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次年,杨广从江都返回长安,又要筹备各种物资。为了制作仪仗礼服,朝廷征召十几万人捕捉鸟兽,沿途的鸟兽被抓捕一空,也没有达到官府的要求。被摊派的百姓只能向富户豪强重金购买,一只野鸡尾羽价值十匹绢,无数人家因为此事倾家荡产!”
  ……
  杨广的行为让武帝刘彻大开眼界,跟杨广相比,他可不算好色的皇帝。最起码,他不会为了女人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所以刘猪猪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隋炀帝:“奢靡享受,劳民伤财!”
  满朝文武也很赞同刘彻的话,他们的陛下一门心思只想打匈奴,就这么点愿望都无法实现,真是太可怜了……
  【十年间,杨广征发的徭役不下一千万人次,大业五年全国上下共4600万人口,去掉一半女子只剩下2300万,再去掉老幼总共不过一千万人。成年男子不够人数,就征召妇女充任,几乎每个壮丁都要参与徭役,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相!】
  评论区
  “除了各地的行宫和大运河,杨广还兴建了很多大型工程。”
  “大业三年,征调北方百姓开凿太行山驰道,两次征调壮丁一百二十万,死亡人数超过一半!”
  “大业四年,征调百万壮丁在榆林修筑长城。”
  ……
  杨坚:什么样的家底能经住这么造啊!
  【除了徭役,当时的百姓还要承担繁重的兵役,无休止的劳役和兵役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以至于土地荒芜,百姓无以为生,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相!】
  评论区
  “这可是刚刚经过开皇盛世的百姓。”
  “当时的老百姓一定宁愿回到南北朝也不想活在杨广的治下。”
  【大业年间的对外战争也很频繁,但其成果就不尽如人意了。】
  评论区
  “何止是不尽如人意,应该说都是赔本买卖!”
  【在突厥背后悄然崛起的契丹逐渐成为隋朝北方边境的大患,大业元年,韦云起带着突厥兵打败契丹。】
  评论区
  “韦云起打着与高句丽交易的旗号,带着大军进入契丹境内,趁着契丹人不加防备,突然发动攻击。”
  “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击败契丹,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堪称以胡制胡的典范!”
  【同年,刘方征讨林邑,打败林邑王,却没有在当地建立统治,等到隋军班师后,林邑王很快复国,但隋朝的将士却损失一多半,就连主帅刘方也死于班师途中。】
  【大业三年、四年,杨广两次派遣朱宽前往流求。大业六年,隋军登上流求的国土,杀其国王,俘虏其国民,但隋朝依旧没有在流求建立政权。】
  刘彻不理解:“打败敌人却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那又何必兴兵出师!”
  杨坚:“大隋的将士牺牲性命得到的战果,就这样被你弃之不顾!”
  【大业四年,隋朝名将薛世雄与启民可汗相约攻打伊吾,启民可汗临时失约,薛世雄却没有退缩,他穿过茫茫沙漠,毅然决然的对伊吾展开攻击。】
  【薛世雄大军如同天降,伊吾人没有任何防备,当即投降。薛世雄在此地新建一座伊吾城,这座孤城成为隋朝遥控西域的一颗重要棋子!】
  【吐谷浑汗国乃是鲜卑慕容氏的后人,崛起于青海、河西一带,控制着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河西走廊南段,在东西方之间做中间商,赚取巨额利润!】
  【开皇初年,吐谷浑便曾多次入侵陇西一带,遭到隋朝的顽强抵抗,之后吐谷浑内乱,国势大减,新继位的国王只能选择与隋朝交好,和亲、朝贡!】
  【但吐谷浑的野心从未消减,他们暂时蛰伏,随时准备着给隋朝致命一击!】
  【为了西域丝路的畅通,杨广决定彻底解决吐谷浑。大业三年,隋朝与西域的高昌、伊吾两国联合,以丝路的利润利诱他们攻打吐谷浑。】
  【大业四年,高车进攻隋朝,裴矩深入敌营游说高车攻击吐谷浑,隋朝也扣押了吐谷浑太子,对吐谷浑正式宣战!】
  评论区
  “以胡制胡!”
