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此举无疑更加激起了朝野震荡,短短时间内,响应号召,举起反董义旗的诸侯有十几家,他们以袁绍为盟主,在酸枣举兵,讨伐董卓。】
  【关东联军来势汹汹,洛阳却无险可守,董卓提议迁都长安,于是满朝公卿带着汉献帝刘协前往长安未央宫。】
  评论区
  “如果没记错,未央宫已经在王莽乱政的时候被烧毁了吧。”
  “是的,被更始军烧的。”
  【董卓不想给关东联军留下任何财富,因此他派兵强制驱赶洛阳的百姓前往长安,粗暴执法导致百姓死伤无数,他又焚烧宫室、官府、民宅,劫掠财富,原本富庶繁华的都城洛阳变成一片死地!】
  评论区
  “他还命义子吕布挖掘汉朝皇帝和公卿大臣的陵墓,盗取陪葬珍宝。”
  吕布面色有些不自然,他自然知道盗掘帝陵,罪在不赦,但这可是义父的命令,他怎能违抗。
  要知道,投靠董卓不足半年,他已经从秩比两千石的骑都尉,升职成了中郎将,又进封都亭侯。
  义父就是他的伯乐,他自当为义父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兰台的藏书也损失大半。”
  “对这种烧毁文物书籍的行为深恶痛绝,点名董卓、项羽。”
  ……
  刘秀看着自己刚刚兴建的都城洛阳,再看看天幕上两百年后被大火吞噬的洛阳,心中不由生出一阵苍茫之感。
  【公元190年6月,董卓派出徐荣大败联军于荥阳,十一月,董卓率军渡过孟津,大败王匡。北上洛阳的孙坚也被徐荣击败。】
  【191年,董卓的女婿牛辅在中牟大败朱儁的军队,又派兵袭击阳城县,屠杀当地百姓,当做剿匪所得。】
  评论区
  “杀良冒功!”
  “臭味相投。”
  “关东联军实力是不是太弱了,怎么次次都被董卓打败。”
  “关东联军不是实力弱,而是心不齐,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讨伐董卓不过是扯虎皮当大旗罢了。”
  “当时袁绍屯兵河内,袁术屯兵南阳,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在邺城,张邈等人屯兵酸枣,他们虽然推举袁绍为盟主,却没有统一的指挥。”
  “冀州牧韩馥暗中克扣袁绍的军粮,袁绍也对冀州势在必得。”
  “豫州刺史孔伷擅长高谈阔论,夸夸其谈,却根本没有领兵的能力。”
  “陈留太守张邈看不惯袁绍的骄傲自大,经常直言顶撞,袁绍对张邈起了杀心。”
  “袁绍与袁术也是妙合神离,尔虞我诈,袁术身为袁氏嫡子却屈居袁绍这个庶子之下,让他心中充满不甘。”
  “孙坚刚起兵就以讨要赏赐为借口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
  “关东联军惧怕董卓军队的实力,屯兵酸枣,无人敢与董卓军队交锋,只有曹操认为董卓焚毁宫室,劫掠天子,引起海内震动,这是与其决战的最好时机。他独自领兵往西,在荥阳被徐荣打败,若不是他的堂弟曹洪冒死相救,曹操就要死在这一战了。”
  曹操想起往事,当时他带伤回到联军,却被诸多盟友冷嘲热讽,那时他便知道,欲成大事还要靠自己,联军是不能指望的。
  “曹操提议诸侯各自防守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却没有人同意。”
  “后来,联军内部爆发矛盾,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联军匆匆解散。”
  ……
  很多人对曹操的印象都是乱世奸雄,并不知道曹操还有这样大义凛然的一面。
  曹操麾下众多文臣武将却心悦诚服,他们都是被曹操的大义所吸引的。
  天下诸侯多达数十,袁绍、袁术名望高,公孙瓒实力强,刘璋占据蜀地足以自保,而曹操当时却只是一个东郡太守,起点最低,潜力最大!
  秦汉之人却只觉得眼花缭乱,这些诸侯各有各的问题,自己内部都矛盾重重,如何能合力攻打董卓。
  始皇评价道:“袁绍没有足够的威望镇压群豪,这些联军还不如当年的六国联军呢。”
  扶苏点头道:“曹操倒是一个大义之人,若他能抓住时机,说不定能够挽救汉朝。”
  刘邦看似漫不经心,却对自己的基业极其在意,他当即问道:“这个曹操是不是天幕曾提过?”
