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不论是用《澶渊之盟》换取短暂的和平,还是与辽国争夺天下正统,真宗本应知耻而后勇,但他却本末倒置,将手段当做目的,沉迷于天书祥瑞之中,不思进取,将宋朝带到了积贫积弱的境地。】
  【历史上对《澶渊之盟》的批评与肯定争论不休,不过仅从此战而言,辽国打了败仗,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却能在谈判桌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无疑是辽圣宗与萧太后的功绩!】
  耶律贤眼含笑意的看向自家皇后萧绰:“能得个圣宗的谥号,可见我们的儿子做的很好。燕燕,你也做的很好,朕便是哪天走了也能安心了。”
  萧绰:“陛下要好好保重身体,我与隆旭全靠陛下呢。”
  【提及萧太后就不得不提辽景宗耶律贤,他是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倍之孙,辽世宗耶律阮次子。】
  【在他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亲就被耶律察割叛乱所杀,他躲在柴火堆里才幸免于难,却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堂叔辽穆宗在位期间,耶律贤被养在宫中,辽穆宗虽滥杀左右,为政残苛以至于谋反不断,但每次谋反都被他顺利平定。】
  【耶律贤逐渐长大后,身边聚集了一批拥护他的文武大臣,他有心夺回父亲的皇位,却也只敢暗中谋划,低调行事,不议论朝政,以免被皇帝猜忌,招致祸端。】
  【公元969年,北宋开宝二年,辽穆宗被侍从杀死,他死的很突然,没有儿子,也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
  【耶律贤收到消息,带着飞龙使女里、侍中萧思温、南院枢密使高勋等人赶到黑山行宫,在辽穆宗灵前继位,尊号天赞皇帝,改年号为保宁,史称辽景宗。耶律贤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统治生涯。】
  耶律阿保机:“天幕只言片语,但皇位交替之间的凶险,可想而知!”
  耶律倍:“这孩子早年过得太可怜了,希望他以后能够平安顺遂。”
  评论区
  “萧思温出身契丹后族萧氏,是宰相萧敌鲁的族侄,萧敌鲁又是述律平的亲弟弟。萧思温通晓书史,又迎娶了耶律德光的长女燕国大长公主,是辽穆宗的亲姐夫,位高权重,可以说是这个时候最有话语权的人!”
  “辽穆宗被杀的这天晚上,萧思温就在黑山行宫,还曾劝小舅子少喝些酒,因此他可能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
  “他的长女萧胡辇嫁给了辽穆宗之弟耶律罨撒葛,次女萧夷懒嫁给了辽太宗之侄、耶律李胡之子赵王耶律喜隐,他与辽国拥有继承权的两方都有姻亲关系,但他没有选择两个女婿,而是更看好当时尚且不显山不露水的耶律贤。”
  述律平:萧思温怕是早已暗中投靠了耶律贤……
  “剩下的两人中女里是耶律贤的家奴,对主子一片忠心,但他生性贪婪,聚财无数,到头来落得个自杀的下场,其家眷家财全部被赐给了萧思温的家族。”
  “高勋是汉臣的代表,当年跟着杜重威投降辽朝,之后因为争权夺利,谋害萧思温事发被逮捕入狱!”
