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天幕上出现了观众很熟悉的大唐疆域图,大唐的势力范围已经可以与波斯接壤!
秦汉两朝看着这样广阔的疆域,无不对李唐羡慕不已。
始皇:“一个朝代最关键的便是第二、三位帝王,唐朝的永徽如同汉朝的文景之治,李世民也有个好儿子!”
扶苏:o(╥﹏╥)o
评论区
“唐朝对外的征伐从来都不是以消灭一个民族为目的的,而是平定一方势力,将此地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西突厥灭亡后,因为唐朝的怀柔政策,原本归附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投降唐朝。”
……
李世民赞道:“苏定方不仅是一员大将,也是治世能臣!”
房玄龄记性很好,立刻想起了此人:“陛下,此人名叫苏烈,字定方。隋朝末年,他带着乡勇保护一方安宁。后投靠了窦建德、刘黑闼,多次立下战功。此二人死后,苏定方不肯为大唐效力,归隐故乡。”
李世民恍然大悟:“朕也想起来了,前两年朕登基之初,征召其入朝为将,他如今在哪里?”
房玄龄答道:“他在匡道府担任折冲都尉!”
李世民:“不错,将他召回京城,在卫国公(李靖)麾下做个都尉吧。”
他们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苏定方也参与了李靖灭东突厥之战,且以首登之功晋升中郎将!
【显庆四年(659年),苏定方被任命为安抚大使,再次西征,苏定方带着一万步兵三千骑兵,一天一夜强行军三百里,如同神兵天降,打败了叛乱的铁勒思结部首领都曼,战胜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平定了葱岭以西的大片国土!】
【永徽二年(651),百济侵犯新罗边境,占据新罗数十座城池,新罗向唐朝求援,李治发布诏书给百济国王,要求他归还新罗的城池,立刻结束战争,否则就自求多福吧。】
评论区
“勿谓言之不预也!”
“小九霸气!”
……
【永徽六年(655),高句丽与百济不听唐朝的警告,再次进攻新罗,新罗一再向唐朝求援。李治本想御驾亲征,被皇后武则天与群臣劝阻。于是,李治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
李渊与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御驾亲征高句丽,总会让人想起一些不好的回忆。”
所以有一个眼光独到,且对皇帝有影响力的皇后是何等的重要!
杨坚、杨广:……
【显庆五年(660年),李治命苏定方为总管,率领十万唐军讨伐百济,苏定方灭百济国,生擒国王扶余义慈及其子,献俘昭陵!】
评论区
“欲灭高句丽,必先诛百济。”
“在刘仁轨的建议下,唐军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进攻策略,先渡海与新罗联手消灭百济,再与辽东的唐军夹击高句丽!”
“百济国力弱小,根本不是唐军的一合之敌,百济国王和太子弃城逃跑,他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坚守城池。”
“百济太子认为,若是唐军失败了,他们父子一定会被自立为王的扶余泰除掉,于是百济太子率众投降了唐军!”
“只要我滑跪的够快,刀子就砍不到我头上。”
“没看有人能在我投降之前打败我!o(╯□╰)o”
第301章 永徽之治
唐朝初年的太极宫顿时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他们对百济的识时务颇为赞赏,对大唐新的名将苏定方满含期待!
【唐朝在百济的国土上设置了五个都督府进行管理,但因为留下的唐军和新罗军队军纪败坏,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以至于,百济复国运动此起彼伏。】
评论区
“灭亡百济后,苏定方纵兵劫掠,屠杀了很多百济平民。”
“新罗为报复对百济普通百姓挥下屠刀。”
“在当地的唐军也没有将这里的人民当做自己的同胞。”
……
苏定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治:“苏卿在西域做的就很好,只要以怀柔之策安抚百姓,他们都可以成为大唐的子民!”
苏定方:“臣受教了!”
苏定方口服心不服,他认为百济不同于西域,自汉朝以来,西域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羁縻统治之下。但百济受高句丽影响极深,是不值得拉拢的死硬派!
