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然后,能屈能伸的汉武帝拉着卫青的手情真意切道:“仲卿,你可不能丢下朕啊,满朝文武不及卿一人矣!”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事实,但“满朝文武”真的不想再看你们腻歪了!
  评论区
  “李广利就是那个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兄弟。”
  “猪猪可能觉得美人的兄弟都有本事,但华夏上下五千年也只出了一个卫霍啊!”
  “就这么点本事还以为自己可以取代卫家——能力不大,野心不小。”
  ……
  卫子夫福至心灵,这人想要“取代卫家”,还是后宫美人的兄弟,不会是觊觎皇后与太子之位吧。
  李夫人是吧,本宫记住你了!
  尚未入宫的李夫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可能再也进不了未央宫了……
  【太初二年,赵破奴出兵匈奴,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
  赵破奴:老子将来还有机会领兵出征吗?
  评论区
  “赵破奴后来从匈奴逃回来了,但却死在了巫蛊之祸中!”
  或许,继续做一个小偏将才是最好的选择。
  【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公孙敖李陵率三万多人攻打匈奴,李广利斩杀万骑,自身折损两万,李陵以五千步兵杀匈奴万人,力尽投降!】
  评论区
  “看李广利打仗真是憋屈,主播为什么不能略过这一段。”
  “没有后期的憋屈如何能体现出我们大将军和冠军侯的能力!”
  “李陵投降!”李广再次跪下请罪,投降匈奴这件事情太大了,与其等着天幕曝光,不如自己请罪,只希望陛下能留孙儿一条性命。
  武帝还在为后续的一连串失败而悲愤,根本不想搭理李广,还是卫青为人宽厚,见不得老将军一把年纪了还跪在地上。
  “陛下,李陵投降可能另有隐情,以五千步兵杀匈奴万人,堪称大勇,还请陛下查明事情真相,还老将军一个清白。”
  武帝眼神微动,他当然明白,未来的败绩摆在这里,参与其中的将领内心必会不安,若是将来在战场上有了二心,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但他又不可能不用他们,公孙贺、赵破奴、李广……这些人都是跟着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厮杀中崛起的大将,是大汉的肱股之臣。
  罢了,既然不能全都杀了,便要让他们安心为朕效力。
  武帝:“天幕所讲未来之事尚未发生,朕相信诸位爱卿都是大汉的栋梁,只要我等君臣齐心协力,定能彻底剿灭匈奴,到那时便没有所谓的败绩了!”
  群臣皆拜谢,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也逃不过战败的命运……
  【天汉四年,李广利公孙敖等人率领七万骑兵十四万步兵出塞,各路兵马皆失利。】
  公孙敖:怎么还有我!
  他与公孙贺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神情,他们原本只是普通将领,若不是跟着大将军,如何能因功封侯!
  李广利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小子还想取代大将军,做梦去吧!
  霍去病吐槽道:“与匈奴作战哪里需要那么多人,带着步兵辎重如何能发挥骑兵的机动灵活!”
  怪不得会被匈奴人追着打!
  【征和三年,李广利再次率领十三万兵马攻打匈奴,兵败投降!】
  “呵!”武帝终于忍不住发出了嘲讽的笑声,也不知是在嘲笑李广利的无知无畏,还是嘲笑那个误把鱼目当珍珠的自己。
  桑弘羊继续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下这笔账!
  【直到征和四年(前89年),汉军攻打车师,车师投降汉朝,这是汉武朝有史记载的最后一次对外战争。】
  【这便是大汉对匈奴战争的第三阶段,元鼎六年(前111年)到征和三年(前90年),大汉失去了他们的帝国双璧,又没有能够接替他们的人才,只能消极防御,丧失了战略灵活性,连连失败。匈奴则是利用游牧民族的特性,逐渐改变了被动局面,汉匈局势终于稳定了下来。】
  第83章 汉武大帝
  【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的商路为大汉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西域各国也逐渐被汉王朝影响渗透,成为大汉王朝的属国。】
  【元狩四年,失去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只能向西北退却,但他们依旧依靠掠夺西域小国的人力物力,与大汉对抗,为了釜底抽薪,彻底斩断匈奴的补血包,武帝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出使,张骞带着无数金银珠宝,牛马财物,一是宣扬大汉国威,扩大大汉的政治影响,将西域小国变成大汉的附庸。第二则是说服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劝其夹击匈奴。】
  张骞:“陛下,臣愿再出西域,宣扬我大汉国威!”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上什么战场啊,哪里有凿空西域有成就!
