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广也很满意这份工作,他最担心的是陛下禁止李家人为官。他这辈子已经到头了,但儿子孙子还有机会,只要好生教导就有机会恢复前朝的荣光。
  要知道,李家祖上可是秦朝的大将军李信,一门双侯的人家!
  刘彻最近前往椒房殿的次数多了不少,卫子夫虽心里不甚欢喜,面上却是满脸娇羞。后宫的美人们也安分了很多,整日待在自己的宫殿中,就连争宠的心思都没了。
  刘彻还将年仅六岁的刘据带上了朝堂,让他跟着上朝。刘据虽然年幼,却聪慧早熟,给满朝文武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武帝将天幕提及的政策与群臣商议,又加了一些减免赋税,赈济灾民的议程,这七日很快就在忙碌过去了。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昭宣之治与西汉衰亡。】
  武帝朝也做出了可以书写的纸张,终于不需要成堆的竹简了。
  【接着上次的话题,我们知道武帝去世的时候,昭帝刘弗陵只有八岁,武帝为他留下了三个辅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再加上一位没有辅政名头,却威望极高的桑弘羊。朝政大事都由辅政大臣决定,刘弗陵尚未掌权便早逝,因此,昭宣之治也可以叫做孝宣之治!】
  刘询心中激动不已,昭帝是刘弗陵,宣帝就是自己,自己的功绩被后世肯定了。
  霍光则是复杂难言,原以为这个皇帝没有接受过皇室教育,比较好糊弄,没想到居然能得天幕称赞,他觉得有些事情超出了他的掌控。
  要不要提前还政呢?
  【武帝晚年的政治风波波及极广,几乎将整个朝堂清理一空,成功活下来,并且成为辅政大臣的这几位定然有自己独特的本事。】
  【上官桀,曾任羽林郎,后担任搜粟都尉跟随李广利进攻大宛,因“敢深入”官拜少府。武帝病重时,任命其为左将军安阳侯。】
  武帝朝的群臣有些不忿,这人有何功劳,他们多次出击匈奴都没有封侯,上官桀却因为这么点微末小功封侯拜将。
  武帝也有些疑惑,晚年的朕是真的老糊涂了吗!
  转念一想,巫蛊之祸杀了那么多人,不会是有能力的大臣都死了吧……
  第95章 昭宣之治
  【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迎娶了霍光的女儿,两家关系很是亲近,上官桀想让自己的孙女上官氏,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做汉昭帝的皇后,霍光不同意。他便暗中联合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促成此事,当时长公主正在宫中抚养昭帝,便做主下诏封年仅六岁的上官氏为皇后。】
  【此后,上官安仗着外戚身份,嚣张跋扈,骄奢淫逸,不尊法纪。被霍光秉公执法依律责罚,因此,上官家与霍光彻底撕破脸。】
  评论区
  “此时的霍光还是一个正直奉公的大臣,还没有被权势迷了眼。”
  “主少国疑,武帝的预测都实现了。”
  刘彻看着被权臣公主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小皇帝,面色阴沉。
  【同为辅政大臣,霍光是大司马大将军,上官桀即便是皇后的祖父也无法越过霍光,为了争夺权力,上官桀联合燕王刘旦,意欲杀霍光,废昭帝,立燕王为天子。事情败露后,燕王自杀,上官家被诛灭,上官皇后因年幼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没有被废。】
  上官桀行事骄横,不尊法纪,甚至想废立皇帝,群臣闻之,无不摇头叹息。
  “这个霍光倒是不错,也不知是谁家子弟?”
  “秉公执法,公正严明,没有与上官桀同流合污。”
  “呵,明公好生糊涂,这不过是权力之争罢了,上官桀想要独掌大权就要打倒霍光,霍光诛杀上官桀也是为了独掌朝政。”
  “是啊,官居大司马大将军,也不知他有何功绩。”他们认可的大司马大将军只有长平侯卫青!
  也有人悄悄的看向桑弘羊,“上官桀如此嚣张,也不知桑弘羊、金日磾是何立场。”
  【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投降大汉后,改姓金。历任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巫蛊之祸后,挫败了江充同党刺杀武帝的阴谋,被武帝引为心腹之臣。他成为辅政大臣后一年,便因病去世,死后陪葬茂陵。其一生因忠君爱国、笃厚谨慎而名传青史,没有辜负武帝的信任。】
  “居然是匈奴人!”
  “还是匈奴单于的太子!”
