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公元14世纪中期,立陶宛人在蓝水战役中大败金帐汗国军队。14世纪末,中亚地区的帖木儿汗国兴起并击溃了金帐汗国的军队,占领其都城萨莱,金帐汗国从此走向衰亡。】
【15世纪中期后,金帐汗国分裂为数个政权:哈萨克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大帐汗国等。其中隶属于大帐汗国的俄罗斯逐渐壮大,消灭了宗主国大帐汗国,独立建国!】
【察合台汗国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其统治区域在如今的新疆大部分地区、中亚的部分地区以及阿富汗的北部,主要为我国西北地区。】
【察合台汗国与元朝时而联合,时而对抗,窝阔台汗国灭亡后,察合台汗国兼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分领地,并与元朝重新建立了宗主关系。】
【134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形成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西察合台汗国在1369年被帖木儿帝国灭亡,而东察合台汗国则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最终也融入了其他政权。】
【伊利汗国的建立者是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他在汗位之争中,留在波斯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忽必烈为了争取弟弟的支持,稳固自己的统治,将波斯附近的大片区域交给旭烈兀统治。】
【伊利汗国将中原地区成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农耕工艺带到当地,大力进行社会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赋税、驿站、货币制度,限制蒙古贵族、将校和官吏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使农业、工商业得到发展,财政收入增加,甚至编撰了属于自己的《史集》。】
【但不幸的是,公元1335年,伊利汗国的君主无嗣,权臣、统将各自拥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杀,伊利汗国迅速瓦解。】
【窝阔台汗国与其他三大汗国不同,他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后人海都。】
【窝阔台大汗死后,他的儿子贵由早逝,汗位被转移到了托雷之子蒙哥手中。窝阔台一系认为蒙哥的汗位是非法的,于是产生了反叛之心。】
【蒙哥去世后,海都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敌,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后,海都继续与元朝对抗,并逐渐掌握了窝阔台系的力量。】
【此时的窝阔台汗国疆域辽阔,占据中国西北的大部分区域。】
【在海都死后,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这一招杀鸡儆猴,其余各汗国意识到自己无法与元朝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相抗衡,再次选择臣服于元朝。】
……
吕雉:“所以这四个汗国就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后代建立的。”
刘邦:“可见一旦国土达到极限,分封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惟一的问题是,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只有这一个!”
【四大汗国鞭长莫及,建立元朝的忽必烈首先要实现的便是中原地区的统一。】
第486章 大哉乾元
【大理国是白族祖先段思平于公元937年建立的政权,当时中原地区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各军阀打的如火如荼,根本没有人关注远在云南的这个小国。】
【大理国疆域包括今天的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越南、缅甸的一部分地区。到了宋代,大理国势衰微,内部矛盾激化,段兴智大权旁落,由丞相高泰祥代摄国政。】
【蒙古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发现南宋的防御体系十分坚固,尤其是淮河、汉江和四川地区的防线难以突破。为了形成对南宋的南北夹击之势,蒙古决定先攻取大理,借西南的人力物力,迂回包抄南宋。】
【于是,公元1252年,忽必烈、兀良哈台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南下大理。】
【蒙古军在大理境内遭遇大理军队的顽强抵抗,但经过一番激战,蒙古军逐渐占据上风。大理国国王段兴智和丞相高泰祥潜逃。】
【忽必烈采纳了幕僚姚枢的建议,禁止妄杀,安抚百姓,稳定秩序,以巩固蒙古对大理的统治。】
