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李白感动得快要落泪了:“子美贤弟,怪不得我们一见如故,果然只有你才是白的知己!”
杜甫尴尬道:“小子尚未写这首诗呢。”
李白洒脱道:“无所谓啦,总会写的嘛。”
杜甫眼前一亮:“小子为太白兄写了这么多诗,太白兄是不是也应该多写几首,互相唱和啊。”
李白默默算了算自己欠了子美几首诗,算完后,松了一口气。
“只要酒管够,想要多少诗都行!”
高适也跃跃欲试,“某知道一家百年酒肆,能品尝到一般人喝不到的佳酿。”
李白:“那还等什么,达夫快带路!”
【仕途受阻,李白也曾将希望寄托在游侠之上,他自幼便喜欢剑术,“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堪称文武兼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写下了自己心目中的侠客:“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他希望能成为嫉恶如仇、乐于助人、言出必行的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可惜的是,侠客之路也行不通,李白再次困居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小他十一岁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终于见面了!】
【闻一多先生将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比作,太阳遇到了月亮。历史上只有两个人的会面有如此巨大的意义,那便是老子与孔子的相会!】
【此时,李白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虽被皇帝赐金放还,却也是好聚好散和平分手。而杜甫风华正茂,却也名声不显。】
【但李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才名轻视杜甫,杜甫也性情豪爽,很喜欢喝酒,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一年秋季,他们再次相约同游梁宋,求仙问道,借古评今。路上他们还遇到了困居梁宋的高适,三人结伴同游。纵观天下大势,对盛世之下的隐患多有隐忧。】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心领神会:“天幕说的正是如今。”
“接下来就是未知之事了……”
【之后,三人再次分别,李白在齐州正式履行了道教的仪式,成了一个道士。这一次求仙问道之旅也算是圆满结束。】
【天宝四载,李杜再次相遇于东鲁,一起拜访名士李邕。两年三次会面,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知己至交,依依惜别之时,李白写下了“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的祝福。】
【而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会面……】
杜甫心下一震:……
【天宝五载,李白卧病沙丘城,不由得怀念与杜甫同游的欢乐时光,“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不知杜甫有没有收到李白的诗文,但心有灵犀的杜甫也在思念着偶像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李白却很是洒脱:“只要我们心中记着彼此,便是咫尺天涯!”
杜甫星星眼:……
【李白是不会在一个地方久居的,他还有着更加远大的追求。病好后,李白便告别沙丘的好友,南游吴越。】
【与朋友相别之时,李白将自己病中所梦记录了下来,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358章 诗仙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天幕下喜欢神仙的皇帝们都兴奋了,即便天幕一次次强调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仙,他们依旧抱着一丝期待,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神仙的消息。
开元年间,在山间寻仙访道的李白三人也震惊莫名!
杜甫:“太白兄真的见到神仙了!”
高适:!!!
李白:“这……这是未来的事,白也不清楚啊!”
大概所有人都下意识忽略了“记梦诗”三个字了。
【这首诗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所写,当时的他在政治上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精神上也十分苦闷,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
李白:“e=(′o`*)))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始皇:“……”这不是徐福曾夸下的海口吗,海外哪有什么仙山!
大约每一个在现实社会中遭遇不公的人,都会想要去追求神仙,希冀长生,李白也不例外。这虽是理想,却也只是幻想。李白清楚地知道神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海客”侈谈神山,实际上却难以寻找。
而越人所说的天姥山,虽然高入重霄,时隐时现,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些名山大川风景胜地可供遁世隐居者游玩,只要到了那里,便能骑鹿遨游,与神仙一般无二!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遮天蔽日,就连五岳都甘拜下风,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却好像要向天姥山倾斜拜倒一样。
汉武帝:“好壮观的景象,比五岳还高的山朕还没有见过呢!”
李白说天姥山就在南越,好想去啊!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倒影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南朝诗人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直到如今还能看到,湖水清澈,猿猴啼叫,景色十分清幽。
谢灵运:“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李白:“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杜甫:“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着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也传来了天鸡报晓的叫声。
诗人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
谢灵运看着自己脚下的特制登山鞋,突然有一种时空倒悬之感。
他身边的小东西居然也能变成后人写诗的典故。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忽然听到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就连森林都在战栗,山峰也在惊颤!
天幕下的观众一颗心都悬了起来,总觉得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要出来了——
天空上的云层黑沉沉的,像是马上就要下雨,水波也升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
突然,“訇”的一声,仙府的石门从中间打开!
曹植:“真能看到神仙?”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彩虹做的衣裳,风作的马,云中的神仙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华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苏洵:“只要闭上眼睛便能看到神仙宫殿的场景,真是太壮观了!”
苏轼:“非李白之天才无以纷呈此奇幻之景,非李白之胆识无以控驭此神来之笔。”
苏辙:“这真是李诗中上上乘之作!”
秦皇汉武神往:这真是天宫之景吗?
……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无奈叹息。
诗人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不见了。
始皇惊道:“梦醒了!”
武帝失望道:“居然是个梦啊!”
李隆基:“太可惜了!”不知是为了诗文可惜,还是为了诗人可惜……
贺知章:“我还以为谪仙人真的能见到神仙呢……”
在梦境的最高点急转直下,回到现实,观众的心也沉了下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一样,自古以来所有事物都像东流之水一去不复返。
若是要卑躬屈膝的讨好权贵才能得到高官厚禄,岂不是会让我郁郁寡欢!
王安石:“这种绝不妥协的精神和反抗情绪才是这首诗的基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