  ……
  【自此以后,辽朝的帝位就一直在耶律倍一支中传到了辽末,乃至西辽,事实上建立了辽国的嫡长子继承制。】
  【耶律贤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景宗中兴”,为辽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他重视提拔人才,善于纳谏,任用耶律屋质、耶律贤适、高勋、郭袭、耶律休哥、耶律沙等贤臣良将,使得内部政治稳定,农牧业兴旺。】
  【他还追尊谋反失败的耶律李胡为皇帝,对政敌采取宽容的政策,以缓和统治阶级上层的矛盾。同时,他复设登闻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宽减刑法,对百姓加以安抚。】
  【为了彻底改变穆宗时期的混乱局面,他改革吏治,研究古今各朝的经验教训,赏罚分明,用人不疑,百官恪尽职守。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辽国的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上升。】
  【耶律贤在军事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公元979年,宋灭北汉,辽援军失利,宋军乘胜进攻幽燕,耶律贤亲至南京(今北京市)城督战,后在高粱河之战中击败宋军,保卫了辽朝的疆土。】
  【次年,耶律贤亲率大军攻宋,于瓦桥关大败宋军,俘获宋朝将领数名,斩杀甚众。这段时间,辽宋之间虽然互有胜负,但辽朝在整体上仍保持着对宋的军事优势。】
  赵光义陷入沉思:“天幕说的不错,辽穆宗在位期间确实是最好的机会。”
  赵匡胤:“我们只能加强自身的实力,不能等着敌人自乱阵脚。”
  【耶律贤在位期间虽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他从小因惊吓过度而体弱多病,公元982年,他在出狩时病逝于云州(今大同)行宫,享年三十五岁。】
  耶律贤身患癫痫,发作起来无法自控,他早已有了赴死的准备,倒也不算意外。
  如今知道辽国也在皇后的治理下井井有条,他也不必再担心什么了。
  【耶律贤留下遗诏由太子耶律隆绪即位,军国大事皆听从皇后萧绰的命令。】
  武则天:好熟悉的台词……
  李治:“天幕还说赵恒像朕,朕倒宁愿与耶律贤相较一场。”
  ……
  【耶律贤是辽朝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励精图治为辽朝的中兴和鼎盛奠定了基础。他一手将辽朝推上了中兴之路,史称辽王朝中兴之主。同时,也为后来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耶律贤:“天幕谬赞,明扆愧领。”
  评论区
  “功比文景,才胜仁宣!”
  “耶律贤在用人方面独具慧眼,他选对了老婆(萧绰)、儿子(耶律隆绪)和大臣(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完美配置了身后团队,这些人在他去世后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他病危之际,是韩德让以武力协助了萧绰和耶律隆绪顺利即位。”
  第424章 辽金夏元
  【耶律贤去世后,新帝耶律隆绪年仅十二岁,皇太后萧绰成为辽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萧绰,小字燕燕,她是辽朝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她的父亲就是拥立耶律贤上位的萧思温,历仕四朝,身居高位,权倾一时,母亲则是燕国大长公主,这使得萧绰的出身极为显赫尊贵。】
  【辽朝皇室和萧氏世为婚姻,萧绰年轻时曾被许配给汉臣韩德让,但尚未成婚就被选为辽景宗耶律贤的贵妃,很快便升为皇后,父亲萧思温也成为北府宰相,晋封魏王。】
  【耶律贤体弱多病,萧绰以皇后之身参决军国大事,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耶律贤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并作为一条法令颁布,将妻子的地位抬升到与自己等同的地步!】
  【在耶律贤的默许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若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她便召集蕃汉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做出决定。她所做的决定,耶律贤最多只是听听通报,不会做任何干预,可见此时的萧绰已可代行皇帝职权!】
  【因此,景帝中兴也离不开萧绰的努力!】
  耶律贤:“娶妻当娶贤,朕的皇后定要如述律太后一般,能够撑起辽国的天下!”
  萧绰:“多谢陛下愿意让燕燕走上前朝,还不遗余力的教导燕燕。”
  耶律贤轻咳两声,若是他身子康健,也不必为自己的身后事如此筹谋,但时也命也,他不能让辽国在自己手中衰败下去……
  【耶律贤死后,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开始二十七年的临朝摄政生涯!】
  【此时的辽国主少国疑,内有宗室亲王两百多人拥兵自重实力雄厚,外有大宋虎视眈眈,时刻盯着燕云十六州。】
  【萧绰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加强边防。任命她的侄女婿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命令宗室亲王“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间接夺走了他们的兵权,同时将各宗室亲属召至宫中为质,解决了内部的一大隐忧。】
  武则天:“这个同道可真不简单,她不仅懂政治,且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以老道的政治手段,迅速的完成了政权交接。”
  吕雉:“若不是萧太后与辽景宗一起结束了辽国初年的皇位争夺战,辽国怕是又要陷入无止境的混乱之中……”
  【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为萧绰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
  【萧绰摄政期间,励精图治,开科取士,选用汉人,消除蕃汉不平等的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
  【她明达治道,知人善任,重用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汉族和契丹族大臣,锐意改革,使契丹从中衰逐步走向鼎盛。】
  【萧绰不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她曾亲御戎车,指麾三军,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