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曹操:“若是孤生在盛世,定会成为治世能臣,便是如今,孤的志向也是做大汉的征西将军!”
  幕僚们:罢了,丞相高兴就好……
  【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孝廉成为郎官,他的第一个官职便是洛阳北部尉,洛阳是东汉京都,权臣贵戚都聚集在这里。他们横行霸道肆意妄为,仗着家中的权势将国法置若罔闻,极难治理,一个小小的郎官根本不被他们看在眼里。】
  【但曹操却是个不信邪的,他一到任便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做了几个五色棒挂在衙门前,声称只要有人敢犯禁,便棒杀之。】
  【汉灵帝最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自此后,“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也得罪了当朝权贵,被明升暗降调到外地为县令。】
  评论区
  “当年,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谋划诛杀宦官,却被宦官所害,曹操就为他们鸣冤,但汉灵帝根本不听。”
  “曹操多次上奏进谏,都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当时朝政腐败,权臣当道,官场已经不适合正直之人生存了。”
  王贲:“这是一个尚未被官场污染的年轻人,一腔热血只想匡扶社稷,可惜……”
  曹操:既然上书无用,我还是动手吧。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这场动乱给大汉敲响了丧钟,也让很多有才之人得到了显名于世的机会。】
  【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与皇甫嵩等人一起平定颍川的黄巾军,后因为军功,调任济南相。】
  【济南国有十多个县,县令都是阿谀奉承,贪赃枉法,无恶不作,靠着依附权贵买官成为县令,他们自然不会好好治理百姓。】
  【曹操大刀阔斧,整顿吏治,上奏罢免了十分之八的县令,让其余贪赃枉法之人惊惧不已,纷纷逃窜,济南国顿时吏治清明。】
  评论区
  “这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少年被社会毒打的故事……”
  “屠龙少年最后变成了巨龙。”
  扶苏:“曹操所作所为都是在匡扶汉室,谁能说他不是汉室忠臣。”
  王贲:“可惜,身处乱世,身不由己。”
  【当时社会黑暗,天下纷乱,曹操回到家乡,避世不出。直到188年,汉灵帝为限制大将军何进的军权,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家世成为其中之一。】
  【189年,汉灵帝驾崩,何进不听曹操陈琳的劝谏,一意孤行召董卓进京。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倒行逆施,为人所不齿,曹操不想与其合作,改名换姓逃出洛阳。】
  评论区
  “所以《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刺杀董卓是虚构的,杀吕伯奢也是虚构的?”
  “吕伯奢得知好友前来,兴冲冲的磨刀杀猪款待,结果曹操听到磨刀声就以为是要杀他,直接杀了吕伯奢全家。”
  “这也是陈宫后来反叛曹操的理由。”
  吕伯奢:我什么时候被阿瞒杀了!
  曹操可太冤枉了:“《三国演义》到底是谁写的,怎能诬人清白!”
  罗贯中:……
  “吕伯奢是真有其人,他是曹嵩的好友,曹操和陈宫逃出洛阳的时候,借宿在吕伯奢家中,当时有八个贼人想要捉拿曹操,曹操杀了那八个贼人,没有杀吕伯奢。”
  “而且,当时吕伯奢出门在外,曹操都没有见到他。”
  “也没有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曹操多疑嗜杀的性格,做了丑化处理。”
  “电视剧误导我,我就是因为这件事觉得曹操滥杀好人才不喜欢他的,现在你告诉我都是假的!”
  “吕伯奢只是一个小人物,历史记载很少。”
  “那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原本觉得陈宫虽然眼光不好,选了吕布这个棒槌,好歹还算正直,不与曹操同流合污。”
  “没想到这也是假的。”
  陈宫:本以为曹操入主兖州能为故乡带来长久的和平,没想到曹操却四处征战,穷兵黩武,兖州已经承受不住了。
  只有吕布,只有吕布的勇武能够抵挡曹操的大军!
