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洪武朝前期的三大案中,波及开国功臣最多的就数胡惟庸案,胡惟庸死后又几兴大狱,不断牵连扩大,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多达几十家王公贵族。】
  朱元璋对此不置可否,他警惕的眼神扫视群臣,将群臣看的打了个哆嗦。
  评论区
  “因为胡惟庸被杀的开国功臣,就有一个公爵二十一个侯爵。”
  “能够善终并没有被秋后算账的只有徐达、李文忠、邓愈、汤和等极少数人。”
  “他们更多的是因为死的早,没有活到老朱晚年发疯的时候。”
  徐达等人松了一口气,能够善始善终,没有波及后代,他们就放心了。
  “还有很多人早早的死了也没用,依旧牵连被剥夺爵位。”
  “其中一些人是罪有应得,比如朱亮祖,他是明朝开国功臣,被封为永嘉侯。但他本人目无法纪,镇守广东期间,收受他人贿赂,勾结当地豪强,弹劾番禺县令道同,致使朱元璋冤杀道同,最后被鞭打至死!”
  “名列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的周德兴,因儿子秽乱宫闱被株连。”
  “廖永忠因私穿龙袍被赐死!”
  “常遇春的庶长子常茂因为骄补不法,被贬到龙州,最后死在当地。”
  【被胡惟庸案牵连之人并不完全无辜,与后来的洪武大逃杀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而导致朱元璋清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太子朱标的早逝!】
  朱元璋与马皇后惊呼:“标儿!”
  朝臣和皇子们也惊恐的看向太子(大哥),如果说朱元璋是一柄出鞘的利刃,那太子就是这把神兵的剑鞘!若是没有太子劝谏,他们的下场还能好吗!
  朱标所有的猜测都有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如果自己还活着,四弟怎么可能成为皇帝!
  朱棣紧张的看着大哥,他真的只想做大哥的征北大将军!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他出生于龙凤元年(公元1355年),此时正值朱元璋率军攻打集庆(今南京)之际,他的出生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余,也对儿子也抱以极大的希望。】
  【朱标六岁时,朱元璋就为他请了著名大儒宋濂为师,朱元璋称吴王时将其立为世子,称帝后,又第一时间立其为太子!不同于秦皇汉武唐宗的继承人,朱标堪称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
  秦皇、汉武、唐宗:……
  评论区
  “可惜四个皇帝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太子!”
  扶苏、刘据、李承乾、朱标:……
  【朱元璋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他为朱标选择的东宫属官都是开国功臣,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可以说,朱标与朱元璋共用一套文臣武将班底。】
  评论区
  “还有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
  “朱元璋为朱标选择的太子妃也是常遇春的女儿!”
  “洪武朝臣根本不用担心权利交接,除了头上换个上司,所有的朝臣都不用挪窝!”
  天幕下的太子们都狠狠地心动了,看看人家的父亲,再看看自家的,啧啧……
  【洪武十年(1377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已经成年,便将所有政务都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再给他过目。】
  【相较于朱元璋的锋芒毕露锱铢必较,太子朱标生性宽和,温文儒雅,对群臣和百姓更有同理心。】
  【作为长兄,朱标宽宏大量,十分仁慈,对于弟弟们百般照顾。在弟弟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善良大方的好哥哥。在监国期间,朱标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免,他的势力已经遍布天下,更得到了满朝文武的拥护和支持。】
  刘彻心里暗想,这朱元璋也太相信他儿子了吧,若是太子有异心,岂不是很容易就能改朝换代!
  评论区
  “若是朱标想穿龙袍,怕是朱元璋都会将自己的龙袍给他。”
  朱标嘴角抽搐:在你们心中,本宫就这么没有分寸!