  萧何立刻从记忆中翻出关于曹操的片段:“正是,天幕曾言,他的祖父是宦官曹腾,被追封为皇帝。”
  刘邦玩味的看着曹操,此人究竟是忠是奸!
  【孙坚再次北上,打败了胡轸与吕布的联军,率军进入洛阳,董卓只能带人逃回长安,但他依旧留下女婿牛辅等人设置重重防线,防备诸侯联军攻入长安。】
  评论区
  “胡轸与吕布也是互相扯后腿的典范。”
  “他们若是独立领军都能得胜,合兵一处却互相掣肘。”
  “胡轸还没发兵就想要杀一个武将立威,麾下将领对他都心生不满。吕布则是在军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等到孙坚大军进攻的时候,他们的军队根本没有防备。”
  “大名鼎鼎的华雄就是这一战被孙坚斩杀的。”
  “不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吗?”
  “你又被《三国演义》骗了。”
  孙策:“我父亲的英雄事迹为何会被按在关羽头上!”
  刘备关羽也是满头问号……
  刘备当时在公孙瓒手下做别部司马,公孙瓒并没有加入讨董联军,因此刘关张根本没有出现在与董卓对抗中的战场上!
  孙策碎碎念着《三国演义》的名字,似乎想把作者当成猛虎狩猎。
  罗贯中可不背这个黑锅,他表示我写的是小说,谁让你们当成史书看了。
  【孙坚势如破竹第一个进入洛阳,此举引起了袁术的不满,袁术担心孙坚势力太大,威胁到自己,便断了孙坚的军粮。孙坚疾驰百里,苦苦哀求,才得到粮草供应。】
  评论区
  “孙坚是打的最勇猛的,他似乎急于表现自己。”
  “董卓都说只要杀了二袁、孙坚、刘表,天下就没有人敢反对他了。”
  “孙坚在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还修复了汉朝诸帝的陵寝。”
  东汉皇帝们对孙坚的好感达到最高值,他们觉得这才是大汉忠臣,只要他将传国玉玺献给汉献帝,诛杀董卓,就能扭转局面。
  大概因为洛阳附近的皇陵都是东汉皇帝的,西汉的皇帝更加冷静一些。
  刘邦:“传国玉玺都丢了,长安的小朝廷还有何威望。”
  刘恒:“观其行事,分明是无法无天之徒,擅杀汉臣,怎么可能是汉室希望。”
  刘彻:“放弃吧,已经没有希望了。”
  刘询:“朕就等着下一个天命之子平定天下,让华夏大地重新恢复和平。”
  【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时,只有孙坚坚持与董卓交战,他的英勇无畏使得藐视天下英豪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逃,他的英雄气概也让别的豪强心生忌惮。就在他分兵函谷,要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却故意按兵不动,坐看孙坚孤军奋战……】
  评论区
  “联军都在明争暗斗,只有孙坚一心杀敌,就在孙坚与董卓大军交锋的时候,袁绍却派手下偷袭孙坚的治所阳城。”
  “袁绍不讲武德,身为盟主居然偷袭!”
  【孙坚便是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打败董卓的大军,讨董联盟就在这样心怀鬼胎中分崩离析。】
  【初平三年(192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孙坚打败刘表,却中了黄祖的埋伏,被暗箭所杀,时年三十七岁。】
  评论区
  “相传孙坚是春秋战国孙武的后代。”
  “他出身比起袁绍等人算是很低的,只是一个地方豪族,在当时叫寒门庶族,他的势力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他年轻的时候就敢单枪匹马追杀盗贼,担任县丞也很尽职。”
  “黄巾起义的时候,孙坚跟着朱儁带兵平叛,作战勇猛,不畏生死。”
  “他还曾劝张温诛杀董卓,但张温犹豫不决,没有听他的。”
  “做长沙太守的时候,他一个月就清理了郡内的盗匪。”
  “这是一个寒门庶族的崛起史。”
  “若不是他用命换来的荣誉,哪有将来的孙吴政权。”
  ……
  孙策:“若无父亲留下的威名与诸位叔伯相助,哪有如今的江东孙郎。”
  孙权:“权有今日,全赖父兄遗泽!”
  第135章 群雄逐鹿
  【此时困守长安的董卓已经穷途末路,但他却更加疯狂,更加不可一世。他自封为太师,位在刘氏诸侯王之上。他肆意奸淫公主、宫女,将大汉皇宫当做自己的后宫。】
  【他给自己的族人封官,享受公卿大臣跪拜,朝政大事都要报告太师府,甚至让献帝称其为“尚父”,自比姜尚姜子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