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而李商隐显然没有这样的底蕴,也没有苏轼的豁达,才会因为这份排挤郁郁寡欢……”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没过多久,却被调任弘农县尉。】
  【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中心,也就失去了得到上位者赏识的机会。】
  【晚唐的党派之争无数不在,在弘农的李商隐也无可避免,他被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责难排挤,这让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忍无可忍之下,他选择逃避,请了个长假,相当于自动离职。】
  【辞去了弘农县尉后,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再次参加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了秘书省正字。】
  【可惜不巧的是,他的母亲去世了,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而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
  【因为李商隐闲居在家的三年,正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
  【会昌三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讨伐刘稹的战争中病故,他在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势帮李商隐升迁,他的去世,也让李商隐的处境更加艰难。】
  【会昌五年,李商隐结束守孝回到朝廷,仍为秘省正字。这个官职品级虽低,好歹是个京官,距离权力中心近,也容易得到赏识。】
  【而且此时执掌朝政的宰相依旧是被认为是李党魁首的李德裕,唐武宗十分信任李德裕,君臣一心,打压佛教,镇压藩镇!】
  【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踌躇满志,期待着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不幸的是,会昌六年三月,武宗去世,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忱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
  【新一轮的政治清洗开始了,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此时,李商隐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牛党得势,李商隐已经失去了升迁的机会,他只能放弃官职,随李党人士郑亚前往桂海担任幕僚。】
  【大中二年(848年),李商隐回到长安,参加吏部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职位,就是曾经白居易写下《观刈麦》的那个县尉。犹记得十年前,他便是弘农县尉,没想到转了一圈回来,还是一个县尉。】
  【他在穷困潦倒之际,曾写信给故友令狐绹请求帮助,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肯理睬他。】
  【大中三年(849年),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邀请李商隐,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正能力出众,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尽自己所能为李商隐争取利益。】
  【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大中五年卢弘正就病故了,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第388章 晚唐诗坛
  【这一年,李商隐再次失业,他的妻子王氏也在不久后病逝,这对李商隐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在李商隐的诗文中,曾多次出现妻子的身影,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情非常好。】
  李商隐:“大中五年!夫人!”
  李商隐坐不住了,他要立刻启程回乡,陪着夫人。
  他们本就聚少离多,夫人还要在家中操持家务,照顾子女,免除他的后顾之忧,而他却一事无成,他不能再留夫人一人煎熬!
  【妻子去世后,李商隐接受了西川节度使柳仲郢的邀请,于本年年底前往四川担任参军。】
  【在四川的四年间,李商隐郁郁寡欢,仕途的波折,妻子的去世,似乎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他甚至对佛教产生兴趣,一度想要出家为僧。】
  【这是李商隐一生中难得平淡稳定的时期,因为他已经无心追求仕途,看破了人生百态。】
  【在四川幕府,李商隐写下了《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此时他的妻子分明已经去世,他却还恍惚觉得妻子依旧在家中等着自己。】
  评论区
  “明明已经没有家了,李商隐却固执的活在过去。”
  ……
  【大中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这个官职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三年,之后回到故乡闲居。】
  【公元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终年四十五岁。】
  李商隐:往日的专营努力都源于那份不甘心,他想要凭一己之力警醒满朝公卿,想要所有人摒弃党派之分,一起努力,挽救大唐王朝!
  可是事实证明,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与这个时代抗衡!
  不如,就这样放弃吧,李商隐心灰意冷……
  【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都不得志,抑郁寡欢,他胸怀“欲回天地”的志向,希望唐王朝能够实现中兴,但身处晚唐的他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
  【坎坷的人生经历也让李商隐成为了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构思缜密,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词藻,婉转和谐的韵调,表现内心深厚的情感。】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很多咏史诗,他的咏史诗不同于古人或借古伤怀,或无病呻吟,而是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韩碑》中,他明确赞同韩愈《平淮西碑》的观点,高度赞扬了宰相裴度平定叛乱的丰功伟绩,批判了李愬自私自利的行为,这与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随师东》借古讽今,讽刺朝廷军队在平叛过程中暴露的腐败现象,对将帅跋扈,军令不行的现状痛心疾首!】
  【在大和九年的“甘露之变”中,李商隐亲眼目睹了宦官擅权,嗜杀大臣的黑暗朝局,写下了很多批判现实的诗歌。】
  【《有感二首》中,李商隐借东汉末年何进、袁绍诛杀十常侍失败的事,重新解读“甘露之变”的历史,声讨宦官的罪行,称颂敢于反对宦官的将领,他盼望着有人能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
  【李商隐还效法杜甫的《北征》,作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
  杜甫:“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李白:“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
  当年的大唐盛世是何等的辉煌,不过百十年间,何以变成了前文中那样凄惨的模样!
  李隆基:“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或出幸臣辈,或由帝戚恩。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
  高适:“李商隐所言不错,这一切都是因为朝廷用人不当,安禄山凭借勇武做了三州节度使,皇帝杀了自己的儿子,却亲近一个胡人养子。位高权重,掌握国家大权都是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佞幸小人!”
  李世民眼含泪光:“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挥泪连秋云。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长孙皇后:“这诗写的真好,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都一一分说,可见此人胸有丘壑!”
  宣宗李枕:“李商隐真知灼见,见识不凡,朕过去居然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一旁的人提醒他:“陛下,李商隐是李党之人,与李德裕交好。”
  李枕:“朕虽不如太宗陛下的胸怀,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
  令狐绹恨恨的想:哼,就算有陛下的旨意,只怕他也不敢入朝。只要我在朝一日,李商隐就不要想好过!
  【在《富平少侯》中,李商隐塑造了一个荒淫奢侈、醉生梦死的贵族公子形象,“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讽刺唐敬宗李湛少年继位、好奢喜猎、宴游无度之事!】
  富平候张安世:这个富平少候不会是我的子孙吧!
  汉成帝宠臣张放:“李商隐污蔑人,将金子弹着玩的分明是韩嫣!”
  李商隐:这本就是一个假托,总不能指名道姓的骂敬宗陛下吧!
  【《北齐二首》中,李商隐借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劝谏唐武宗沉迷女色与游猎。】
  唐武宗李炎:“居然将朕比做高家那些疯子!”
  评论区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