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佑樘改革税制,实行实征册制。也就是按照计划收税:地方上八月出预算,九月造花名册,十一月开始征粮,十二月征收结束。一旦前后有所出入,就等着朝廷追究责任吧!】
第550章 艰难中兴
【朱佑樘幼年受到许多宦官宫女的保护,他的启蒙老师也是当时的司礼监太监覃吉。但朱佑樘冷眼旁观了成化年间西厂番子的胡作非为,他上位后便对宦官的权利做了严格的节制,弘治朝的锦衣卫和东厂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嚣张气焰。】
【因而,弘治朝的几任锦衣卫指挥使都以奉公执法著称,可见特务机构也并不是只有污蔑构陷,用刑严酷这一条路可走。】
评论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朱见深身边都是梁芳、汪直那样的宦官,而朱佑樘身边却围绕着秉性忠直的怀恩,温雅诚笃,博学多才的覃吉。”
“覃吉身为司礼监大太监,却时常劝谏朱佑樘防止宦官擅权!”
“除怀恩、萧敬、覃吉等贤宦之外,各地的镇守太监,如福建的邓原、浙江的麦秀、河南的蓝忠、宣府的刘清,都有‘谦洁爱民’之名。”
朱元璋目瞪口呆:“这样的称赞也能放在太监的身上!”
“朱佑樘对违法的宦官也绝不宽容,依法治罪。”
“说到底,太监也是人,他们也有好有坏,不能一刀切。皇帝喜欢什么样的太监,什么样的人就能脱颖而出。”
“君明臣贤,明君身边才能有贤臣啊。”
朱棣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他手下的宦官大多都是有能力,又有德行的人。
【但朱佑樘对宦官的节制更多的还是出于自身的道德标准,并没有设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不说弘治朝之后的刘瑾、魏忠贤等祸害,便是弘治一朝也有得宠的太监,李广、蒋琮便是其中幸进的代表。】
【李广以道家之术蛊惑朱祐樘,引导朱祐樘游宴宫苑,研习道家养身之术。不知朱佑樘是不是忘记了他做太子那几年被太监欺压的艰难岁月,但显然李广是将成化年间的梁芳、李梓省等人视为自己的榜样的!】
朱佑樘不敢置信的看向自己宠信的宦官李广,李广被吓得瘫软在地……
【李广得宠后,仿效成化年间宦官们的做法,矫旨任命传奉官,向地方索贿,把持盐货之利,大建寺庙道观,侵占民田,大兴土木……官员们多次上疏弹劾,朱祐樘始终不闻不问。】
【弘治十一年,李广劝朱佑樘在万岁山上修建毓秀亭。结果,亭子建成后,朱佑樘的小公主意外夭折,很快清宁宫又发生了火灾。】
【有人便将此事扣在李广身上,说他犯了岁忌,太皇太后对此非常恼怒,李广因此惧罪自杀。】
【直到李广死后,朱佑樘才查到了李广大肆收受贿赂的罪状!】
朝臣们立刻用不加掩饰的目光盯着李广,心里已经给他炮制了无数罪状,李广被看的瑟瑟发抖,只能祈求皇帝陛下宽容,放过自己……
朱佑樘却是真的怒了,一个一向温和的人发怒才是最可怕的。
他一心想要做上古贤王那样的皇帝,得到所有人的好评,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成了他最大的污点!
【朱佑樘重视司法的力量,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维护法律的尊严,组织编纂了《大明会典》,修订了《问刑条例》。同时朱佑樘又提倡宽仁治国,减轻刑罚,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对其中与现实不符的情况,增补二百七十多条条例。】
【朱佑樘文治出众,却疏于武备,在军事上毫无建树,对蒙古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
【朱祐樘是一位急于求治的皇帝,他依靠正派官吏,革除弊政,认为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回报,但事实往往与希望相去甚远!】
【他虽有心求治,也能听取臣下的意见,但他不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在陈规旧制的桎梏下修修补补,没有解决社会矛盾。】
朱佑樘眉心紧蹙,他似是无法理解,又似担心天幕说的太深,触及更加隐秘的核心问题,导致如今平和的表象被撕裂!
