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上官婉儿的墓葬等级较高,但陵墓中却并没有她的棺椁,她的墓葬曾遭受大规模的破坏,应该是古代的官方毁墓行为。”
  上官婉儿瞠目结舌:尸骨无存!
  “墓志铭详细记载上官婉儿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之事,为此不惜以死相谏,服下毒药。由此证明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并不是同党,史书记载也因此被推翻!”
  “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上官婉儿心情沉闷,不用猜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李隆基的手笔,没想到自己人都死了,他居然还要报复。
  太平公主起身扇了李隆基一巴掌,她有一些不好的预感,若是她活着,一定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婉儿……
  “上官婉儿之所以能够风光大葬,是因为与太平公主的深情厚谊。之后太平公主在政治斗争中落败,上官婉儿的墓葬也被迁怒,人为毁坏……”
  武则天淡淡道:“人在做,天在看,没有什么事能够永远隐瞒下去。你费尽心思的遮掩,只会让人看到你的脆弱。”
  李治:“由小见大,李隆基并不是一个胸怀天下,大度能容之人。”
  【唐隆政变后,李重茂被废,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拥立李旦复位为帝,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权势更盛!】
  评论区
  “李隆基虽然有大功,但他上面还有嫡长子李成器,立嫡以长不以贤,李成器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武德年间君臣都有些紧张,这简直就是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事的重演啊!
  若是李隆基没有得到太子之位,他定会再次发动政变,到那时,李旦和李成器就危险了。
  “李旦也为此犹豫不决,李成器却道:国家安宁则先嫡长,国家危机则先有功,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李成器一定想到了他的祖宗李建成,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还是退一步吧。”
  “李成器谨守本分,不参与朝政,不结交大臣,死后被李隆基追封为让皇帝。”
  武德朝堂上,李世民深深的看了李建成一眼,若是兄长能够安守本分,他甚至能允许兄长以王爷之尊参与朝政。
  ……
  【李旦也不是一个英明睿智的君王,他登基之初尚且勤政,之后便将皇权一分为二,交给了妹妹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由此引发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
  评论区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之女,深受母亲宠爱,权倾一时。武周年间,她被母亲保护在身后,没有参与政治活动。”
  “武周晚年,太平公主走到台前,参与了两次政变,手中掌握的权势越来越大,成为手握实权的镇国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展开了政治斗争!”
  武则天从不曾培养女儿的政治才能,本想让她安稳一世,她却主动卷了进来。
  武则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太平公主心有不服,就连安乐公主都想要做皇太女,凭什么她不能参与朝政!
  武则天恨铁不成钢道:“你与李隆基争什么,他是太子,将来的皇帝,你便是赢了,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其他人能斗得过他吗?”
  一个能把亲爹扶上皇位的人,怎么可能是省油的灯。
  太平公主:……
  武则天:“若是你寄希望于一击必杀,那就太天真了,你那个窝囊的兄长可不是能对亲生子下狠手的人。”
  就算你杀了李隆基,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其他侄子上位,依旧会忌惮你这个姑姑。
  若是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就不要参与这样的斗争!
  做个被父母兄长宠爱的小公主不好吗?
  【李旦根本无法处理这样的局面,在位三年后,禅位于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评论区
  “太上皇李旦依旧掌握着国家大权,太平公主权势更盛,成为皇帝的李隆基反倒还不如做太子之时。”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斗争实际上是李旦与李隆基的父子之争。”
  “李旦联合太平公主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打压李隆基的势力,李隆基则想要争夺皇位。”
  “太平公主联合宰相,利用舆论,企图废掉太子李隆基,李旦一惯的立场是站在太平公主这边的。”
  “当时七个宰相,有五个出自太平公主门下,文臣武将一半依附于她,就连皇宫守卫也投靠了她。在外只知有太平公主,不知有太子!”
  武则天:“朕以为你这个兄长也是个窝囊废,没想到还有点心计,将你推到台前,他便能隐居幕后。不论胜负,他总不会吃亏。”
  ……
  【次年,李隆基为夺回皇权,发兵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同党,史称先天政变!太平公主死后,朝政大权尽数收归李隆基之手,自武周之后混乱的朝局重归统一!】
  评论区
  “先天政变可以看成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与揽权不放的太上皇之间的终极对决!”
  “李隆基先发制人,除掉了心向太平的羽林卫和公主门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寺庙,依旧免不了一死。”
  “太平公主完全没有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她想要参与政治,却又如同权臣一般暴敛财物,骄奢淫逸,抢夺民田,与民争利……”
  “她手下的势力大多都是靠金银收买的,品行端正者极少。这样的人成为官吏后,不会想着如何治理国家,而是热衷于争权夺利。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张说等才能出众。”
  “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不过是第二个韦后和安乐公主。”
  “自武则天称帝之后,唐朝对于女人干预政事十分敏感,太平公主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我们无法预料太平公主执政后的天下会走向何方,但历史已经证明了李隆基的胜利……”
  “我不是历史决定论者,但太平公主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治教育,从她卖官鬻爵、贪图享乐,以权谋私等行径也能看出,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太平公主心乱如麻,天幕中的后人支持母亲成为皇帝,却不支持她参与政治。
  难道她真的这么差吗?
  这一刻,她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想要学习治国理政之道,不知母亲愿不愿意教她……
  第312章 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六位皇帝,李治与武则天之孙,李旦第三子。他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负争议的皇帝。】
  评论区
  “不论是唐玄宗的粉还是黑,都希望他早死二十年。”
  “若是唐玄宗五十岁便驾崩,他甚至能冲击千古一帝的名号!”
  “他就该将自己的寿命给唐太宗,那样就完美了。”
  “前明后暗的帝王无人能及唐玄宗。”
  “……”李世民面色深沉,什么莫名,提醒诸位朝臣:“来了!”
  李治与武后双手交握,对这个孙子爱恨交加。
  李治:“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居然还是个美谥。”
  武则天叮嘱李隆基:“好好看着天幕,这是历史,也是未来。”你能成为皇嗣还是一命归西就看你将来所作所为了。
  李隆基,不论哪个时空的李隆基都在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他一手将唐朝推向顶峰,又亲手将盛世粉碎。开元盛世,不只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顶点!】
  评论区
  “这就像是一个抛物点的顶点,李隆基就是站在顶点上的男人。”
  “开元之前,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开元之后,君主专制逐渐成为落后的糟粕!”
  “中华大地也逐渐从世界的中心,变成了自娱自乐的天朝上国。”
  宋元明清的皇帝都被狠狠创了一下……
  【公元685年,李隆基出生,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则天与宰相裴炎废黜了伯父李显的皇位,立他的父亲为帝。李旦名义上是大唐皇帝,实际上却是太后手下的傀儡,被软禁在深宫之中,毫无实权。】
  【李隆基五岁时,他的父亲被废黜帝位,迁居东宫。七岁时,因朝臣私自谒见李旦,李隆基兄弟被软禁在宫中,长达十年……】
  武则天也被勾起了一丝温情,“还记得阿瞒(李隆基)七岁那年,武懿宗在宫中训斥侍卫,阿瞒直接拦着他训斥:这是我李家朝堂,干你何事!阿瞒自幼便不是等闲之辈,朕当时真是越发喜爱这个孩子。”
  两个儿子都不像父母,有个英武果敢的孙子也能聊以慰藉。
  可是,为何嫡亲的祖孙却变成了仇敌?
  李隆基眼眶发红:先不说十年软禁,我们兄弟过着犯人一样的生活。只说我的母亲是怎么死的,祖母可敢承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