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评论区
“匈奴内迁从东汉就开始了,汉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匈奴鲜卑都被各方诸侯压得死死的,怎么晋朝统一天下反倒压不住了。”
“袁绍、公孙瓒、曹操,便是关中十路大小诸侯都能随手扫荡异族。”
“……”这话一说,汉末三国的武将们都开始摩拳擦掌,想要去异族那里活动活动胫骨。
司马炎咬牙切齿,凭什么!
曹操、袁绍、公孙瓒都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凭什么与大晋相提并论!
朕的大晋富有四海,雄踞九州,居然还比不过那些尺寸之地!
【游牧民族本就以骑兵见长,内迁融合后,骑兵装备也更新换代,出现了最早的高桥马鞍,让骑兵彻底解放了双手。】
天幕上出现了高桥马鞍的视频,平行时空的将领们眼前一亮。
蒙恬:“高桥马鞍可以将骑兵固定在马背上,防止其前后移动。”
卫青:“再加上马镫,控制身体左右,骑兵便如同长在马背上一样,不论射箭还是双手兵器都能如臂使指!”
霍去病兴奋道:“大汉的骑兵也要有这样的装备。”
与匈奴多年交战后,汉朝的马鞍已经有了高桥马鞍的雏形,但还不够。
战前多做的每一份准备,都能为战争赢得一份希望。
武帝自然欣然应允,并承诺,先做出一批样品装备霍去病的精骑。
一直在哭穷的桑弘羊心里默默流泪,却没有出言劝阻,他忙着计算能从哪里能挤出这笔资金。
【匈奴人从山西河北一路南下,逼近首都洛阳。洛阳没有长安的战略纵深,只能依靠黄河进行被动防御。匈奴则兵分两路,一路从山西南下黄河,进攻洛阳的西面北面。一路越过太行山,扫荡河北,继而包围洛阳的东面。】
【两年后,匈奴对洛阳形成了合围之势,支援的兵力粮草都被挡在都城之外。】
【司马越根本没有能力掌控破败的天下,日益强大的匈奴汉国不断南下,司马越无力抵抗,只能将外部矛盾转移为内部矛盾,在洛阳排除异己,大开杀戒,人心尽失!】
【永嘉四年,司马越以讨伐匈奴将领石勒为由,带着大批军队和王公大臣离开洛阳,只留下了一个城防空虚,物资短缺的都城和“光杆司令”晋怀帝。】
评论区
“晋怀帝司马炽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文武双全的有才之士,史书称其:天姿清劭,少著英猷。”
“他并没有参与八王之乱,是因为司马颖和司马顒争权夺利,旗鼓相当,才立了这个一个靶子做皇太弟。”
司马炎:炽儿是个好孩子,可惜……太晚了……
“晋怀帝想要和司马越争权,司马越居然落了下风,他只能釜底抽薪,将洛阳的有生力量都带走了。”
“皇宫因为没有守卫,闹了饥荒,导致尸横遍地。”
“……”司马炎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就瘆得慌,他不断地幻想他的大殿前都是尸体,无处下脚。
【司马越离开洛阳,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另立政权。晋怀帝则下诏,以司马越的政敌苟晞为大将军,将司马越的罪状昭告天下,号召天下诸侯讨伐司马越。】
【司马越平庸无能,本就没有绝对的号召力,更无法应对此等局面,急火攻心,很快便一命呜呼,他带领的大军与追随他的大臣都被石勒屠杀。】
评论区
“石勒率大军包围十万晋军,不论是士兵还是王公贵族都被石勒毫不留情的屠杀殆尽。”
“司马越的灵柩都被石勒焚烧了。”
“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最后被石勒活埋,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殆尽,西晋再也没有可以一战的兵力了。”
“王衍可是司马越最倚重的心腹,其本人也是世族的代表,后来王与马共天下就是从他开始的。”
世族再次破防了,他们嘴上咒骂着石勒这个蛮夷之辈,王衍这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实则一个个都在想着自己的退路,很多人已经准备将自家年轻一代送到江南,一为避祸,一为提前经营。
【此时洛阳空虚,刘渊之子刘聪、王弥攻陷洛阳,屠杀城内三万百姓士人,晋怀帝司马炽成为匈奴人的俘虏,史称“永嘉之祸”!】
评论区
“两年后,司马炽在汉赵朝廷的宴会上为人斟酒,极尽侮辱之能事,晋朝旧臣为他痛哭,这一哭就让刘聪极其反感,很快便毒杀了司马炽。”
司马炎怒道:“身为帝王成了敌人的俘虏,你为何不自杀!”