  第140章 群雄逐鹿
  【曹操写了一首诗记录这一段历史。】
  天幕上一行行浮现曹操的诗句。
  刘邦:“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刘恒:“这是说灵帝死后,所托非人,宦官把持朝政,何进想要收回权柄,却没有足够的智谋,如同沐猴而冠!”
  刘启:“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刘彻:“何进犹豫不决,自己反而被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刘询:“何进真是优柔寡断,胸无谋略,本欲铲除宦官,反而祸国殃民!”
  霍光:“堪称汉末史论!”
  刘秀:“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刘庄:“董卓之乱,汉祚倾覆,洛阳成灰,百姓遭难!”
  刘肇:“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邓绥:“最后一句,短短十个字,却让人忍不住落泪……”
  始皇:“不曾想,这位枭雄还是一位诗人。”
  扶苏:“如同记录历史一般,看到诗句便能想象到汉末的情景……”
  【这首《薤露行》是曹操对时局的忧患,以及对国君的哀叹!】
  【如果说《薤露行》是哀君,那么它的姐妹篇《蒿里行》便是哀臣……】
  【曹操从洛阳逃亡到陈留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发出倡议,召集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但联军惧怕董卓凉州军的战力,根本不敢出击。只有曹操独自带兵追击,却寡不敌众,在荥阳被徐荣打败,若不是曹洪相救,自己也无法幸免于难。】
  【蒿里行便写在此时。】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评论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前八句是说,关东义军嘴里喊着讨伐董卓,却各有各的心思,互相观望,裹足不前。军合力不齐,无法团结一致,还自相残杀。】
  【之后,无情的揭露了袁氏兄弟借着讨伐董卓匡扶汉室的名头,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
  【最后四句话更是赤裸裸的展现了乱世之中百姓的苦难,让人听之断肠……】
  吕雉:“写的真好!”
  秦末乱世也是这样的情景,只是没有人记录下来。
  萧何:“臣也开始欣赏此人了。”
  刘恒:“他能看到百姓的苦难,希望他也能真正为百姓着想。”
  只有袁绍袁术无能狂怒,“曹阿瞒诬人清白,明明是你挟持天子称霸天下!”
  【联军解散后,曹操回到东郡,打败于毒、白绕等黄巾军,被袁绍推荐为东郡太守。】
  袁绍:“呵呵,我就不该多此一举,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势力膨胀,攻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警告,正面迎击黄巾军,最终战死。一时间兖州出现了权力真空,周边的诸侯都想将兖州收入囊中,兖州本地的郡守也想要更进一步。】
  【曹操的谋士陈宫便是兖州东郡人,他劝谏曹操趁机入主兖州,以此为根基争霸天下。曹操也很动心,但他刚刚成为东郡太守,在各郡之中实力不算强大,贸然出头怕是会被群起而攻之。】
  【陈留太守张邈与弟弟广陵太守张超手握两州,守望互助。身在州府的济北相鲍信也实力雄厚,且此二人对曹操有恩。曹操最开始招募义军便是在陈留,鲍信在联军中最支持曹操的意见,与曹操同生共死,浴血奋战。】
  评论区
  “张邈就是曹操的天使投资人。”
  “鲍信也算曹操的老大哥。”
  “这回是要成为老大的老大了。”
  ……
  【再者,青州黄巾多达百万,要面对这么多黄巾军,曹操难免心有戚戚。】
  【就在曹操患得患失之时,陈宫自告奋勇为他说服诸多势力。鲍信本就看好曹操,自然会投出赞成票,张邈早已失去了雄心和斗志,只想偏安一隅,安稳度日,也不会拦着曹操。】
  评论区
  “张邈少年时也是一方人物,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引得无数豪杰投靠。”
  “可惜后来就变了……”
  【陈宫靠着一张嘴,串联兖州境内诸多豪杰接受曹操,曹操顺利入主兖州。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百万黄巾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