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评论区
  “这个时候的赵构与后来的臣构反差太大了!”
  “不得不怀疑,是不是金营的遭遇让他性情大变。”
  “也有可能是被调包了(狗头)。”
  ……
  现代观众在玩梗,两宋的人却信以为真。
  北宋臣民:所以,这个皇帝到底做了什么,让人怀疑他被调包了?
  南宋臣民:咱们官家还有这样硬气的时候呢?
  【金军第二次南下之际,赵构再次奉命出使金营求和,作为交易,他被晋封为安武军节度使、信德牧兼冀州牧,母亲韦氏也从婉容超升为“龙德宫贤妃”。】
  【结果,赵构刚到黄河边,就在宗泽的劝谏下中途折返,驻军相州,受任河北兵马大元帅。】
  【此时的赵构已经产生了取而代之的野望,他对身边的随从说自己做了一个梦,钦宗将他的衣服脱下来送给自己,这不就是变相的黄袍加身吗!】
  赵匡胤现在见不得“黄袍加身”四个字……
  【因此,在北宋危急存亡之际,宋钦宗多次诏令赵构入援开封。赵构却反其道而行,渡过黄河,北上大名府,积蓄力量。】
  【此时,赵构手中兵强马壮,于相州建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各路宋军汇集于他的旗下。宗泽、韩世忠、刘光世等后来的名将纷纷前来投奔,大元帅府的军队人数已号称百万,直接受赵构统率的士兵也有八万余人。】
  李世民:“手里有这么多将士,还怕什么金人,他们最多也只有三十万军队,仅开封一城就牵制了他们大部分力量。若是能够据守黄河,断了金军的退路,完颜宗望就会变成瓮中捉鳖的那只鳖!”
  他都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老将宗泽提议占据黄河渡口澶渊,截断金军的退路,以解东京之围。】
  【但,赵构和汪伯彦拒绝了这一建议,他们为避免与金兵遭遇,逗留不进,甚至主动退入山东境内,给金军让开了通道。】
  【为了掩护赵构逃跑,大元帅府命宗泽屯兵澶渊,造成赵构正在军中的假象,同时又能将宗泽排挤出军事领导中枢。】
  刘彻替后人着急:“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争权夺利!”
  卫青:“战乱之时却忌惮武将,南宋立国之初便落了下风。”
  刘彻阴暗的想:“那些将领有这么多兵马,怎么就没有一个人自立为帝呢?”
  卫青:陛下能说这样的话,他却不能接话……
  【赵构最信任的大臣都是力主向金人妥协屈服的投降派官员,以黄潜善与汪伯彦为首的几人成为了赵构的智囊团。】
  【赵构在汪、黄的教唆下,面对父兄被俘、东京百姓惨遭金兵蹂躏的局面,始终作壁上观。还想继续逃到长江以南,只是因为军队反对,才暂时驻防山东境内。】
  宋哲宗:“混帐东西,一门三父子,一个比一个软弱!”
  【靖康之变发生后,东京失守,赵宋皇室被金人一锅端到北方,留在南方的漏网之鱼除了赵构,就只剩下了宋哲宗的废后孟氏。】
  【孟氏是赵煦的第一任皇后,因为得到高太后的赏识,被立为后,但宋哲宗最宠爱的妃子是刘婕妤,在刘婕妤的谗言下,孟皇后被废黜,刘婕妤成为皇后。】
  宋神宗:这个儿子在男女之事上有些拎不清啊。
  无故废后,后宫岂不是乱套了,而且,这个刘氏看其行事也不是什么好的。
  【宋哲宗死后,在向太后的支持下,孟皇后时来运转,得以恢复皇后的名号,被尊为“元祐皇后”,位在刘皇后之上。】
  宋神宗突然意识到,这件事与前朝的新旧党争也不无关系吧。
  【向太后死后,宋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为相,孟皇后再次被牵连,二次被废,在道观中度过了二十年的时光……】
  【这还不算完,靖康二年,宋徽宗还想下诏恢复孟氏的皇后之位,但诏书还没有下达,金军就攻陷了皇宫。孟氏也因为没有复位,得以幸免于难。】
  【现在,孟氏一举成为了大宋皇室地位最高的人,在她的支持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
  【赵构称帝之初,迫于金军威胁,不得不起用有重望的李纲为宰相。李纲认为应迅速结合各地抗金力量,收复失地,并推荐老将宗泽留守汴京。】
  【但仅仅当了75天宰相的李纲很快被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挤走,抗金措施皆被废除……】
  李纲:老夫都一把老骨头了,不带这么玩人的!
