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此后,张九龄被贬到荆州,孟浩然也曾在他的府中做幕僚,但很快他便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回到家乡继续隐居。】
  【开元二十六年,孟浩然得了背疽,病情逐渐加重,他的好友纷纷前来探望。王昌龄路过襄阳的时候,也来探望好友,两人相见甚欢。】
  评论区
  “王昌龄是孟浩然的好友,被贬岭南时孟浩然还作诗相送: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见到好友,孟浩然浑然忘记了自己的病情,忘记了医生的嘱托,纵情宴饮,还吃了鱼鲜,当场病发,不治而亡……】
  评论区
  “这人每到关键时刻都很不靠谱啊!”
  孟浩然:……
  【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只能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他一生都没有入仕,在求仕与归隐之间,只能选择归隐,在山水之间寻求一份心灵的寄托。】
  【他的诗歌也多是山水田园,诗文清淡简朴,亲切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虽有一些愤世嫉俗之言,更多的还是诗人自己的内心表达。】
  第351章 山水田园
  【王维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其风格独树一帜,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出身于太原王氏分支,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因此,王维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家族教育,聪明过人,才华横溢。】
  裴迪恭喜好友:“摩诘兄,天幕在讲你的故事呢。”
  王维淡定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九岁时,王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但他的母亲依旧没有落下孩子的教育。母亲信奉佛教,王维的字号都是由此而来。】
  【开元三年,王维前往京城求取功名,孤身一人远离家乡,不免思念故乡的亲人,他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十七岁的作品,长安虽然繁华,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越是繁华热闹,越是衬托的游子孑然一身。】
  【重阳节本该是全家团圆的佳节,诗人却只能独在异乡。遥想着家乡的兄弟登高望远,自己却不在其中,家乡的兄弟一定会很遗憾吧。】
  【王维不仅诗写的好,还善于画画,精通音律,长得又帅,一到京城就成了王公贵族的宠儿。在此期间,王维也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不由得心情郁闷。】
  【于是,王维借李陵与西施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愤世嫉俗之情。】
  评论区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李陵咏》”
  “李陵兵败被擒,原本没有打算投降匈奴,但远在长安的汉武帝听信不实之言,灭了李家三族,李陵无奈投降。”
  “多次名落孙山的王维十分理解李陵的无奈。”
  汉武帝刘彻:……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西施咏》”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西施的遭遇,抒发自己的不平与愤慨。”
  “在诗中,王维另辟蹊径,截取了西施入宫后艳色凌人、恃宠而骄的心态: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西施一朝得宠,便再也不屑与当年浣纱的伙伴为伍了,王维讽刺的正是如今令人厌恶的官场现状。”
  “此时的大唐在华丽的盛世外衣之下,暗藏着重重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政,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如王维这样的才智之士却无人赏识: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
  【多次科举落第,王维终于接受了现实,在科考之前向权贵投递了自己的诗文。他与岐王关系极好,岐王将他举荐给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王维在宴会上弹奏了一曲《郁轮袍》,让玉真公主痴迷不已。】
  【在公主的大力举荐下,开元九年,王维终于考中了进士,成为朝廷一个负责音乐舞蹈的教习。】
  【然而好景不长,数月之后,王维就被属下牵连,贬官为济州参军。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早上离开洛阳,晚上就到了郑州,远离了亲朋好友,只有一个童仆作伴,我也只能在偏远之地挣些微博的俸禄了。】
  评论区
  “在当时黄狮子是皇帝专用,其他人不能私自作舞,王维的下属却私下舞了黄狮子,连累他也被贬官。”
  “还有一种说法,王维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被人暗算了。”
  ……
  【王维早年也曾热衷政治,奋发向上,满怀热情,期望着“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来到济州后不久,他的妻子就因为难产去世了,接连遭到无妄之灾的王维对仕途失去了信心。】
  想到早逝的妻子王维还是会心潮起伏,他虽然没有为妻子写过一首诗,但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谁都无法取代。
  妻子走后,王维一心专研佛理,即便面对着巨大的世俗压力,一生都没有孩子,他也再未续娶……
  【仕途失意的王维走进佛寺学习佛理,在佛教的熏陶下,他开始回归自然,寻找人生在世的意义。在济州做了五年参军后,他隐居淇上,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王维向张九龄献诗求仕: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我宁愿隐居荒野,做一辈子布衣,也不愿意为了功名利禄向王侯卑躬屈膝。
  听说您是当世贤臣,公正廉洁,心存百姓,用人唯贤。我献上这首诗,是想问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属吗?
  若是您能出于公义之心任用我,我非常感激。若是您出于私心,即便得到官位也不是我想要的。
  【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很赏识王维,举荐他入朝为官,此后王维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但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持续多久,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罢免了宰相之位,王维也受到了牵连,不得不离开长安,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
  【在边关的生活虽然艰苦却也简单,王维见识到了不同于中原的风光,也见识到了英勇的将士与惨烈的战争,他心有所感,做了一系列边塞诗。】
  【我们印象中的王维是恬静淡然的,如同一泓清泉,润物无声,我们所不知道的是,王维的边塞诗也很有名。】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陶渊明:“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也融入了诗人的孤寂。”
  陶渊明默念着自己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一句定是化用了自己的诗句吧。
  【王维十分欣赏汉朝名将霍去病,“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出塞作》”。“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四首》”】
  【也有《陇头吟》、《老将行》这样郁郁不平之作,抒发了将军有功却得不到赏赐的悲哀: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汉武帝冷笑:“呵呵!”
  后世这些诗人是不是不看历史!
  【王维的边塞诗在壮阔雄奇的美景之外,都带着被排挤的孤独和寂寞,以及被边关景色熏陶净化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李林甫上台后朝政黑暗,王维仕途失意,屡遭排挤,对现实十分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心里的天平更加偏向了归隐。于是他在长安附近的钟南山下修建了辋川别业,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与陶渊明不同,王维的隐居生活十分安逸富足,他的辋川别业是一座巨大的园林,仅负责打扫的仆人就有数十人,甚至还有两人专门负责捆扎扫帚。】
  陶渊明:归隐就应该自耕自种,这算什么隐居!
  【在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的心灵更加平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王维的田园诗大多写于这一时期,他为辋川别业的二十处盛景作诗,编为《辋川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