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但,败了就是败了,他必须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第172章 三分天下
  【关羽死后,孙权将关羽的头颅割下来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葬在洛阳,孙权也将关羽的身躯以诸侯之礼葬在当阳,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因此民间称其“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刘备大惊失色跌坐在地,似乎浑身力气都被抽走了。
  他从未有过如此失态的一面,可是……云长!
  “孙权小儿,吾与汝不共戴天!”
  他们三家接纳的彼此降将不在少数,兵败被俘也不一定要杀,即便要杀也不能让人身首异处啊!
  古时候朴素的观念便是事死如事生,在他们的认知里关羽便是死后也会身首两端,不得安宁。
  这让刘备如何能接受!
  曹操深深的叹了口气,也松了口气,只是没想到再次见到云长居然会是那样的情景。
  若是孙权俘虏关羽后送给他,他大概是舍不得杀了关羽的。
  他不由的感叹道:“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孙权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天幕上的后人似乎对关羽极其推崇,会不会因此对东吴观感下降……
  天幕对天下人的影响太大了!
  关羽拒不投降,他不后悔杀了关羽,但他将其斩首定是出于一时激愤!
  评论区
  “孙权可是大魏吴王,为曹操效力那不是应该的\\(^0^)//”
  “此战后,孙权被曹操封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孙权脸都气红了,大魏吴王…是孤想的那种意思吗!
  东吴麾下文武群臣一些人面露羞惭,更多的人则是不以为意。
  孙策不由得锤了弟弟一拳,孙家子弟怎能向曹操屈膝!
  周瑜则表示,群雄争霸,就要不择手段,胜者王败者寇,所谓名声不过是小节罢了!
  “之后,孙曹两方密切合作,给蜀汉阵营带来了灭顶之灾!”
  刘备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诸葛亮则极其冷静的思考着:何为灭顶之灾?
  关将军是蜀汉栋梁,但关将军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关将军的死对蜀汉的基业也不是无可挽回的。
  诸葛亮将目光转向依旧沉浸在悲痛中的刘备,似乎想到了什么……
  “孙权还向曹操上表劝进,劝曹操登基为帝。”
  曹操冷哼一声:“哼!孙权小儿,欲将孤置于火上乎!”
  荀彧面色阴沉,难道汉室终究不可复兴吗?
  他将目光看向舆图上的蜀汉之地,不知刘备将来会有何等造化……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他早年因为犯事逃亡涿州,在涿郡与刘备张飞相识,三人虽未结拜,却情同手足。】
  【黄巾起义后,关羽跟随刘备起兵镇压黄巾军,此后南征北战,四处奔波。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俘虏关羽及刘备的家眷,关羽只能暂时投靠曹操麾下。】
  【官渡之战中,关羽诛杀颜良,解白马之围,这是他第一次天下扬名,受封汉寿亭侯!关羽将恩情与忠义分的很清,曹操的恩情已经还完,一听到主公的消息,他立刻脱离曹营,前往汝南投奔刘备!】
  【此后,他参与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后驻屯荆州,单刀赴会,湘水划界。在刘备入蜀后,为其稳定后方,防守曹操孙权。】
  ……
  评论区
  “庞德之子立志为父报仇,后来跟着魏军主帅钟会攻入益州,尽诛关氏子弟,一代战神关羽惨遭灭族之祸!”
  攻入益州!
  蜀汉君臣呼吸一滞,蜀汉居然被曹魏灭了!
  天幕只提到了关氏,但他们的后人怕是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关羽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灭族之祸便是因此。
  杀人者,人恒杀之,技不如人,国破家亡,他又能为之奈何!