怎能如此懦弱,没骨气的东西!
后宫中,王媛姬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捂着他的耳朵,却不敢哭出声。
【得知晋怀帝去世,朝臣拥立秦王司马邺为帝,退守长安,联合幽州、并州、代州、段部鲜卑的力量对抗汉赵,刘聪则派遣刘曜继续攻打长安。】
【公元316年八月,长安被刘曜大军包围,内外断绝联系。十月,长安爆发饥荒,人人相食,超过一半的人被饿死。外敌横行,京都危急,各地诸侯无献身之志,四方将帅无勤王之举。十一月,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投降,自此,西晋正式灭亡!】
评论区
“当时的长安城,一斗米价值黄金二两。”
“这个价格也有价无市,皇帝把酿酒的酒曲都吃了。”
“投降后的司马邺被刘聪百般羞辱,让他斟酒、执戟、牵马、收拾马桶……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死。”
司马炎算了算:“我可怜的孙儿,死的时候才十八岁……”
始皇对亡国之君向来没有同情心,此刻倒也认为司马邺死的有点冤。
可见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是很重要的,胡亥就不说了,刘盈若不是有一个精明强干的母亲,汉朝也得二世而亡。
晋朝相差不多,司马衷死后,后面的这两个小皇帝只是权臣的傀儡,根本无力回天。
曹操也没有心情为西晋的灭亡而欢呼,因为灭亡西晋的是北方异族。
曹丕:“西晋建国只有五十一年。”
曹操:“天下又要大乱了……”
【西晋灭亡后,北方大地被游牧民族占据,他们将汉人当做两脚羊,将中原大地当作他们的牧场,强占土地,肆意屠杀,无论是平民还是士族都不可避免,他们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南迁江左,史称“衣冠南渡”!】
【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
孙权默念:“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
司马炎有气无力道:“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
赵匡胤咬牙切齿:“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呵!虚愿啊!
朱元璋不敢置信:明朝也有偏安一隅的时候!
第213章 五胡乱华
破防的不止这三朝帝王,晋朝之前的人都心神巨震。
始皇将手中的折子重重的排在桌案上:“后世的皇帝真是蠢货,居然把中原大地丢给了异族!”
刘邦骂骂咧咧:“司马炎算什么开国之君,乃公羞于与其同列。”
刘彻对着群臣咬牙切齿道:“诸位听到了吗,这就是蛮夷的暴行。朕说了,便是拼尽全力也要将匈奴消灭在长城以北!若是他们有机会来到中原,定然会将中原大地变成他们的牧场,将汉人当做他们的牛羊!”
朝臣中的主和派低头请罪,但汉武帝显然不想这样轻易地放过他们。
刘彻:“你们都提议与匈奴和亲,嘴上说的冠冕堂皇,一个个都是为了家国大义,为了百姓民生。可若是当真大公无私,何不将自家女儿嫁去匈奴,何不自请守边,看看匈奴的马刀认不认识你们的道德!汉朝都亡了,匈奴还有余力侵占中原,匈奴的野心就是被大汉送的金银养大的!”
一番话夹枪带棒,未央宫中鸦雀无声。
往日引经据典,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主张用礼教教化匈奴的朝臣都跪倒在地,浑身颤抖。
陛下大概已经忘记,天幕讲到汉武朝的时候,他们就被连消带打,早已放弃了与匈奴和平共处的想法。
没想到天幕都讲到晋朝了,他们还会被陛下想起来。
主战派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向武帝请命,历史上的他们能将匈奴驱逐出漠南,如今的他们就能将匈奴彻底消灭。
刘彻的表情这才好看了一些。
“只有仲卿和去病能为朕分忧!”
其他朝臣:……习惯了。
宣帝刘询是最有机会彻底消灭匈奴的,这是大汉的鼎盛时期,也是匈奴的至暗时刻。
刘询已经得到匈奴内斗的消息,他知道,按照历史发展,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很快就会投降大汉。
“大司马,朕不想要一个投降的南匈奴,朕想要匈奴成为大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