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白居易:“荒谬,我写的咏花之作有很多,新井也是早年写下的,怎能将此事牵强附会到我母亲身上!”
元稹:“你被贬谪的主要原因,怕还是写讽谕诗文得罪了权贵。”
白居易:“他们定是怕了,我还要写更多的诗歌,揭露他们的罪行!”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元稹本就身患重病,远谪他乡,又听说好友蒙冤被贬,顿时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是白居易仕途生涯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是白居易人生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他以“兼济天下”为志,以诗文为武器,希望能够唤醒君王,匡扶社稷,救济百姓。】
【被贬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然关怀普通百姓,却更加明哲保身,不再是那个“好刚不好柔”的白居易了!】
【白居易自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他心中的志向已经从积极入仕转向了归隐佛道……】
【被贬江州的白居易与刘禹锡等人一样,无事可做,白领俸禄,他只能与友人结伴游玩周围美景,排遣自己内心的苦闷。】
【在庐山大林寺,他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南湖的早春,他看到:“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第381章 新乐府诗
【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被贬江州已有两年,这一天他在浔阳江畔送别友人,忽然听到船中有琵琶声传来。简单交谈一番,得知弹琵琶之人也是从京城来的,听着琵琶女的歌声,白居易不免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下了叙事长诗《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诗人在浔阳江畔给友人送行,分别本就是伤感之事,可是他们的践行宴却连一个乐曲歌舞都没有。】
【就在这样伤感的离别之际,诗人突然听到水面上传来了琵琶之声,诗人与友人顿时忘记了自己的行程,对弹琵琶之人十分好奇。】
【于是诗人“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琵琶女已经不愿意抛头露面的出来给人弹奏了,可是经不住诗人“千呼万唤”,琵琶女才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来了。】
【琵琶女弹唱着自己编的曲子,还没有开口,泪水先流下了来,她的曲声中饱含着“平生不得志”与“心中无限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李白:“妙啊!短短几句诗仿佛让人听到了琵琶的声音,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杜甫:“间关之声,轻快流利,幽咽之声,悲抑哽塞,余音袅袅,余意无穷,当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适:“弹奏至此,满以为乐曲已经结束。谁知那幽愁暗恨无法压抑,如同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又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再次把乐声与情感推向了高潮!”
【琵琶声由慢到快,从细弱无声,到突然暴起,如同疾风骤雨,铁骑金戈,再到最后——戛然而止!】
【诗人与友人都听得入了神,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音乐已经结束了,可是听众尚未回过神来……】
【琵琶女的技艺高超,让诗人不免好奇,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地方怎么会有如此精通琵琶之人,于是,琵琶女给诗人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这个琵琶女的身世也很不平凡,她当年在京城是数得上名号的歌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她年纪虽小,却技艺高超,不仅老一辈艺人赞叹她的技艺,就连同辈艺人也很妒忌她。】
【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不惜花费重金,争相“缠头”。她自己也放纵奢华,挥金如土,“一曲红绡不知数”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她年老色衰,仅有的几个亲人也相继离去。那些风光都已经远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她已经过时了……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她原以为自己能够找到后半生的归属,谁知“商人重利轻别离”,他只一心想着赚钱,不懂艺术与情感,为了赚钱,商人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独守空船。】
【女子品尝着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着昔日的锦绣繁华,两厢对比之下,怎能不悲痛欲绝呢!】
上官婉儿:“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诗人从琵琶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都是从繁华的长安流落到此偏僻之处,都是被人弃如敝履,只能回忆过去的辉煌与繁华,独自承受着如今的寂寞与冷清。】
【诗人想起自己的仕宦生涯,不由得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人隐藏在心中,被贬谪的痛苦,终于能够抒发出来。】
【这里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能够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唯一能听到的山歌与村笛,也是“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人在政治上饱受打击,却无人倾诉,千里马终究等不到自己的伯乐,这份苦闷岂不就如同这个嫁给商人的歌女,无人理解,无人赏识。】
【诗人是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与琵琶女相交的,这份尊重在士大夫阶层是很少见的。】
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将自己感受到的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这些积蓄在心中的感受,都一起倾注于诗中。】
【这首诗也就成为了白居易的代表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在当时已经传唱天下!】
【元稹与白居易被贬之地一南一北,相距甚远,难得一见,于是两人只能在梦里相会。他们互相赠送的诗歌,早已传遍天下,就连身处皇宫的唐宪宗都听说了他们深厚的友情。】
评论区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白居易”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他们的感情好好啊,也不怪后人都磕他们的cp。”
……
白居易瞪大眼睛:“cp?若是我没有记错,这似乎不是什么好词吧!”
元稹噗呲一笑:“后人编排我们也是因为喜欢啊,很多人想被后人记住都求而不得呢。”
白居易:“你有那么多风流韵事,自然不用在意,我却与你不同……”
【此后几年,元稹的好友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他们上台后没有忘记被远谪他乡的小伙伴,元稹终于提拔。】
【元和十三年,元稹代理通州刺史,同年,转虢州长史。】
通州在四川,虢州在河南,元稹终于回到了京城附近繁华之地。
【白居易也被提拔为忠州刺史(今重庆市),赴任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后来苏轼仰慕白居易,在自己被贬谪的黄州也开垦了一片土地,名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因其才学出众,得到宰相令狐楚、荆南监军崔潭峻等人的赏识,把他当做了“今代之鲍(鲍照)、谢(谢灵运)也”。于是,宫人争相与其结交,称其为“元才子”。元稹被授予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等官职。】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去世,唐穆宗即位,因宰相段文昌的推荐,元稹被授予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做太子的时候就很喜欢元稹的诗歌,因此特别器重他,经常召见他闲谈国事,元稹一身抱负终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当时朝堂之上牛李党争已经愈演愈烈,令狐楚是牛党的人,元稹能够重新启用少不了牛党与宦官集团的相助,但元稹却偏向李党……】
【白居易能够远离朝堂,在地方为官,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想到天幕曾说过的党争,白居易不由得为好友捏了一把汗:“微之啊,你怎么就掺和到这种事情里了!”
年轻的元稹跃跃欲试:“不去试试怎知结果,在朝堂之上才能改变天下大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