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其实,当时的先生们反对的并不是儒家的学说,而是反对将一家学说抬高到治国之道的位置。儒家被神化的太久了,已经深入了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彻底打倒儒家就无法解放思想!”
  “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解放国人的思想,甚至有人提议全面废除汉字,改用拉丁文字,与国际接轨。”
  “不要啊,我不想学英语!”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古文字,从现代汉字还能看到四五千年前甲骨文的影子,这是拉丁文字所不具备的。”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比明白文字的重要性,自从始皇统一文字后,华夏大地便有了交流的渠道。北方人可能听不懂南方的乡音,但一定能看懂南方人写下的汉字。
  原来所谓的百年屈辱居然如此惨烈,就连自己的文字都无法保全!
  他们对造成这一切的清朝产生了浓浓的厌恶之情,就连雍正康熙等有所作为的清朝统治者都被深深震撼!
  雍正:“朕的肩上担负着的不只是大清的天下,朕不能让华夏大地在朕的手中沉沦!”
  【汉武帝思想统一与始皇帝的政治统一交相辉映,共同铸造了华夏民族的民族特性,使得我们两千年来始终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从这方面来说,汉武帝功莫大焉!】
  天幕下的人有些不解,好坏都让你说了,所以,独尊儒术到底该不该继续?
  天幕提供了完全相反的两种看法,聪明的统治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华夏需要一种统一的文化认同,但却不能将其抬到神圣的位置,不能压抑其他学说的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竟放春满园!
  与其被儒家裹挟,不如改为儒家为我所用,还有法家、道家……凡是有用的学说都是我华夏的瑰宝。
  【统一了国内的思想,造就了“九世之仇尤可复”的社会舆论,汉武帝开始了自己的大动作——外事四夷,定汉疆!】
  始皇:“朕倒要好好看看,这个后辈有何武功能得个武帝的谥号!”
  在始皇心中,他是开天辟地第一位皇帝,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制度,上古三皇五帝都不及他的功绩,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这时天幕上出现了一幕场景:一位持节使者身处匈奴王帐中,面对匈奴单于的威胁,临危不惧,侃侃而谈:“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刘邦赞道:“霸气!”
  武帝也目露赞许之色:“这个使者是何人,临危不惧,扬我大汉国威,这才是我大汉男儿的风范!”
  【画面中这位汉使的名字,我们都知道,他叫苏武,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汉书》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未央宫中有大臣惊呼:“苏武!”
  武帝看向那人的方向,原来是平陵侯苏建,武帝转念一想,大汉朝廷的官员多是祖辈恩荫,莫非这个苏武也是苏家人,这般想着,他便问了出来。
  苏建忙答道:“回陛下,小臣次子名叫苏武,不知是不是天幕所言之人。”
  他有些后悔,自己干嘛要发出声音,若天幕说的是自家儿子,那万事好说。若不是,岂不是冒领功劳,以后自家父子还如何在朝中立足。
  卫青看出他的窘迫,便开口道,“苏武是得天幕称赞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天幕定会介绍此人生平来历。”
  汉武帝太缺人才了,见到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想扒拉到自己碗里。
  苏建心里则是对长平侯感激涕零,侯爷对他恩重如山,他恨不能为侯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汉武帝建元元年,苏武出生在长安。此时他的父亲苏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官。苏武十三岁那年,苏建以校尉之职随车骑将军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一带,以军功封平陵侯!苏武从一个普通军官之子,一跃成为侯府公子。】
  【随后,苏建多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屡建战功。苏建的三个儿子都得到恩荫,官拜郎官,苏武便是其中之一。】
  苏建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真是自家儿子,看不出来,那个小子居然能得青史留名。下朝后便去祭拜祖先,看看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
  见苏武果然是本朝之人,武帝很是高兴,“平陵侯,你家孩子得天幕肯定,定是忠勇双全之人,明日便来未央宫做个郎官吧。”
  苏建忙谢恩,随后又有些不确定道:“陛下,小儿今年刚满十八岁,什么都不懂,只怕会冲撞了陛下!”
  武帝对自己看中的人容忍度是很高的,当即笑道,“无碍,冠军侯也是幼年便在朕身边受教,苏武若能得冠军侯几分风采,也能为你苏家再挣个侯爵!”