  “高车国听从裴矩的劝说,率军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吐谷浑国王向隋朝求救,等来的却是隋朝的大军。”
  “吐谷浑国王:原来都是你们搞的鬼o(╥﹏╥)o”
  ……
  【大业五年,杨广率军亲征,隋军彻底消灭了吐谷浑汗国,开疆拓土数千里,从青海湖到塔里木盆地的大片区域收归隋朝所有。丝绸之路再次畅通,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联系再次建立,西域诸国见识到隋朝的军威,无不胆战心惊!】
  第261章 急功近利
  随着天幕的讲述,杨坚与独孤伽罗一颗心七上八下,为大业年间对外战争的胜利而高兴,却又不得不考虑穷兵黩武带来的危机。
  杨坚百思不得其解:“仅修建各地工程就需要劳役上千万,你从哪里征调的兵马?”
  独孤伽罗冷道:“这就是天幕说的苛尽民力吧,壮年男子不是在服徭役,就是在服兵役,土地怎么办,粮食怎么办?留在家中的老弱妇孺如何能承担起繁重的赋税!”
  杨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还在为自己能取得一次次胜利而沾沾自喜……
  评论区
  “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
  “杨广所谓的亲征其实就是巡游,早在他出发前,吐谷浑就已经灭亡,国王带着残兵败将逃亡西域,王公大臣被俘虏者多达两百人,只剩下散兵游勇在各地骚扰隋军。”
  “杨广亲帅大军追击吐谷浑国王,却因为从上到下的骄傲轻敌,贪功冒进,被吐谷浑残兵打败,损兵折将!”
  “吐谷浑国王被隋军四面包围,都能逃出生天,最后成功复国。”
  “隋军反倒因为天气寒冷,冻死大半!”
  “杨广所谓的亲征有什么用(o_o)?”
  杨广:……
  【隋炀帝在这里设置了四个郡,但隋朝派遣的官吏却无法到达自己的领土,无法对当地建立有效统治。】
  评论区
  “付出那么多将士的生命,得到的就是一个名义上的地盘,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
  “这是带着大军去旅游的吧!”
  “杨广只想向周边小国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似乎只要小国承认隋朝为宗主国,杨广就心满意足了。”
  周昙:“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
  【隋军损兵折将,花费无数,却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杨广只追求征服敌人的快感,并不在乎国家和百姓的负担……】
  【而隋朝西北方向的敌人只是疥藓之患,真正导致隋朝灭亡的对外战争是——三征高句丽!】
  【高句丽位于中国东北部,领土包括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是扶余人朱蒙在西汉时期建立的政权。其最强盛的时期,东临日本海,南到汉江流域,西部跨过辽水,北部抵达第二松花江!】
  【自汉朝以来,高句丽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势弱,高句丽得以发展壮大,击败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称霸朝鲜半岛!】
  评论区
  “这一时期,高句丽改名高丽,又叫高氏高丽,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王氏高丽没有任何关系。”
  “王氏高丽是新罗内乱,群雄割据之后,崛起的地方势力,他相继消灭百济、新罗,统一三韩,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1392年,李成桂弑君自立,建立朝鲜王朝,这才是朝鲜半岛的历史。”
  裴矩:“高丽所占的辽东之地本就是中国的领土,周朝时期商王后裔箕子便被封到此地,建立箕子王朝。西汉时箕子王朝被卫氏取代,卫氏逐渐壮大,被汉武帝所灭。武帝将此地分为乐浪、临屯、玄菟与真番四郡,正式收归中原统治!”
  裴矩:“西汉元帝时期,朱蒙建高句丽,直到魏晋南北朝,高句丽都是中原王朝的臣属!开皇年间,高句丽与大隋时战时和,其野心逐渐膨胀,成为大隋的心腹大患!”
  【隋朝建国之初,高句丽与东北的百济、新罗、靺鞨等小国都臣服于大隋,但随着隋朝统一天下的步伐逐渐加快,高句丽胆战心惊,生怕哪天要面临隋朝大军压境。于是,高句丽联合其他小国率先对隋朝开战!】
  【开皇十八年,高句丽与靺鞨联合进攻辽西,被隋军击退。杨坚派遣三十万大军反攻,却因为气候原因,遭遇大雨水患,军需运输受阻,再加上士兵爆发疾病,最终无功而返。高句丽摄于隋朝军威,也遣使请和,两国恢复了短暂的和平,但也为之后的大战埋下了伏笔!】
  杨坚:“高句丽不按时朝贡,也没有人臣之礼,其野心昭然若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