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事后,尹阿鼠还恶人先告状,诬告秦王属官欺辱妃父,李渊大怒,再次训斥了李世民。”
  “李世民的解释澄清换来的是李渊一次次的斥责冤枉,身为父亲却宁愿相信他人,也不肯相信自己的儿子。”
  “心疼二凤……”
  “李世民感情丰富,是历代帝王中最具有“人性”的君王,他看到父亲带着嫔妃宴饮,总会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不免叹息落泪,李渊看到后很是不悦。”
  “后妃趁机上眼药,说秦王是因为恨她们才会流泪,将来定会将他们杀的一个不留。又说太子李建成仁厚,必不会像秦王一样。”
  ……
  【在身边人一次次的诋毁中,李渊与李世民的父子关系逐渐疏远,对李建成李元吉日渐亲密。】
  开皇年间,窦夫人怒视李渊,“你就是这样当父亲的!”
  李渊:“我……”
  窦夫人不想听他说话:“我儿为我流点眼泪怎么就碍着你的眼了?”
  李渊强自争辩道:“夫人,那不是我,我也不知道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啊。”
  窦夫人冷哼道:“你日后也不必来找我们母子,跟你那些宠妃过去吧!”此话一出,便抱着襁褓中的李世民回到后院,在也不想搭理李渊了。
  李渊急了:“夫人!”
  老年李渊做的糊涂事,怎么最后要他来承担后果!
  第278章 玄武之变
  【武德七年,齐王李元吉劝太子杀了李世民,以绝后患,被李建成劝阻。】
  评论区
  “李建成生性仁厚,不想用流血的方式对付自己的兄弟。”
  “李建成本就是太子,只要他不做错事,他的太子之位就不会被废。”
  “可惜,他的对手是李世民,李世民可不会按着他的规矩来。”
  ……
  李元吉:“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哥,你死了难道我会有什么好处吗?”
  李建成:“四弟,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但我们是兄弟,这种事不能做。”
  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又在朝堂上占据优势,何必背上杀弟的骂名!
  【李建成想要训练一支骁勇之士保卫东宫,被李渊得知,李渊破天荒地的斥责了太子。】
  评论区
  “李渊对自己的平衡之术有蜜汁自信,他觉得自己一碗水端平了,觉得两个儿子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不会认为李建成做这些是为了防备李世民,他一定怀疑李建成是想要更进一步。”
  “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了,他的目标只有挡在他面前的皇帝了!”
  李建成:父皇啊,被一个天才弟弟压制的感觉你是不会懂的……
  【李建成心中越发不安,他秘密联络曾在东宫担任警卫的杨文干,命他招募勇士,送往长安,还给他送去了盔甲和兵器。】
  【但此事却被不想参与谋反的官吏告发,李渊闻言大怒。李建成叩头请罪,承认罪责,祈求父亲的原谅。李渊将他关押起来,只给麦饭充饥。】
  【在李元吉的暗中指示下,杨文干还是起兵造反了。大约只有在这种危急时刻,李渊才能想起他的另一个儿子李世民吧。】
  评论区
  “李渊许诺李世民,将李建成废黜,另立秦王为太子,要求李世民带兵平叛,并为此事保密。”
  “李世民还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李渊已经在李元吉和后宫嫔妃的劝谏下,原谅了李建成。”
  “李渊的所有承诺都变成了一句空话……”
  “需要用兵的时候就叫人家心肝宝贝,用不着的时候就叫人家逆子!”
  “心疼二凤。(宝~宝)”
  大业年间的李世民想起父亲的承诺,突然觉的有些好笑,他还以为有了天幕的剧透,他们父子会有不一样的未来,没想到父亲依旧存心利用自己。
  罢了,不如听长孙无忌的建议,自立门户吧。
  【武德七年,突厥犯边,李渊诏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抵御突厥。只有军情紧急的时候,李渊才能想起李世民,一旦战乱平息,李世民要面对的又是父亲的猜忌。】
  评论区
  “李渊的双标远不止于此。”
  “当时突厥势力强大,在北方扶持代理人搅乱中原局势,还时常劫掠唐朝边疆。便有人劝谏李渊迁都:长安是天下的中心,财富人口都在长安,只要我们烧了长安,不在这里定都,突厥的侵略就会平息。”
  刘邦震惊了:“这是什么屁话?不想被人抢,所以自己先烧了!”
