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这艘宝船上下有四层,船上有九个桅杆,能挂十二张帆,他的锚就有几千斤重,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始皇:“我大秦能造出如此舰船吗?”
墨家:“如此巨船需要巨大的龙骨,臣等已经找到适合做龙骨的巨木,比如今的舰船大了一倍,但无法与郑和宝船相提并论。”
刘彻想象其庞大的身躯,不由得惊叹:“如此宝船当真存在吗!”
李世民:“这真是夺天地之造化,穷人力之极限!”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唐朝人发明了水密隔舱、车船、平衡舵、开孔舵等技术。】
天幕下的观众将毛笔都挥出了残影,一比一描画着天幕上的舰船结构。
张衡:“当船舶意外受损,部分舱室破损进水时,其他尚未受波及的水密隔舱仍能提供浮力,减缓下沉的风险,真是绝妙的设计!”
蔡伦:“还有用脚力驱动的船舶,怪不得叫车船!”
古人在惊叹后人的创造力,现代观众也在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
要知道,中国的平衡舵,是世界上最早的平衡舵,开孔舵的发明更是直到1901年才传到西方!
【宋元时期,中国海船的船型已经定型,其中以福船、沙船、广船最为著名。】
【在船壳结构上,中国海船采用搭接法,形成“鱼鳞式”结构,从而使船壳板联结紧密严实,整体强度高且不易漏水。船舶载重量也相当可观,南宋时已可达万石以上!】
评论区:“中国海船还能种菜,养猪,酿酒,沐浴,生活设施齐全。”
“毕竟,华夏人到哪里都不能忘记种菜。”
“自从知道月球上不能种菜后,就很少能刷到关于登月的新闻了(狗头)”
天幕下的观众还没有从月球上不能种菜的残酷事实中回过神来,就看到了下面的话——
“在大海上能吃到新鲜蔬菜也可以补充人体必要的维生素c,我们现在都知道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口腔出血,牙齿脱落。”
“西方大航海时代就有很多人因为缺少维生素导致坏血病,但郑和的船队中却从未出现这样的疫病。”
朱棣好奇的抓着郑和询问:“天幕所说可是真的?”
郑和道:“回陛下,天幕所说分毫不差。臣第一次出海时,也曾有海员口腔出血,牙齿脱落,大家都以为他们是水土不服,在靠泊岸边吃了一些水果蔬菜后就恢复了正常。后来,船队便专门带了一些黄豆芽和容易成活的绿叶菜,如此一来,再没有出现这样的病症了。”
朱棣若有所思:“后人的知识自成体系,却也是在前人的经验教训上总结出来的……”
第528章 永乐大帝
【元末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陈友谅的水军更是一度成为朱元璋最大的威胁。到了明初,这里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除南京龙江宝船厂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都设有官厂。】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是凝结了无数先人智慧的福船,这种适合远洋航行的宝船不仅有水密隔舱,还有独特的桅帆。纵帆型布局加上硬帆式结构,三桅到四桅的桅杆,还有相当数量的卧桅,使得帆船在海上航行自如。】
天幕上出现了郑和宝船的结构图,还有旁白在解说——
……
“纵帆船的帆外形为不等边四角形或三角形,可以绕桅杆转动,随时调节帆角以取风力,提高船速。”
“纵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风力,特别是在风向多变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航行速度。”
“硬帆是指具有固定支撑结构的帆,硬帆式结构使得帆船在航行中不需要经常调节帆的角度,从而节省了人力。同时,硬帆的受风效率高,可以利用八面来风。”
“多根桅杆可以挂更多的帆,从而提供更大的动力,使帆船能够更快地航行。”
“卧桅可以增加帆船的帆面积,从而提高航行速度。如果风向突然改变或者遇到恶劣天气时,卧桅还可以起到稳定船体的作用。”
……
【经过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到了明朝已经有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白天用指南针导航,晚上则可以用星斗和水罗盘定向来保持航向,也就是所谓的“牵星术”!】
评论区
“牵星板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导航技术!”
【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让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
刘彻:“天幕是真的想要教会我们远洋航行啊。”
朱标:“花费这么多篇幅为郑和下西洋做铺垫,可见后人多么重视此事。”
朱元璋:“……”
【为了方便下西洋途中的补给,朱棣还派遣尹庆出使古里、满剌加(当时尚未建国),爪哇和苏门答腊,并以强大的兵力控制住了安南,将其纳入明朝版图!】
【万事俱备,郑和开始了自己的伟大旅程!】
评论区
“据说,朱棣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才下西洋的。”
朱棣:“野史,这都是野史!先不说朱允炆能不能对朕的皇位造成威胁,若只是为了寻找朱允炆,朕何必几次三番的下西洋!”
朱高煦:“是啊,父皇分明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
朱高炽:父皇还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威望,好大喜功,夸多斗靡,耀兵异域!
当然,这样的话太子爷是不敢说出口的……
【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7月11日,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领庞大的船队从南京出发,船队中包括将士、水手、翻译、医生等各类人员,共计27800余人。】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访了占城、爪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他们都宣布明朝皇帝的诏书,赏赐当地的君主和酋长,并进行贸易交流。】
评论区
“占城是越南中部的一座城市,就在郑和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张辅带着明军顺利讨平安南,在陆路上威胁东南亚,与郑和相互呼应!”
……
【当郑和船队到达爪哇时,正值爪哇东西二王交战。西爪哇灭东爪哇。郑和船队的部族登陆进行贸易,被误认为东王的军队,有170人被杀害。面对此事,郑和保持了绝对的冷静,让这件事情得以和平解决。】
【当然,若是有人认为大明软弱好欺,郑和也会亮出自己的爪子,将其一击毙命!】
【当郑和船队经过三佛齐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时,当地的广东移民领袖施进卿来报,陈说海盗陈祖义的凶横残暴,希望大明能为他们做主!】
评论区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做了海盗。”
“他盘聚在马六甲海峡十几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盗头目之一,最鼎盛的时候成员超过万人,他们劫掠过往船只,攻陷沿海城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还要向其纳贡。”
“朱元璋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到了永乐年间,赏金更是高达750万,要知道当时的明朝政府每年的财政也才1100万两……”
“这可是有史以来赏金最高的通缉犯了!”
“后来,陈祖义流窜到了三佛齐的渤林邦国,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
“国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成了渤林邦国的国王。”
“他也以国家的名义到明朝进贡,但却是空船出发,一路抢,抢到什么送什么,回国的时候也不落空。”
“而且,陈祖义不仅抢西洋小国的船,就连明朝的船他都敢抢!”
【郑和听闻消息后,当即派人警告陈祖义,谁知陈祖义被钱财迷了眼,看上了大明船队上的宝物。他听说大明的使者是个太监,更是看不起郑和。】
【于是他阴谋诈降,袭击郑和的船队,但他没有料到的是,郑和对他早就有了防备,因为郑和这一路上不知听了多少人对陈祖义的投诉。】
【郑和发动突然袭击,当场杀死了五千多海贼,烧贼船十艘,俘获贼船七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
评论区
“陈祖义被朱棣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鸡儆猴,斩首示众!”
“勿谓言之不预也!”
“若是你听不懂道理,咱家也略懂一些拳脚!”
“郑和可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功绩,不是后面那些以谄媚进身的太监!”
“经此战后,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
【当郑和的船队到达终点古里时,他在此地树碑立传:“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