  【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对此十分不满,屡次写诗讽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在宋人南渡的过程中,像王导这样具有卓越才能和影响力的士族和官员太少了。像刘琨这样英勇善战、忠诚报国的将领也太少了……
  熟读史书的观众都明白这两个人是谁。
  王导是在西晋灭亡后,一手建立东晋的开国功臣,位高权重,历仕三朝,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晋明帝驾崩后,幼主司马衍(晋成帝)继位,王导与外戚庾亮等人共同辅政,庾亮很快就凭借国舅的身份和太后的权势一家独大。
  庾亮准备下诏召历阳内史苏峻入京,王导等人纷纷力阻,庾亮一概不听,一意孤行征召苏峻入朝,引发了“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了局势。
  陈寅恪称赞他:“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堪称奠定东晋立国基础的“社稷之臣”!
  而刘琨出身大族中山刘氏,与祖逖为友,枕戈待旦,闻鸡起舞,志意雄豪。他以忠勇著称,曾在北方抗击少数民族入侵。
  【李清照通过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勇精神的向往,也体现了李清照作为一位女词人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第456章 千古才女1
  【李清照头铁地怼天怼地,不畏惧任何权贵,即便是当朝皇帝也照怼不误,对于无法忍受的事情必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时,在金人的扶持下,刘豫在北方建立了伪齐政权。李清照便写诗斥责:“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伪楚、伪齐就像是夹在东西两汉之间的新朝一样,是一个无用的、多余的存在。直到如今,人们赞美的依旧是嵇康对不合法政权的不屑与批判。
  嵇康的朋友山涛在投靠司马氏后,曾举荐嵇康接替自己的官职,但嵇康拒绝并与之绝交,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直至死亡也不曾改变。
  ……
  上官婉儿:“国家不幸诗家幸,不得不说,国破家亡的经历,淬炼了李清照的才华,她的诗词已经完全超脱出了闺阁,放眼天下,纵观古今,让人看到了一个女子的胸怀与抱负!”
  她对第一才女的评判算是心服口服了。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镇守江宁,却在面临敌军围城时,独自弃城而逃。他们路过乌江楚霸王自刎的地方,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哼!本王还是知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的。”这次的天幕让他极为不忿,这样的赵宋皇室,凭什么能成为天下之主,而他这个西楚霸王却只能自刎乌江!
  刘邦:“为什么赞美项羽,却不提乃公!”
  吕雉:“李清照讽刺的是那些苟且偷安的人,你要与他们相提并论吗?”
  一想起赵宋皇室的做派,刘邦就嗤笑一声,他的大汉绝对不能有这样无耻的子孙!
  宋朝有些羞耻心的帝王莫不捂脸叹息,天子之尊、衮衮诸公却还不如一个闺阁女子……
  【李清照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实,对一路南逃的南宋统治者和弃城而逃的赵明诚发出了辛辣的讽刺!】
  年轻的李清照彻底失望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小节都可以容忍,但不忠不义之事绝对无法原谅。
  她将来宁可不嫁,也不愿嫁给赵明诚!
  李格非及时宽慰道:“只要你不想嫁,就留在家中,父亲养得起你。”
  李清照十分庆幸父亲的开明。
  已经爆发惊天巨变的北宋末年平行时空,摄政的皇后立刻派人邀请李清照入宫,这样千古无一的才女怎能困居闺阁,以她的心胸才能完全可以入朝为官,成为真正的巾帼宰相!
  至于女子不能为官的惯例,算了吧,国破家亡的时候,谁还在乎这些。
  徽钦高三帝的所作所为,让掌握朝政的主战派对宋朝皇室的男子彻底失望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