  “李渊疯狂心动,命人在南方寻找合适的地方作为新的都城。李建成、李元吉和裴寂等朝臣都赞同李渊的计划,朝中少数大臣想要反对,却又不敢劝阻,只有李世民挺身而出,直言相劝!”
  “李世民声称只要有自己在,就不会让胡人侵扰中原,不出十年,他定能平定漠北,擒拿颉利可汗,将其押回长安。”
  “这本是极其霸气的宣言,却被太子等人利用,将突厥屡次进犯的锅都甩给了秦王,还说秦王假托突厥的名义想争夺兵权,以达到其阴谋篡位的目的!”
  “呵呵,真是夏虫不可语冰。”
  “他们做不到的事,就以为别人也做不到。”
  “事实上,平定突厥都没有用到十年时间……”
  李渊不想让群臣将注意力关注在他的“双标”上,连忙转移话题道:“突厥居然被平定了!”
  李世民淡淡道:“儿臣说过的话都是有把握的!”
  李渊:……
  【武德晚年,皇位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皇家猎场,太子当着皇帝的面将一匹烈马送给秦王,秦王被当众摔下马三次,若不是他武艺高强,已经葬身马蹄之下。】
  评论区
  “李世民凭借自己的本事躲过了致命危机,还要面对事后的诬陷。李世民只是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人的生死自有定数,想用这种小手段谋害他,根本不可能实现。宫妃便对李渊说:秦王自称天命在他,他是要做天下主宰的人,怎么会轻易送死。”
  “李渊果然大怒,根本不听李世民的辩解,他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
  “若不是因为突厥突然进犯,军情紧急,李世民怕是脱不了干系。”
  【李建成和李元吉宴请李世民,却在酒中下毒,李世民饮后吐血数升。李渊得到消息,居然只是斥责李建成,说李世民不善饮酒,以后不得宴请李世民酒水。】
  【李渊不知李世民的功劳吗?他当然知道,且甚为忌惮!他曾对李世民说:你首倡起义,消灭敌酋,平定海内,这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打算立你为太子,但李建成已经成为太子很多年了,你也不忍心夺了他的位置吧。】
  评论区
  “这话怎么茶里茶气的。”
  “好一招以退为进!”
  【李渊本想以帝王心术在两个儿子之间搞平衡,扶持弱小的一方,压制强大的一方,稳固自己的皇位。眼看着自己的平衡之术实行不下去了,他只能选择一人。于是他选了太子,将李世民放逐到洛阳。】
  【李渊言辞间将天下一分为二,洛阳以东的广大地区都是李世民所有,李世民甚至可以设置天子的旌旗,如同汉朝景帝的弟弟梁王一样。】
  评论区
  “梁王刘武不是被他哥哥骗了的冤大头吗,难道这是什么好下场?”
  “这是李渊无奈之下的妥协。”
  “对于李世民来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离开长安后,他就可以在洛阳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将来反攻长安,手到擒来。”
  “只不过,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天下又会面临战乱。”
  “百姓何辜!”
  【李渊想的很好,但他的儿子们却并不领情。李世民对父亲彻底失望了,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通过合法的方式得到皇位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也不想让李世民脱离长安,自立门户。在多方努力下,李渊的中庸之策被半途搁置。】
  评论区
  “长安真的在太子手中吗?”
  “最起码在长安比洛阳好操作。”
  ……
  【图穷匕见的时刻就要到了!】
  【率先出手的太子与李元吉,他们早已对秦王府的众多武将垂涎欲滴,威逼利诱,用各种手段瓦解李世民的力量。】
  评论区
  “秦王府有众多开国功臣,李建成打算引诱他们为己所用,便将一车金银财宝送给尉迟恭,想要与其结交,尉迟恭言辞恭敬的拒绝了。”
  程知节:“尉迟老黑,你还有这样的事呢,我们怎么都不知道。”
  尉迟恭:“某本是落魄小民,若不是秦王殿下的赏识,如何能有今日。若是某背着秦王与太子结交,岂不是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小人,太子要来又有何用呢!”
  李建成立刻看向李世民,想知道他对此事有何反应。
  却见李世民淡然道:“日后太子赏你们什么就接下什么,若是觉得拿着烫手,我们可以平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