  苏建心中激动不已,忙谢恩领命。
  群臣有些骚动,他们羡慕的看着苏建,这人真是好运气!原本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武夫,若不是跟着长平侯出击匈奴,哪里能封侯拜将。现在他的儿子也得了陛下青眼,眼看着三代富贵手到擒来!
  不过,汉武帝也有些想当然了,苏武与霍去病可不是同一赛道上的人。
  第75章 汉武大帝
  平陵侯府上,苏武正在读书,他一心二用,听着天幕的声音,书上的内容一句都没有记住。
  此时,听到天幕提到自己,他心里跟猫挠一样,最终还是放下了书籍,专心看着天幕。
  其弟苏贤嘿嘿一笑,“二兄,你又输了!”
  原来他们在打赌,看谁能不受天幕影响,背下一篇诗赋。当然,苏贤的心思也没有在书本上,只是他装得比较好,将竹简竖起来挡住自己的神情。
  苏武先放下了书籍,自然是苏武输了。
  身为长兄的苏嘉却不惯着弟弟,“我看你也在专心听着天幕,你们呀顶多打个平手。”
  苏贤:“二哥青史留名,很快就会被举荐为官,恭喜二哥啦!”
  苏武却叹了口气,“我只怕做的不好,让天家和父亲失望……”提前得知自己的未来,并不全是好事……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经过长达四十年的汉匈之战,此时两方的实力已经调转,匈奴一方服软称汉朝天子是他的长辈,愿意归还扣留的汉朝使节。汉武帝投桃报李,派遣苏武为中郎将出使匈奴,送还匈奴使节。谁知,苏武到了匈奴,见到的却是一个骄横无礼的匈奴单于——苏武被无端扣押在了匈奴。】
  汉武帝怒道:“那些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既然实力不如大汉,为何还要挑衅,就不怕我大汉出兵讨伐吗!”
  桑弘羊听到四十年的战争,心里都在滴血,连年征战,国库早就被榨干了吧!
  苏建皱起眉头,在战场上他可没少杀匈奴人,若是他们知道那是自家儿子,还能放他回来吗?
  【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受命劝降,苏武回答他的便是前面视频中的那句话。苏武坚守气节,誓死不降,反倒让单于越发看中他。单于将苏武囚禁在地窖中,不提供任何吃喝,如同熬鹰一般受尽折磨。幸好当时已经入冬,下雪时,苏武便合着雪花嚼碎毛毡一起吃下,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天。】
  【匈奴人见苏武不吃不喝好多天都没事,以为他是神人,不敢杀他。便将他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放羊。并扬言道,只有公羊生下小羊才能放了他……】
  苏建面色涨红,双眼冒出仇恨的火苗,这些匈奴人,蛮夷!禽兽!他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霍去病却没有苏建的隐忍,他凌然道:“陛下,臣请战领兵出击,定要将匈奴彻底剿灭,”
  公孙弘、李广等人也纷纷请战,欺辱大汉使节,就是欺辱整个大汉!
  “当我大汉无人乎!”
  汉武帝却无比冷静,“诸位爱卿稍安勿躁,匈奴是一定要打的,但在打匈奴之前,要做好万全准备。”
  卫青:“陛下,边关已有回报,匈奴人看不到天幕,这正是我大汉的优势。”
  汉武帝点点头:“利用好天幕提供的信息,下次出击,一举歼灭匈奴王庭!”
  诸将:“臣等遵命!”
  【苏武被困匈奴十九年,始终没有投降,他手持的旌节已经脱落,但他的气节从未褪色!匈奴派出李陵劝他归降,苏武说,“我们苏家本来没什么功劳,能够封侯拜将都是陛下的恩德,这份恩德,即便是赴汤蹈火也无法报答。”】
  “李陵!”李广心头一紧,这个李陵不会是自家孙儿吧!
  李广咬紧牙关,不敢发出声音,他现在就想回去揍那小子一顿。陛下眼里容不得任何背叛,若是天幕当真讲到他,只怕李家要一朝倾覆了!
  【十九年后,汉武帝早已驾崩,汉昭帝派出和亲使者,使者在北海见到苏武,这才知道苏武的遭遇,被囚禁多年的苏武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