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评论区
“臣张角恭送大汉归西!”
“臣张角恭送大汉归西!”
“……”始皇:又是农民起义!
刘邦:天幕讲秦末的时候后世之人可没有这么兴奋,难道朕的大汉这么不受欢迎吗?
刘秀叹了口气:久病床前无孝子,数十年的混乱,朕都觉得大汉该亡了……
【张角,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前后延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在刘秀光复后,再次兴盛,成为天下百姓心目中的正统,东汉前期的统治者曾经创造出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勒石燕然、平定西域、永元之隆的盛世之景,可惜这些都早已远去。】
【经历了一个个皇帝早夭,幼子登基,太后临朝,外戚宦官轮流上位的大汉王朝已经垂垂老矣,失去了往日的积极进取,只剩下迟暮之年的昏暗阴沉……】
【两次党锢之祸,鲜卑屡次犯边,十年羌族叛乱,西域都护府废而又立,朝政混乱,皇帝昏聩,横征暴敛,天灾人祸……都在推着这个老大帝国走向灭亡。】
【张角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评论区
“时事造就英雄!”
“英雄创造历史!”
【他亲眼见到了百姓的苦难,他们衣食无着,流离失所,男子疲于战事,妇女劳于转运,他们常年奔波不停,收获的粮食却被层层盘剥,一点小小的天灾人祸都能摧毁一个家庭。】
【他们沉默的忍受着暴政,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白骨。他们如同一个个癌细胞,漂浮在东汉朝廷的肌体上,消耗着他的生命力。】
评论区
“当时举国大旱,颗粒不收,赋税却丝毫没有减少,兵役徭役也依旧。”
“寒不敢衣,饥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朝廷已经失去了民心。”
这一点刘备体会最深。
他少年时期,百姓还愿意自称汉人,等到他越众而起希望能挽救大汉的时候,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汉朝了……
【张角信奉道教,他认为天上有神鬼在监视所有人的行为,做善事就能增加寿命,作恶事就会减少寿数,要求人们多做善事,少作恶事。】
【于是,他以身作则,行走四方,为百姓治病祈福,排忧解难。每一个灾情严重的地区都能看到张角的身影。】
评论区
“虽然知道他的目的不纯,虽然符水并不能治愈疾病,但与朝中庸庸碌碌的公卿相比,张角要高尚得多,因为他的眼中能看到普通百姓。”
“是啊,在迷惘绝望活不下去的时候,是张角告诉他们,天上有神灵在看着人间,只要做好事,就能得到福报,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张角的符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安慰剂,我们现在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疾病也会用安慰剂,有时候,人的生命力是不可想象的,一些小病完全可以用意志扛过去。”
“当然,大病还是要去医院。”
第130章 东汉末年
【在这个过程中,张角终于发现,用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温和的教义也无法让百姓过得更好,只有用暴力的手段将利益阶级打倒,重新分配土地财富,才能让百姓脱离苦海。】
【于是,他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教义,向每一个贫苦百姓宣扬,用治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勾连四方,接纳信徒,建立太平道!】
【太平道的教义是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直击社会痛点,因此深受百姓的拥护。】
评论区(金色)
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荀子:“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
孔子一句话引起了诸子百家的狂欢,他们纷纷将自家的思想宣扬出来。
这一现象却让汉朝及之后的儒学家们尴尬不已,毕竟在他们的道德观中,张角的起义是不义的,是对正统的反叛,若是赞扬张角,岂不是动摇了他们的统治基础。
黄巾起义带来了汉末的动乱,被历代儒家所批判。
【张角派出自己的弟子前往各地传教,短短十年时间,太平道的势力遍布中原八州,信徒达到数十万人,信徒中不止有穷苦百姓,也有一些备受压迫的商人、工人,对现实不满的豪强地主,以及中低层的官吏,甚至是宦官中常侍。】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将天下十三州按照地区分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上万人,小方也有六七千,各方首领称为渠帅,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组织结构。他们以推翻大汉,建立新世界为目标,聚集在张角的身边。】
评论区
“仅仅成为太平道信徒,能够拉出来打仗的便有二三十万,剩下受到太平道影响,心生向往的更是不计其数。”
“有不少豪强士绅也深受宦官的盘剥,为太平道打掩护。”
“而朝廷中央的官吏和皇帝是不会在意那些小人物的……”
古代的统治者们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他们都不曾关注过底层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统治下有没有如张角这样的人物!
【当太平道在全国各地蔓延,张角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灵帝依旧在西园嬉戏游玩,不问世事。朝中公卿更不会将目光投向那些如同野草一样的普通百姓。】
【此时的大汉天下分成了两极,一边是掌握天下财富权利的公卿贵族,一边是五千万活不下去的百姓!】
【他们很快就会看到,何为“人民的力量”!】
始皇神情专注,这就是汉朝灭亡的原因吗?
也是因为农民起义,也是因为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
他将“黔首”二字写在自己面前的白纸上,也记在了自己的心里。
刘邦也深有感触道:“当年若不是陈胜吴广开了头,六国贵族哪里有勇气反抗。”
正因为陈胜吴广的攻击势如破竹,让所有人看到了大秦的疲弱,才会有后来的天下英雄群起响应。
“难道我大汉也要到这一步了吗!”
刘秀:“张角与王莽不同,王莽深受汉朝重用却谋朝篡位,他的谋划都在朝堂。而张角却起自民间,他身后是五千万百姓啊!”
张角:“兵法尚且讲究围师必阙,灵帝却将百姓逼到了死路上,既然必死无疑,何不反抗一把,临死前还能吃一口饱饭!”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张角与信众约定在甲子年甲子日,即光和七年(184年)三月五日举旗起义。口号便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汉朝气数已尽,太平道当取而代之。】
刘邦想起他自称赤帝子,斩白蛇起义——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直到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一个信徒叛变,向官府举报此事,朝廷才知道起义之事。很快,渠帅马元义被捕,车裂于咸阳,上千太平道信徒被诛杀……】
评论区
“二月的时候,各方渠帅召集信徒,并且在京城等地的官府墙上写上了甲子的口号,甚至马元义多次进入洛阳联络举起义旗的中常侍,都没有被朝廷发现。”
“可见他们尸位素餐到了什么地步。”
……
【张角见事情败露,决定立即起义,但太平道各方并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传递消息的渠道,因此,原本计划周密的起义变得仓促。】
【即便如此,黄巾起义依旧给大汉王朝带来了致命的一击。一时间,天下十三州,三分之二地区发生动乱。】
【起义军所到之处,百姓群起响应,箪食壶浆,积极参与,他们杀贪官污吏,烧毁官府,将府库钱财分给百姓。】
【不到十天,起义军势如破竹,天下震动,京师震动!】
评论区
“不只是普通百姓,很多豪强士绅还会给黄巾军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攻破城池。”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也是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起的农民起义。”
秦汉的统治者们都惊呆了!
始皇:“原以为陈胜吴广就是特例,赤眉绿林也是打着刘氏宗亲的旗号,但张角却完全不同。”
扶苏:“没有百姓支持的朝廷还算朝廷吗?”
刘彻:“朕要将皇陵工程暂停,无论如何不能加税了。”
匈奴是必须要打的,但赋税徭役却不能再加了!
刘秀:“要将田地尽快分到每个百姓手中,谁敢阻拦度田之策,朕立斩不赦!”
……
其实百姓想要的真的很少,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根本不在乎统治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