  【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人物祭拜关羽塑像的画面,江湖人士将其作为忠义的象征,读书人称其为关夫子,经商之人也会将其当成财神叩拜……关羽是如何以一己之力,统一国人的信仰的呢?】
  天幕的声音将关羽的思绪拽了回来。
  然后,他便听到了不可思议的内容。
  某可是个武夫,怎么就成了读书人的夫子了!某若是有财神之能,主公也就不用为了蜀汉的钱财殚精竭虑了……
  【关羽以忠义见于后世,在民间传说中他是忠义的化身。在中国周边的汉文化区,海外的华人区,关羽的信仰都相当盛行。】
  【关羽有国士之风,好读《春秋》,作为与文昌帝君并列的五文君,被奉为考试神!】
  【民间为其建庙供奉,儒家尊其为文衡帝君,佛家尊为护法迦蓝菩萨,道家尊为关圣帝君。】
  【宋徽宗时,宋朝廷为关羽进封崇宁真君,武安王。元朝时封其为大将军,尚书节度使等各种官职。明万历封其为关圣帝君。清雍正之时尊其为武圣,与孔子的文圣地位相同。】
  圣人啊!
  天幕下的观众瞳孔地震!
  他们一路看来也认可了关羽的忠义,将其当做汉末豪杰,愿与之同游相交,但这与圣人可不一样。
  圣人不仅要有最广博的学识,还要有最崇高的人品。
  可是纵观关羽的一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关羽也对此称呼敬谢不敏,若他是圣人,为何会兵败麦城,为何会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他恍惚记得宋徽宗曾封赏了多位古之名将,却被后人肆意嘲讽。
  评论区
  “关羽有勇有谋,却骄傲自大。”
  “关羽不懂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对盟友孙权一方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后世朝代对关羽的封赏,不过是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当时的统治者想要自己的手下成为忠君爱国之人!”
  “没有任何人是完美无缺的,就算是圣人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赵高那样的奸臣还有个擅长律法,精通书法的技能呢。所以我们认识历史人物也要不避其恶,不隐其善,将他当做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看待,而不是完美无缺的神!”
  ……
  后世的观点一点点冲击着古人的三观,满满的将其破碎重塑。
  古代品评人物总是非黑即白,若是一个恶人便将其善行隐没,若是评价忠贞义士,便要为其做过的错事粉饰。
  他们将关羽、孔子塑造成为一个精神象征,文化符号,又洗脑其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也使得历史越来越偏颇。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之心,挂印封金的高尚品德,过五关斩六将的勇猛无畏,刮骨疗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精神组成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关羽历来倍受推崇的原因。】
  【而关羽的死也作为末路英雄悲歌,被传唱千年——从话本小说,到戏剧漫画,经久不衰。既是因为百姓对于忠义之士的惋惜,也是统治者政治宣传的必要。】
  【下面我们也用一首歌为关羽的一生画上句号。】
  【关羽真的死了?】
  开场是一个苍老的声音,他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问对面的人。
  三国众人正在好奇这是谁说的,便看到弹幕从视频上方飞过。
  “这是以曹操的视角写的词,结合民间传说与《三国演义》的故事。”
  “曹操见到关羽的头颅后,犹自不敢置信。”
  “毕竟那可是关羽啊!刚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迁都,很快又身首异处,人生的大起大落莫过于此……”
  曹操提起了一点兴致,这居然是以他的视角看关羽的一生。
  不错,可见后世之人也是认同他对云长的深情厚谊的。
  关羽:“某与曹公没有任何交情,请天幕不要传谣!”
  刘备心中酸涩:“为何不以吾的视角来写,吾与云长的关系才是最亲密的。”
  ……
  【你果然成了名将,要被这千古传唱,可我眼中的模样,仍在那汜水关上,你横刀立马而回,我手中温酒作陪。】
  平行时空出现一阵阵惊呼声,当时讲霍去病之时便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曲子。
  其词韵脚分明,似唱似念,别有一番风味——
  【汜水关的十八位,再见你定是惭愧,那华雄必是鼠辈,怎有幸与你相对……】
  “这是《三国》里面的汜水关大战。”
  “曹操与关羽第一次相见。”
  “十八路诸侯讨董。”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华雄罪不至此哈…”
  “我二弟天下无敌!”
  孙策孙权再次重申:“斩华雄的是我父亲!”
  【后我将你生擒,便道了知己难寻……只恨这相见恨晚,也恨你目光太短,也恨你那颗英雄胆,被情谊占的太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