  武帝:“河西走廊尚未完全打通,此时前往西域难免再次被匈奴俘虏,不如做好万全准备,将西域彻底收归囊中!”
  【四年后,张骞回到长安,此后,西汉与西域各国互派使者,互通贸易。摄于大汉的武力威胁,西域各国纷纷献上贡品,留下人质。汉朝在楼兰、轮台等地设置校尉,屯驻士兵,为后来的西域都护府创造了条件。汉宣帝神爵二年,正式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从此,西域归属大汉王朝治下!】
  宣帝刘洵尚不知“神爵”这个年号,也不知“宣帝”这个谥号,不过他早就有心经略西域,听天幕之言,便对大司马霍光道:“西域都护府可以尽早设立,不必等到宣帝时期。”
  霍光思量片刻道:“陛下可派人探查西域各国状况,若有不服者便以大军压之,只有将他们彻底打服了他们才会听话!”
  【元封六年,汉使的脚步到达了安息国,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中国的丝织品从安息转运到西亚与大秦(罗马),链接大汉王朝与西方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
  评论区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大文明终于有了联系!”
  “汉朝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罗马已经开始走向混乱。”
  “汉初正对应着四次马其顿战争,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共和国达到全胜,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武帝在位时,罗马正在爆发各种起义内战:西西里奴隶起义,意大利人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然后,罗马共和国进入了罗马帝国时期!”
  武帝目光变得深沉:“若是大秦正在内战,大汉能不能从中得利呢!”
  主父偃提醒道:“陛下,大秦太过遥远,只能进行贸易,无法直接管辖。”
  武帝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主父偃,桑弘羊,你们考虑一下如何能在其中牟利。”
  春秋战国时便有人大发战争财,武帝怎么能错过呢!
  皇帝指明方向,如何实现,便是大臣的责任了……
  始皇则是在反思:“罗马连年征战,先是对外,后是内战,拖垮了他的统治,最终走向没落。”与大秦何其相似!
  【在这条路上,商队络绎不绝,给西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文化,耕织冶炼技术,也为大汉带来了西域特有的农作物: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渐渐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生活。】
  评论区
  “张骞大大能不能不要带回香菜。”香菜也叫胡荽,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大汉的。
  “香菜多好吃啊,怎么会有人不喜欢香菜呢!”
  “讨厌吃香菜,可能与基因有关,这是天生的。”
  天幕下的百姓有些不以为然,虽然不知道香菜是什么,但有的吃就不错了,后世人真是太挑剔了。
  武帝之前的帝王和诸侯们的嘴角流下了羡慕的泪水,他们现在吃的还不如后世的普通百姓。就算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得派人探索西域,把这些作物都带回来!
  【宣帝时,西汉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开始兴盛,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直到安史之乱后,西域逐渐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地方割据势力林立。路上丝绸之路虽未断绝,但却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所取代,慢慢走向没落……】
  李世民:“又是安史之乱,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这里被拦腰斩断,从辉煌开放,变成了保守闭塞!”
  李治:“最好不要让朕知道罪魁祸首是谁,不然等着被人道毁灭吧!”
  【张骞从长安出发时,整个世界还是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东西方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在张骞到达中亚各国一千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一千三百多年后,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开往东方的船队终于扬帆起航!】
  ……
  【到了今天,我们重启一带一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建立新的中华文化圈,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世界新秩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