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司马光还要求福康公主向荆国大长公主学习妇德,这个荆国大长公主是何许人也?她是宋太宗的女儿,跟赵光义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是个黑胖子。”
“她嫁给了右龙武军将军李遵勖,李遵勖在新婚期间就与公主的乳母通奸,公主居然还为他求情,大度的原谅了他。”
“成功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受气的包子。”
“这也太憋屈了吧!”
“司马光这个提议也太恶毒了,福康公主跟他什么仇什么怨,居然如此害人!”
司马光:……
女子本就应该三从四德,老夫没有错!
赵匡胤:“公主是君,驸马是臣,君为臣纲才是三纲之首!”
第438章 内忧外患
【赵祯没有亲生儿子,他担心侄子上位后苛待母家和女儿,在临死前要求公主与李玮复婚。此后,皇帝变成了公主的堂哥和侄子,公主再也没有了和离的机会……】
福康公主已经懂事,自然能听明白天幕的意思,她来到仁宗的殿前,跪在殿外,恳求父皇取消婚约,“儿臣愿意从此常伴青灯古佛,带发修行,还求父皇怜悯……”
这可是赵祯目前惟一存活的女儿,他怎能允许福康公主出家,却又不知该怎么解释:“朕也是担心你将来无人可靠。”
福康公主已经打定了主意:“儿臣是大宋公主,总不会短了衣食,只要衣食无忧,如何会活不下去。”
赵祯:……
【福康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婚姻和命运,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受尽了情感的痛苦和生活的折磨,最终郁郁而终。】
【她死后,宋神宗才发现,驸马李玮居然阻止公主求医问药,公主的衣衾用品都生出了虱子,还得自己生火取暖,把脸颊都烧伤了……】
赵祯一惊:“大胆!”
刘娥怒道:“那可是皇家公主,李家人怎么敢!”
李用和和李玮也惊呆了,他们想要入宫请罪,却双膝一软,站都站不起来……
福康公主眼里的光芒都消失了,原来这就是她的一生……
天幕下的普通百姓很是感慨,没想到金尊玉贵的皇室公主居然也如此可怜。
【身为宋仁宗最宠爱的女儿,最后落得如此境地,让人不由得可怜可叹。而福康公主的经历也是封建礼教和皇权制度下女性命运的缩影——】
【唐朝的公主热衷于权势,宋朝就对公主的权利做了严格的规范和限制,她们虽有尊贵的身份,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只能任人摆布。】
李世民怒极反笑:“朕的公主就要肆意张扬,便是争夺权利又如何,总不能被他人欺辱!”
赵匡胤很是不悦:“公主都能被如此欺辱,可见之后的文臣士大夫是何等的嚣张!”
这件事触到了赵匡胤的底线,这意味着,皇权已经失去了它的神圣与尊贵。
评论区
“还有宋神宗的同胞妹妹宝安公主,她嫁给了左卫将军王诜,王诜是由寡居的母亲卢氏养大的,长公主嫁给王诜后就搬到卢氏的隔壁居住,每天亲自安排卢氏的膳食,亲自配药尝药,服侍卢氏喝药,丝毫没有公主的尊贵和骄傲。”
“就是这样一个贤惠善良的女子,仅仅三十岁就郁郁而终。等她死后,神宗才知道,王诜居然跟小妾在公主病床前通奸,纵容小妾对公主出言不逊,还在一旁附和,活生生气死了公主。”
“公主的一条命就这样香消玉殒,神宗对王诜的处罚仅仅是降职,之后还升了回来。”
“可见亲哥也靠不住!”
宋神宗怒道:“立刻派人接宝安公主入宫,王诜如此胆大妄为,台谏的言官都看不到吗?”
群臣面面相觑,驸马不能在朝为官,谁会去盯着一个皇家驸马。
再者,王诜是个才子,朝中与王诜诗词唱和的大有人在,他们或许知道,但他们都不会为公主出头。
没关系,天幕上的后人会出手的——
“听说王诜与苏轼是好友……”
“一言难尽啊,东坡先生真不愧是大宋交际花,你的交友范围是不是太广了一些……”
“好喜欢苏轼的诗词。”
“不要试图靠近古人,更不要去理解古人,他们的观念与我们天壤之别,可能还会觉得我们大惊小怪。”
苏轼:“原本就是嘛,不过是男子的风流之事,何必上纲上线。”
苏洵瞪了她一眼:“将心比心,若是你爹我宠妾灭妻,活活气死你们的娘,你还会这样想吗?”