【公元1254年秋,兀良哈台率军攻占押赤城(今昆明),俘降段兴智,大理国至此灭亡!】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远征,忽必烈充分发挥了蒙古骑兵的特长,挥军南下数千里,沿途还招抚了吐蕃首领、喇嘛,长途迂回攻占大理国。】
【自此,大理成为蒙古的属地,蒙古大军形成了对南宋的南北夹击之势,对南宋的防御体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南宋在经过宋理宗短暂的励精图治之后,迅速向着亡国的深渊滑落。蒙哥死后,身处前线的贾似道自做主张与忽必烈议和。但他回到临安后,却隐瞒自己与蒙古议和之事。反而利用宋理宗打倒了政敌丁大全,成为当朝宰相!】
评论区
“此时的宋理宗已经不是开创端平更化的宋理宗了……”
“贾似道的姐姐是宋理宗的宠妃,因此得到皇帝的信任,得以平步青云。”
“丁大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把持朝政期间,专权结党,排斥异己,内结阎贵妃,外交马天骥。”
“就连蒙古大军南下这样的军国大事,他都敢隐瞒不报。”
“丁大全最后落得个流放海南的下场,但押送他的官兵早已对他深恶痛绝,还不等去到海南岛,就一命呜呼了。”
……
【贾似道为了独揽大权,排挤左相吴潜,吴潜被弹劾罢相。贾似道成功清除异己,把持政权。】
【此后,南宋在贾似道的腐败统治下,一蹶不振……】
【公元1264年,就在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成为真正的蒙古大汗之时,宋理宗去世,他的侄子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
【相较于之前的南宋皇帝,宋度宗更加荒淫昏庸,在做太子的时候就以好女色闻名。即位后,更是整天沉溺于酒色。他称贾似道为“师相”,将军国大权都交给贾似道,就连他自己的印玺都由贾似道掌握。】
评论区
“贾似道身边聚集了许多善长骈俪文的士人,他们整日写些歌功颂德,粉饰升平的文章,对现实中的财政困难和边防危机掩耳盗铃。”
“南宋危在旦夕之时,贾似道却在西湖边的葛岭,建造半闲堂、养乐圃、多宝阁,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享乐。”
“贾似道生活奢侈糜烂,聚敛大量的奇珍异宝,搜集了大批书法名画,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褚遂良基兰亭序帖》等,都曾经是贾似道的私藏。”
“为了敛财,他加重税赋剥削,为豪绅奸吏徇私舞弊大开方便之门,使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在抗蒙战争中,贾似道多次决策失误,导致南宋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他还写了一本《蟋蟀经》,带着蟋蟀上朝议政,被时人称为蟋蟀宰相。”
……
【贾似道一面独揽大权,一面却又置朝政于不顾,只顾自身享乐,当时人称:“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上行下效之下,满朝士大夫,都不顾国家安危,只想坐享富贵,苟且偷安。民间物价高涨,民不聊生之时,皇室、贵族却囤积了大批粮食财物,恣意挥霍。】
王安石:“如此朝臣,风骨尽失,一旦敌人兵临城下,他们怕是第一个屈膝投降的。”
其实王安石更想骂的是当时的皇帝,经过对比,他才发现,能遇到支持改革的宋神宗已经是他最大的幸运了!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通过汉水进入长江,直取南宋。】
【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次年,元朝大军包围了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
【襄樊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南北双方政权争夺的焦点,三国时期关羽在襄樊水淹七军,创下了“武圣”的赫赫威名!】
【东晋与前秦曾在此激战,岳飞也曾在此大败金军,现在轮到元朝与南宋了……】
评论区
“这就是郭靖曾经镇守过的襄阳吧。”
“郭靖虽然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每一个坚守襄阳的军民都可以成为郭靖!”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这是事关元朝与南宋之间存亡更迭的关键一战!】
【1267年,蒙将阿术率军进攻襄阳,拉开了襄阳之战的序幕。南宋任命吕文焕为襄阳知府,兼京西安抚副使,率领宋军试图反包围元军,但未能成功。】
【此后几年间,宋蒙两军在襄阳外围进行了多次争夺战,但宋军始终处于劣势。】
【在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的坚守下,宋军利用汉水把物资送入城内,襄樊军民拒守孤城长达六年之久。】
【然而这件事却被贾似道封锁了消息,直到三年后宋度宗才知道此事……】
【公元1272年,元军对樊城发动总攻,他们采用分割围攻的战术,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进攻樊城,成功攻破城池,樊城的失陷使得襄阳更加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