  “陛下真是用人不疑,不拘一格啊。”
  汉朝群臣议论纷纷。
  武帝也有些意外,没想到此人居然因忠君爱国留名后世,朕的眼光果然不会错。
  只是,他早早去世,原本三位辅政大臣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了。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便因为心算出色入仕宫中,成为汉武帝的心腹。武帝多年征战国库入不敷出,桑弘羊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为汉武朝的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汉武帝病逝前,加封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虽无辅政之名,却是整个朝堂上资历最深,功劳最大之人。】
  【桑弘羊在朝多年却要屈居霍光之下,自然心生不满,与霍光政见不合。在上官桀与燕王谋反案中,桑弘羊多次上书弹劾霍光,为上官桀站台,被牵连灭族。】
  评论区
  “桑弘羊是经济大佬,为什么要掺和政治事件呢?”
  “武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桑弘羊就跟着武帝,他的资历与卫青等人相当,怎么可能将霍光看在眼里。”
  桑弘羊来不及细想,先俯首认罪。
  武帝幽幽道:“这个霍光还真是厉害啊,桑卿都败在了他的手里,朕留下的辅政大臣只剩下他一人了。”
  桑弘羊觉得自己还是专心为陛下敛财吧,千万不要参与政治了,他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辈都斗不过,更不用说朝堂上这些老狐狸了……
  【最后再说霍光,凡是了解汉朝历史的人,没有不知道霍光的。霍光,霍去病异母弟,卫子夫嫁妆大礼包中的隐藏ssr,大汉中兴之臣!】
  最先感到震惊的是霍去病,“我的弟弟!”
  武帝好奇的看过去,“居然真是去病的家人。”
  霍去病脑子有些懵,“禀陛下,母亲从未说起过,臣也不清楚。”
  霍去病是卫少儿与霍仲孺的私生子,生下霍去病后,霍仲孺便回到家乡,与他们断了联系。霍仲孺在家乡另娶妻子,生下霍光,霍去病自然不知道此事。
  武帝揶揄道:“天幕结束后,去病说不定能多个弟弟。”
  霍去病:……这就要看霍光将会做什么了。
  远在河东的霍仲孺与妻子面面相觑,“天幕说的可是光儿?”
  霍仲孺知道霍去病的事情,但他不敢相认。那个孩子现在很好,有显赫的家世,有光明的前途,他从未照顾过那个孩子,也不想去讨人嫌。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光儿定是因为去病的关系才能入贵人之眼,扶摇直上,看来他们终究是相认了。
  【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击匈奴途中与父亲霍仲孺相认,回程途中,将年仅十岁的霍光带到了长安城,成为郎官。四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历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二十多年侍奉武帝身侧,从未出错,深得武帝信任。】
  武帝朝的群臣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陛下定是看在冠军侯的份上,才如此看中他。”有人酸酸的嘟囔道。
  “二十多年不曾犯错,也是厉害!”陛下喜怒无常,他们日常提心吊胆,若不是陛下对有能力之人待遇还不错,他们早就辞官归乡了。
  【武帝晚年,在满朝文武中选择霍光为辅政大臣,封其为大司马大将军,上官桀、金日磾为其副手。武帝为其做“周公辅政图”,希望他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成为大汉的周公。此后虽有诸多波折,但霍光终其一生都未曾辜负武帝的期望。】
  霍去病松了一口气,他决定立刻将弟弟接到长安,让舅舅好生教导。
  宣帝朝的霍光也微微一笑,他认可的陛下只有孝武皇帝,他只想做好孝武皇帝托付给他的事,不在乎后世骂名。
  平行时空一些朝臣却有话说,“肆意废立皇帝,这种人也算忠臣!”
  【霍光为人稳重少言,沉稳谨慎,长相俊美,做事也从容不迫,端正严谨。金日磾去世,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相继被诛。霍光独掌大权威震海内,成为大汉实际上的掌权者。便是昭帝加冠后,依旧将政事委政霍光。】
  霍去病吐槽:“怎么这么古板!”
  希望你不要被权势迷了双眼,做出不可挽回之事!
  【昭帝去世后,刘贺被先立后废,在丙吉的举荐下,霍光拥立刘病已为新帝。此时霍光独掌朝政十多年,大汉朝廷俨然成为其一言堂。】
  霍去病:你若是敢做什么错事,等你进京,大哥定会先揍你一顿!
  【之所以选择刘病已,可能是因为武帝子嗣相继去世,其孙辈贤愚不明,担心会选出另一个刘贺,而刘病已常年生活在京城,才能出众,名声不错。也可能是因为那份独特的血缘关系,因为他们与卫家的渊源。更多的原因是刘病已没有接受过皇室教育,在民间野蛮生长,更好掌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