【百济是进攻高句丽的跳板,高句丽才是隋唐两朝的心腹大患!】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任命契苾何力、苏定方等人为行军大总管,分兵进攻高句丽。苏定方在大同江打败高句丽军队,屡战屡胜,一路进军包围都城平壤。】
【但北路契苾何力的进攻却被鸭绿江阻挡,两军僵持到了九月底,天气寒冷,鸭绿江开始结冰,唐军才终于通过了江面。】
【就在两路大军即将会师的关键时刻,漠北的铁勒部发生了叛乱,回纥、同罗等国一起进攻唐朝边境。为了平定北方的叛乱,李治只能召回契苾何力等人。】
房玄龄:“北方异族畏威而不怀德,就得时刻敲打敲打!”
杜如晦:“他们想要趁机从大唐捞一些好处,只怕会崩了自己的牙!”
【自此,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陷入了持久战,气候与后勤再次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粮草不济,冬衣没有及时补给,进攻高句丽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苏定方只能遗憾的班师回朝。】
【就在大唐的主力与高句丽僵持之时,百济将军鬼室福信扶持王子扶余丰为王,反抗唐军,将唐将刘仁愿包围于府城,刘仁轨带着新罗军队救援刘仁愿,斩杀数万人,打败了百济军队。】
【因气候寒冷和当地百姓剧烈的反抗情绪,唐军都想要回到家乡。刘仁轨却认为,要想消灭高句丽就要控制百济!虽然当地叛贼强势,但这是战略要地,只有彻底消灭百济,才能打开局面,安定士卒之心。】
李世民赞同道:“一旦百济死灰复燃,消灭高句丽就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了!”
李靖:“只要坚守下去,刘仁轨就是打入百济的一颗钉子,关键时刻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李治:“扶余丰是被权臣拥立的国王,君臣之间当真能够亲密无间?”对此他很有经验……
李治猜测的很对,扶余丰对拥立他的鬼室福信心怀猜忌,貌合神离,百济陷入了君臣内讧之中!
【得到李治的首肯后,刘仁轨先发制人,带着新罗军队夜袭真岘城,顺利破城而入,新罗与大唐的运粮之路被打通!】
【关键时刻,百济君臣之争进入了白热化,扶余丰诛杀了权臣将军鬼室福信,又听闻唐军攻破真岘城,一时间被吓得胆战心惊,只能向高句丽和倭国求援。】
【唐军水路并发,进攻周留城,刘仁轨带领的水军在白江口与倭国的援军遭遇,爆发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水战。】
评论区
“当时,唐军一万三,战船170艘,日军4万人,战船一千艘!”
“扶余丰曾在倭国为质,两国关系友好。”
“当时的小日子还不叫小日子,就叫倭国。”
……
天幕下的观众想起了曾经听过的屈辱历史,不由得满腔怒火,摩拳擦掌!
李世民:“果然是他们!”
程咬金:“嘿嘿,终于找到了!”
尉迟恭:“陛下,臣愿为先锋,率领水军登陆倭国!”
李世民:“敬德稍安勿躁,早晚有那么一天的……”
【唐军利用自身优势,将兵力船只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这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水战,也是中日两国第一次正式交战!】
评论区
“此前倭国在女皇的带领下正在革新,但变革触动了老贵族的利益,倭国内出现了反对革新的势力,革新派的主将被诛灭全族。”
“百济是倭国进军大陆的跳板,百济被灭,倭国彻底失去了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引发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倭国为了恢复死去的威信,将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朝鲜!”
李治嗤笑:“这可真是一场豪赌啊,若是赢了还好,若是输了,倭国内部矛盾定会更加激烈。”
刘仁轨自信道:“他们没有赢的可能!”
武则天:“举全国之力都打不过我大唐一路偏军,居然妄想进军大陆,真是夜郎自大。”
……
【此战的胜利奠定了此后一千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史称:白江村之战,白江口之战!】
评论区
“历史证明,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
“刘仁轨见倭军船只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毫无章法,立刻下令用钳形攻势分兵出击。倭军仓皇应战,大败而归。”
“倭军想要靠着人海战术冲击唐军,却被处于上游的唐军以火船冲击的七零八落。”
“刘仁轨指挥唐军四次击败日本水军,烧毁船只四百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