苏轼嘴角抽搐:老父亲的比喻太恐怖了,他再也无法直视那些友人了……
朱元璋:“哈哈哈,咱大明就不会这样,咱的公主也是宝贝,都嫁给了功臣之子,安享富贵。”
朱棣:是啊,后来的洪武大逃杀杀的就是功臣……
“在这方面,能与宋朝公主比惨的只有明朝公主了。”
马皇后皱眉:“大明的公主怎么了?”
“明朝为了限制外戚的权利,规定公主的驸马及其亲属不能在朝为官,这导致许多官宦世家子弟对与公主结亲持抵触态度。公主的驸马只能在小门小户之间选择,驸马家境窘迫,公主得以住在自己的公主府中。”
“相较于夫妻他们之间更像君臣,驸马面见公主都需要公主府的属官批准,有的属官收受贿赂,纵容驸马欺压公主。有的心理变态,严格限制公主与驸马见面的时间,公主想要个孩子还得求他们。”
“到了明朝中后期,选拔驸马的渠道被宦官把持,譬如,永宁公主的婚事就被指派给了当时的大太监冯保,冯保收受贿赂,选择了得了痨病的梁邦瑞作为驸马。导致永宁公主在婚后不久就面临驸马病重去世的困境,仅活了二十八岁就去世了。”
永宁公主可是万历皇帝的同胞妹妹,李太后的亲女儿,在他们眼皮底下居然发生这样的事,而他们被蒙在鼓里!
“而且,明朝的公主还不能改嫁,她们的一辈子都这样被几个贪财的太监决定了……”
马皇后大惊:“怎会如此,大明的公主怎能任人摆布!”
朱元璋大怒:“怎会如此,太监算什么东西,居然能有如此权势,朕立下的太监不得干政的石碑呢?”
马皇后没好气地瞪了朱元璋一眼!
【宋明儒学家们推崇的“三从四德”,本就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理之人都知道这是错的,只是没有人会帮弱势的女性说话,而女性自己的声音是不会被记录在史书上的。】
【从宋朝对女性的逐渐压制,到明清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知有多少女子因为这不合理的制度受尽折磨。甚至她们没有福康公主的身份,一生的痛苦也不会被人知道……】
天幕下受尽压迫的女子落下了痛苦的泪水,她们满怀感激地看着天幕,被巨大的痛苦攫取感官,呼吸都有些不畅。
读史使人明智!这些大字不识的女子通过天幕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独立的思考。
有的人继续麻痹自己,好让自己活的不那么痛苦。有的人却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静待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赵祯因膝下无子,在景祐二年(1035年)将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接入皇宫,赵宗实年仅四岁,由曹皇后抚养长大。这一年赵祯二十五岁,正值壮年的他还在期待着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赵宗实在后宫无名无分。】
【赵祯是独生子,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真宗的兄弟辈,赵允让是赵光义的孙子,还有一点优势是其他宗室所没有的——他是真宗曾经的养子,也就是赵祯的备胎。如今他的儿子也被选做了下一个备胎。】
【两父子同人不同命,赵允让最终没有登上皇位,赵宗实的上位之路也充满了波折,真不知两父子哪个更加幸运。】
【赵宗室天性孝顺,自幼喜好读书,节俭朴素,完美的满足了群臣对下一个“仁宗”的期待。】
【但即便他表现得再出色,终究不是赵祯的亲生子,赵祯的儿子出生后,就将赵宗实送出了皇宫。回到家乡的赵宗实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安心的做一个普通的宗室。】
【结果不到一年,皇子夭折,赵祯只能再次将赵宗实接进宫当备胎……这样的大起大落不止一次,赵祯的几个亲生子一个个早夭,折磨的是赵宗实的心态,他多次上奏请求留在家乡为父亲守孝,最后推辞不过才入京。】
宋朝的皇帝纷纷在天幕询问:“宋朝的皇子为何会早夭?”
赵匡胤:“是不是皇宫的风水有问题?”
赵光义:“还是有小人作祟?”
赵恒:“难道是因为得位不正,才有的报应?”
赵光义怒道:“你闭嘴!”
……
评论区有人为他们做出解释——
“宋朝皇室本就有心血管遗传疾病,婴幼儿抵抗力弱,古代卫生环境不好,早夭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