【朱佑樘的改革集中在中央,对地方改革力度不足,地方官员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依然存在。他的改革也没有触及地方豪强和藩王的势力,没能解决明朝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政危机越发严重。】
【因而,弘治革新只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并没有大的改观,只能说是延缓了明朝经济一路下滑的趋势。】
【等到朱佑樘去世后,他的改革措施人亡政息,改革成果也就烟消云散了。】
朱佑樘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他想要的是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而不是一时的安稳。
他将目光放在自己看中的朝臣们身上,第一次对他们的劝谏产生了怀疑。
这些朝臣言必提三代,口必称汉文,他已经完全按着他们的想法做了,他严格约束自己的脾性,几乎变成了朝臣们最喜欢的模样。
可是,为何依旧无法改变大明王朝的衰落?
这些朝臣也没有办法回答他们陛下的问题,因为想要挽救大明,需要的是不拘一格、不择手段的张居正,不是他们这些以儒家文化打造出来的谦谦君子!
【虽然在太平煊赫之下,隐藏着的是明王朝建国以来的重重矛盾。虽然弘治朝并没有解决明朝不断衰落的危机。但,明孝宗朱佑樘依旧是明朝中期最靠谱敬业的皇帝了。】
【朱佑樘实行的政治改革大都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在正统、成化年间,到处点火的农民起义,在弘治一朝几乎绝迹,这在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都算的上是一个奇迹!】
【朱佑樘在位的十八年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百姓安居的时期。朱佑樘也因此被誉为“中兴令主”,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
【当然,弘治盛世不仅是明孝宗朱佑樘一个人的功劳,更是弘治君臣这个群体共同的荣耀。你可以将所有关于盛世,关于明君的评价套在弘治君臣身上。也正因此,这一时间段比起其他朝代来说,有些平淡,没有多少有趣的故事。】
【但这样的平平淡淡才是普通百姓最向往的生活吧!】
朱佑樘一颗心慢慢放了下来,朝臣们也暂时忘记了天幕的批评,一致拱手恭贺皇帝陛下。
但他们心中的想法就不一而足了,不论是走向深海,还是重视军备,都会引起朝堂的动荡。
有人会因此一飞冲天,有人会逐渐没落,端看谁能把握住机会!
【朱佑樘不仅是一个好皇帝,他也是一个好人,他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朱佑樘幼年受尽磨难,但他却并没有将自己困在年少的磨难中,对于当年迫害自己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万贵妃:真是小看你了……
【朱祐樘的后宫生活也与他的父亲不同,成化帝每天挂在嘴上的“离不开万侍长”,都比过朱佑樘事实上的一夫一妻!】
【朱佑樘自幼便渴望正常的家庭生活,因此他的后宫只有一个皇后,没有任何妃子,他们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夫妻一般,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
杨坚好奇:“身为坐拥天下的帝王,真能抵得住诱惑?”
李世民:“……”
朱元璋不理解:“不是,你是皇帝啊,你有皇位要继承的!”
朱见深也对儿子的行为不置可否:“作为皇帝还能这样!”
但天幕下的女性观众对朱佑樘的好感却瞬间爆棚,尤其是被困在后宫,不得自由,还不得不与其他人分享自己丈夫的宫妃们……
【明朝祖制,为了预防后宫干政及外戚之祸,朱元璋规定后宫妃嫔只能在普通人家遴选,因此明朝皇帝的后宫是历史上存在感最弱的朝代。】
【但张皇后的娘家却是明朝数得着的外戚,她的两个弟弟仗着身份胡作非为,大兴土木,侵占民田……面对朝臣接连不断的弹劾,朱佑樘宁愿放下身份,祈求朝臣的谅解,也没有对两个小舅子的违法行为进行约束……】
朱佑樘:“啊……这……”
【朱佑樘的身体一向不好,多年如一日的勤政也让他的身体雪上加霜,三十多岁时,他便满头斑驳的白发。】
【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朱佑樘病逝,年仅三十六岁,他的去世也标志着“弘治中兴”的结束。】
评论区
“史家对朱佑樘的评价都很高,还有人将他与汉文帝和宋仁宗并列。”
“有点难评!”
“朱佑樘算是个守成之君,但他的统治并没有多少开创性。”
“他算是儒家士人最喜欢的那种皇帝,尊重朝臣,不过多干涉朝臣的决议,听凭文臣摆布,后世的那些文官自然喜欢这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