  朱元璋却深以为然,咱的皇位将来定是太子的,现在多历练历练,将来也能顺利接咱的班。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于是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与洛阳,为迁都作准备。】
  【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最终“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但不幸的是朱标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病了,在生病期间他还向朱元璋上书关于筹建新都的事。】
  【次年,朱标病逝,享年三十七岁,谥号懿文太子。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他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了。】
  朱元璋老泪纵横:“标儿,你怎么忍心,怎么忍心让老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标忙劝慰老父亲:“儿臣现在好好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将来定会有所改变的。”
  朱元璋强硬道:“不是有所改变,是必须改变!”
  王朝继承人的死亡让朱元璋下定决心发展医学!
  秦王朱樉一边为大哥的死悲伤,一边也在暗暗欣喜,大哥死了,自己就是嫡长子,这个太子之位就是他的掌中之物了!
  老三晋王比秦王稍微冷静一些,他想着天幕曾说二哥多行不法,在父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死了,那自己就是最年长的皇子,还是嫡子,这太子之位怎么算都是自己的!
  至于朱棣则在暗暗期盼,希望自己将来的皇位是老头子亲自交到自己手上的,那他就不必再担心哪天被老头子暗中处理了!
  虽然都是儿子,但他们所有人加起来怕是都不及太子大哥的分量,若是再加上大明江山的稳固,朱元璋真能拿朱棣开刀……
  【朱标死时,朱元璋也将近七十岁了,他必须为王朝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虽然他还有二十多个儿子,四个嫡子,但他却越过了儿子们,选择了朱标的儿子作为皇太孙!】
  秦王和晋王眼中的光芒瞬间消失,他们顿时有些不忿:凭什么啊!大哥做太子他们服气,但大哥都死了,凭什么太子之位还轮不到他们!
  朱棣也是心下一沉,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在生朱允熥的时候难产而死。】
  朱标眉头皱的死紧,他的太子妃已经身怀有孕,分娩之期就在明年……
  【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的外家是开国功臣常遇春,虽然常遇春已死,但他的儿子承袭了他的爵位,再加上常遇春的妻弟蓝玉也是明朝有名的将领,有他们相助,朱雄英勉强能坐稳这个皇太孙之位。】
  【但这一切都是如果,因为朱雄英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
  马皇后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什么!天幕说的是雄英?”
  朱元璋和朱标也不敢置信,天幕没有说明死亡原因,只可能是史书上没有记载。此刻的他们无比后悔,恨不得将日常之时事无巨细的都记录下来传到后世。
  【太子妃常氏去世后,次妃吕氏被扶正,她的儿子朱允炆,成功升级为事实上的嫡长子。因此,皇太孙的归属就在朱允炆与朱允熥之间。】
  朱标强行压下接连丧妻丧子的悲痛,冷静的思考着其中的关系。
  这件事中,吕氏母子是最大的受益者,会不会与她有关?
  随即他便确定,可能性不大,因为他必定会仔细调查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若是吕氏在其中上下其手,他必然不会扶正吕氏。
  但此刻的朱标对吕氏多少有了一些膈应……
  太子妃常氏目光冷凝,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感慨人走茶凉,连自己的儿子都护不住,还是将目标对准吕氏!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标心下一惊,若是允炆成为太孙,那蓝玉和常家……
  朱元璋也明白了所谓的“洪武大逃杀”是怎么产生的了。
  【相较于常氏身后的背景,吕氏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官之女,朱允炆的外家无法为他提供多少助力,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外戚干政。】
  【为了给朱允炆扫清障碍,朱元璋将屠刀对准了常氏外戚——当朝名将蓝玉!】
  朱标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他明白父皇的用意,蓝玉是他最大的助力,却会成为允炆最大的阻力!
  第511章 洪武大帝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的妻弟。他早年跟着姐夫参加起义军,勇敢善战,有胆有谋,屡立战功。】
  评论区
  “常遇春可是明朝开国第一猛将!”
  “他是朱元璋的先锋大将,自称能带着十万大军横行天下,被军中同袍称为常十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