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但袁绍对乌桓有恩,袁尚又投奔了乌桓,若是先征讨荆州,定然会面临乌桓的袭扰,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消除曹操的后顾之忧后,郭嘉又为其谋划北击乌桓的行动,最终大获全胜。】
  【但远征乌桓的行军途中不仅遭遇数天大雨,还有长达两百多里的无水地带,曹军将粮食都吃光了,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坚持到目的地。】
  【因为气候恶劣,水土不服,再加上急行军又操劳过度,郭嘉病死于易州,年仅三十八岁……】
  评论区
  “霍去病就是因为这样的急行军死的。”
  “郭嘉本就经常生病,怎么可能顶得住这样的远征。”
  ……
  三分天下后的位面——
  曹操: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官渡之战前的位面——
  曹操:“奉孝,这次你就呆在后方,等着我们凯旋归来。”
  郭嘉正想说什么,便听到好友荀彧建议道:“不仅如此,还要戒酒,好生保养身体。”
  郭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啊,没有酒喝的生活还有什么意趣。”
  曹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陈群道:“长文,你去将奉孝府中的酒都收缴了,日后对他严加看管。”
  陈群当即应是,这件事他可早就想做了!
  陈群是曹营的纪检委员,职责便是监管官吏的日常纪律、行为规范。
  他曾因为郭嘉行为不检点参了他一本,但曹操却一边夸陈群尽职尽责,一边纵容郭嘉的行为。
  现在性命攸关,曹操可不能让郭嘉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陈群觉得主公简直是把郭嘉当儿子宠,就连几位公子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曹丕:好酸啊……
  曹植:好羡慕啊……
  【曹操对郭嘉的去世,非常痛心,他认为郭嘉的才智远超同辈。以至于,后来曹操每一次战败都要念叨一次:若是奉孝尚在,安能使我有此败!】
  曹营其他谋士在心里默默吐槽:是是是,我等都是碌碌庸才,远不及郭奉孝矣!
  曹操品味着天幕的言外之意:难道我以后屡战屡败吗?
  评论区
  “郭嘉比曹操小十五岁,曹操是想把后事都托付给郭嘉的,谁知郭嘉走到了他的前面。”
  “郭嘉死之前还帮曹操消灭了袁尚的威胁,招安了公孙康,史称:郭嘉遗计定辽东!”
  “郭嘉二十八岁出仕,三十八岁去世,短短十年时间,帮曹操平定吕布、袁术、刘备、袁绍等割据势力,称霸中原!”
  “教员也称赞郭嘉:材质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越!”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刘邦对张良道:“子房,此人倒是有些你的风采。”
  张良谦虚道:“汉末英杰辈出,良不过年岁占优罢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诸葛亮也是这一年出山的。”
  “但这只是巧合罢了。”
  “遗憾的是这两位当世一流的谋士不曾亲自对战过,好想知道他们谁更厉害!”
  “郭嘉多智近妖,诸葛亮则是后世公认的智慧的代名词。”
  郭嘉好奇道:“嘉也想见识见识这位鼎鼎大名的诸葛亮。”
  曹操语重心长道:“那就更要保重身体。”
  郭嘉:“……”
  为了多活几年,放弃自己的喜好到底值不值得?
  “即便郭嘉活着他们也不一定有公平比试的机会。”
  “战争不只是两个谋士的较量,而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显然,刘备的整体实力远不及曹操。”
  “而且,若是郭嘉真能改变赤壁之战的结局,曹操就能一统天下了,更没有比拼的机会。”
  ……
  郭嘉一下子百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赤壁在长江附近,难道是主公征讨江东之时出了什么问题?”
  曹操自信道:“江东孙策一死,剩下的皆不足惧。”
  郭嘉提醒道:“他现在还没死呢。”
  荀彧:“孙策也能看到天幕,他不一定会被刺身亡了。”
  曹操捂着额头,愁眉不展。
  天幕提供的信息就是一把双刃剑,他能想到的,孙策也能想到,现实的走向定会与历史大相径庭。
  但,也有了无限可能!
  【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件值得铭记的大事,他在回师途中写了一系列诗歌诗:《步出夏门行》,第一篇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观沧海》,以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吞吐天下的志向。】
  天幕上出现了一行行文字,伴随着低沉雄浑的朗诵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始皇:“碣石!”
  此时始皇还没有东巡到海边,但已经有了这样的计划,前去探路的侍者已经带回了巡查后的路线图。
  扶苏:“虽已是秋风萧瑟,但岛上依旧草木繁盛,绿意盎然,好一副生机勃勃之景。”
  刘彻:“大海卷起波涛,接天连日,好生壮观!”
  司马相如:“虽是秋天,却无任何悲寂落寞之情。”
  卫青:“有吞吐宇宙之志向!”
  刘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虽是写景,却能在字里行间中品出曹操的满腔壮志!”
  刘庄:曹操争抢的是自家的江山,但他们却无法将曹操当做一个普通的乱臣贼子。
  如果是曹操继承了大汉的天下,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第154章 群雄逐鹿
  【第二篇《冬十月》,则是描述征讨乌桓胜利归来后途中所见。】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萧何:“有志于天下者,征战沙场,也不忘农事。”
  张良:“经历战争后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真是一幅平静安宁的画面。”
  吕雉:“这就是他的理想吗?他想要守护这样美好的人间。”
  ……
  【第三篇《土不同》,写的是黄河以北的严寒和当地民风。】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刘恒:“曹操依旧在感叹生民多艰!”
  刘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刘彻:“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
  【第四篇《龟虽寿》,则是以慷慨激昂的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豪迈,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始皇:“便是神龟也有寿命终结的一天,他倒是豁达。”
  汉武帝:“腾云驾雾的腾蛇也会化为土灰。”我的茂陵啊,难道真的没有必要修建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广抚摸着花白的胡须:“千里马虽老,但他的雄心仍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霍去病沉吟道:“人的寿命长短不是老天决定的,只要调养好身体就能长寿。”
  扶苏:“笔携风雷,古直悲凉!”
  刘恒:“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卫青掐指一算,“这一年,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依旧能上马征战,下马治国。”
  这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年纪啊!
  始皇、扶苏、刘恒、刘启、卫青、霍去病:……
  评论区
  “曹操的诗既有壮丽的景色,又有吞吐天下的志向,想要认识曹操便不能不读他的诗。”
  “国家不幸诗家幸!”
  “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开创一代文风!”
  “他的政治家、军事家标签后面,还有一个文学家、诗人!”
  “我对观沧海的理解,始于教员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始皇:“好大的气魄!”
  苏轼:“这就是后世的词吗!”
  “能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话题很快便转向了最近发生的巴以冲突,以色列无差别攻击加沙地区的平民,轰炸医院和学校,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看到了以色列的野蛮与残忍。
  ……
  天幕下平行时空,有的人在关注后世的战争,想从只言片语中窥探后世的战争模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