斗,想来是两方人彼此争斗。既然能与秦朝的焚书沦为一谈,说明其对我朝影响极大!”
还是很坏的影响。
朱元璋对于党争并不陌生,他也是熟读史书之人,只是没想到大明也会出现党争。“咱废除了丞相,六部直接归咱自己掌管,怎么还会有党争!”
朱标想起前几次天幕的内容道:“父皇,您忘了,明朝没有丞相却有首辅,首辅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朱元璋:“不要让咱知道是哪个不肖子孙设置的首辅,身为皇帝连勤政都做不到,废物一个。”
下面站着的皇子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不是大哥的子嗣就是老四的子嗣,与我们有何关系……
【当一种学派成为整个国家的统治者的意志,这个学派便离死不远了。儒家从上到下构造了自己的道统,从尧舜禹,到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再到周公、孔子、孟子,这些上古的贤人成为禁锢思想的牢笼,后世再也没有一个能够超越孔孟的思想,只能在千年前定下的框框里打转。】
董仲舒无奈道:“那可是圣人,谁敢说自己比圣人强呢。”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到了明清甚至以“八股文”取士,将所有人的思想程序化,规则化,最终导致了思想文化界的万马齐喑,难以应付时代的巨变,被西方列强后来居上。】
【当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时,一种否定一切的倾向出现了。当时的学者推崇新文化,打到旧文化,推崇民主和科学,猛烈的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旧思想。被禁锢两千年的思想终于迎来了彻底的解放——以一种摧毁一切的方式。】
评论区
“矫枉就要过正!”
“袁世凯打着尊孔复古的旗号复辟,简直就是开时代的倒车。”
历朝历代的儒家子弟都绷不住了,后世人怎么能批判圣人呢,若是没有儒家,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还能坚持什么?
孔子却明白了,当一种思想深入骨髓,想要打破他,就要将其彻底摧毁,否定他的道统,改变他的思想,扭转他的意志!“老夫只想做个老师,宣传自己的学说,希望统治者遵循周礼,希望战乱可以减少一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