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
【失去信任的恶果很快便暴露了出来,天宝十载,高仙芝率军进攻大食,双方于怛罗斯城激战五日。随后因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而大败,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李隆基:“怎么会!”
高仙芝:“西域小国居然敢在背后捅刀子!”
封常清:“这就是天幕说的信誉吧……”
评论区
“高仙芝以欺诈手段打败石国,国王被杀,老弱被屠。石国王子便将此事告知了西域诸国,西域各国极为愤慨,暗中联合大食进攻安西四镇。”
“高仙芝亲率三万大军进攻大食,深入其国境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遭遇,双方激战五日,不分胜负。关键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连夜逃跑。”
“此战,高仙芝部众死伤大半,仅剩千余人逃回。”
李世民怒斥:“将领贪功,皇帝也没有战略布局,乱打一气,除了穷兵黩武,空耗国力还有什么用!”
“玄宗朝的君臣都没有意识到,不间断的对外战争让西域各国与大唐离心离德,大唐在西域的影响力日渐衰弱。”
李隆基:“难道胜利也不对吗?”
张说:“有的仗该打,有的不该打,有的本不需要打。”
张九龄:“请陛下将出兵权收归朝廷,如高仙芝这般顺道灭国的行径,不可提倡!”
宋璟:“大唐一惯以恩威并施降服四夷,若是一味动用武力,岂不是与吐蕃无异。”
……
“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三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唐帝国,这是阿拉伯(大食)与大唐两大帝国在历史上数次边境冲突中,大唐惟一的一次失败。”
“当然,对于两大帝国来说,此战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就连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也早在此战之前便传到了阿拉伯帝国。”
“此战后,因为安史之乱,大唐对西域的掌控瞬间崩溃,但阿拉伯也因为功高震主斩杀了自己的大将,两方都没有时间继续纠缠,只能遣使讲和。”
……
【高仙芝擅长长途奔袭,隐秘行军上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堪称中外名将之最!他多次纵横帕米尔高原,将大唐的影响力远播到里海以南。他虽在石城之战中犯了错,但这不是李隆基听信谗言,战场斩帅的理由!】
高仙芝:“是本将做错了,怛罗斯之败本将应负全部责任。”
【封常清也是玄宗朝的名将,他三十岁投军成为高仙芝的侍从,跟随高仙芝南征北战,败达奚部,破小勃律,屡立战功!】
高仙芝:“本将还记得初次见你,你的执着打动了我。”
封常清:“某长得瘦小,又患有眼疾,也不怪将军不想收某,但某十分仰慕将军,希望能跟着将军征战沙场。”
……
【封常清博学多才,做事果断,赏罚分明,治军极严。天宝十一年,因功升为安西副都护。次年,便率军进攻大勃律国,逼迫其投降,他也是唐朝玄宗时期难得的名将!】
【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冤死,引起了军心动荡,是唐王朝自毁长城的开始。但他们的死并没有警醒进退失据的唐玄宗,若是他们知道,怕是死了都无法瞑目……】
李世民:“忠臣良将一心为国,却挡不住奸臣与宦官的谗言,李隆基,最该死的分明是你啊!”
【接替二人镇守潼关的是哥舒翰,哥舒翰是突厥人,他家财颇丰,倜傥侠义,仗义疏财,很得人心。】
【四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一个人在长安闲居三年,无所事事,到处游荡,受到身边人的轻视。】
【于是,哥舒翰奋发图强,到河西从军,跟着王忠嗣南征北战,开始了跌宕起伏的后半生!】
天幕之下一些将军破防了,这个人居然四十多岁才开始从军,他们都没有活到四十岁。更可怕的是,他居然还能脱颖而出,成为唐朝的名将!
【哥舒翰喜读《左传》与《汉书》,有勇有谋,很快便在军中脱颖而出。他在与吐蕃交战时作战勇猛,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勇冠全军,成为王忠嗣帐下第一大将!】
【天宝六载,王忠嗣被诬告解除兵权,哥舒翰接替王忠嗣成为陇右节度使。次年,便在青海击败吐蕃,身兼河西节度使。】
【此后,哥舒翰屡胜吐蕃,攻克石堡城,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黄河九曲,设置洮阳郡,他的官职也连年晋升,历任御史大夫、凉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西平郡王、太子太保……】
【西北边疆的百姓为他大唱赞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就连诗仙李白也为哥舒翰的英姿折服: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此诗一出,大唐之前的人都愤怒了,尤其是秦汉之人……
第323章 安史之乱1
【李白在诗中疯狂拉踩卫青与白起,衬托哥舒翰的勇猛。此时所有人都想不到,仅仅三年后,大唐便会迎来盛世的夭折,哥舒翰也将晚节不保!】
昭襄王嬴稷:“不过是与吐蕃小国你来我往的小打小闹中赢了几次,居然敢与孤的武安君相比!”
刘彻:“他若是真有本事应该将吐蕃彻底消灭,居然还敢轻慢朕的大将军!”
就连哥舒翰也有些不自在,他可没忘记天幕说的晚节不保,若说之前他还敢以前朝大将为目标,如今却早已没了比较的心气。
他有心想成为卫青、白起,但唐皇却不是汉帝啊!
还没有写出这首诗的李白:“这……自天幕介绍过汉武朝的文治武功后,便打破了在下心中的固有印象,白内心深处早已对两位将军钦佩不已,为两位将军做了很多诗!”
杜甫:“是啊,我等对前朝的印象只有一本《史记》与《汉书》,而史书却不是谁都有资格看的,更多的还是靠着口口相传。”
高适:“不错,若不是天幕,某根本不知两位将军的具体事迹呢。”
……
在当时的唐朝,为哥舒翰唱赞歌是所有人的共识,不只是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等人都曾盛赞哥舒翰!
杜甫的:“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高适:“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王维:“而上将有哥舒大夫者,名盖四方,身长八尺,眼如紫石棱,须如猬毛磔。”
……
天幕没有提到他们的诗,他们不知是该庆幸,还是感慨自己的名气不如李白……
李白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在下这便将新写的诗发到天幕上,希望两位将军的粉丝千万不要来找在下。”
李白狂放不羁,却也敢于认错,对保家卫国的将军更是极为仰慕——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胡无人》”
不得不说,听李白夸人还是很爽快的,这不,刘猪猪立刻就被安抚了。
嬴稷却不高兴了:“还有寡人的武安君呢!”
范睢不得不出面安抚王上:“李白写出如此的诗,大赞那哥舒翰,等到哥舒翰晚节不保,李白这首诗也就变成笑话了。”
李白:谢谢提醒!
嬴稷这才揭过了这一茬……
【天宝十四载,哥舒翰因嗜酒加纵情声色,在洗澡时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才苏醒过来,但身体已经不能动弹,只能回到长安家中养病。】
哥舒翰老脸一红:这下丢脸丢到所有朝代了……
【高仙芝与封常清先后被斩,哥舒翰强撑着病体,带着河西、陇右、朔方等地二十万大军奔赴潼关。】
评论区
“哥舒翰多次上奏称自己病重,无法上马,但李隆基不在乎,李隆基需要的就是哥舒翰的名头。他虽是主帅,军中事务却都交由副将处理。三个副将都想争当总指挥,以至于军令不一,军心不齐,纪律混乱,没有斗志。”
“大军刚刚开拔,先锋的大旗就碰到了城门上,主帅标志掉到了地上,旗杆也折断了……为此次出征蒙上了一层阴霾。”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入潼关后,立刻加强城防,闭关固守。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打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叛军被挡在潼关之外数月之久,无法寸进,一时间局面陷入了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