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朱佑樘:杀人诛心啊!
  “《明史》中还说: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以来,继体之君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居然把朱棣都排除出去了,可见他们的评价何其偏颇……”
  朱棣:“朕可不屑去讨好那些腐儒……”
  “朱佑樘就像是按照儒家模版打造出来的一个皇帝,是宋仁宗第二。”
  “他缺乏雄才伟略,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彻底清算成化朝的倒行逆施,也没有冲破外戚宗室的包围,还是得耗费大量民脂民膏豢养这些国之蛀虫!”
  “大约他只想做一个太平天子吧……”
  朱佑樘:这个“太平天子”它正经吗?
  第551章 艰难中兴
  【朱佑樘死后,关于朱佑樘的死因成为了当时明朝朝野的热搜第一。】
  【很多人都在说朱佑樘和他爹朱见深都是被太医治死的,更加离奇的是,这个治死两代皇帝的太医居然还是同一个人!】
  这个八卦有点意思,一下子炸出了许多将天幕当做背景乐的潜水党。
  朱见深:“什么!朕居然是被太医害死的!”
  朱佑樘:“朕不是因为体弱多病……”
  【这位疑似治死了两位皇帝的神奇太医名叫刘文泰,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成化帝朱见深的杰作,因为刘文泰是通过传奉官制度进入官场的。】
  朱见深:什么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就是啊!
  虽然,天幕说的是“疑似”,但无风不起浪,天幕为何没有怀疑其他人!
  【我们不知刘文泰的医术如何,只知道,他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入朝堂后,最开始在通政司任职,后来才被调入太医院。】
  【得益于朱元璋设定的严格的户籍制度,明朝的太医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至于他们的医术如何,无人在意。】
  朱元璋争辩道:“我大明的太医官是有考核才能晋升的!”
  朱标:“父亲,若是一家人几代深耕太医院,想要通过考试太简单了。”
  朱元璋无言以对。
  朱棣想起自家皇后早逝的历史,不免有些阴谋论:“关乎皇室性命安全的太医居然有如此大的隐患!”
  【一个原本与医学无关的人,却能够进入太医院,还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为皇帝诊治,可见刘文泰是个十分会钻营的人。】
  【朱见深去世之前,因为吃坏东西导致腹泻,这本不是什么大病,却在刘文泰的诊治下腹泻不止,最终去世。】
  马皇后:“仅仅是吃坏肚子?便是普通百姓都不会因为这样的小病丧命吧!”
  【这件事当时便引起了朝野震惊,刘文泰也被定罪,但这样的大罪居然没有被处以极刑,只是贬为太医院院判,依旧留在太医院做官,负责宫中诸人的诊治,朱佑樘真的太“宽容”了!】
  朱见深:“这就是你的孝顺?刘文泰害死你的君父,只落得个贬官的下场!”
  朱佑樘:“可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刘文泰的罪过,朕也不能不教而诛!”
  【十八年后,当朱佑樘身患热疾,也就是感冒,刘文泰再次被召来治病。然而,他并未对朱佑樘进行充分诊断,便草率地开了大热之剂,导致朱佑樘病情恶化,一命呜呼。这一事件被称为“妄进药饵案”,在明朝历史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评论区
  “感冒不都是吃药七天好,不吃药一周好吗?”
  “即便当时没有什么高深的医术,只要多喝热水,也能扛过感冒吧。”
  “明朝的医术已经很成熟了,李时珍可是明朝人。”
  “可惜,有名气的大夫都在民间,太医院都是什么的牛鬼蛇神啊……”
  朱佑樘懊恼:“朕将朝中的传奉官都罢免了,却忘记了太医院!”
  【这一次,刘文泰被判死罪,但在大学士李东阳、谢迁等人的力保下,最终改判流放广西。】
  朱佑樘终于体会到了上一刻他爹的憋屈:“他把朕治死了,这是谋害皇帝啊,居然只被判了个流放!”
  朝臣:医术这种东西没有确切的标准,我等也不知他到底有没有罪啊……
  【太医刘文泰的经历,深刻的揭示了明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朱见深、朱佑樘以身为鉴,让后来的明朝皇帝再也不敢相信太医了……】
  明朝皇帝:……
  评论区
  “后面明朝皇帝的死因更加离奇。”
  “有的皇帝生病了,想要从宫外召大夫入宫,却被大臣们千方百计阻拦。”
  朱见深:“这是谋杀吧?这就是谋杀!”
  朱佑樘:“他们居然如此大胆!”
  “还落得个明朝皇帝易溶于水的笑话……”
  朱棣:“什么叫易溶于水,难道是有人落水而死?”
  朱厚照:“哈哈哈,又不是三岁小儿,怎么会因为落个水就没了。”
  【朱佑樘死后,他的太子朱厚照继承皇位,朱厚照可以说是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了。因为朱佑樘只有两个儿子,次子早夭,朱厚照就成了皇帝的独子,可以说他一出生,就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朱厚照自幼聪慧,喜欢骑射,记忆力超群,几乎过目不忘。朱佑樘对这唯一的儿子也十分宠爱,时常带着他,言传身教。】
  【朱佑樘英年早逝,朱厚照年仅十五岁便继位为帝,朱佑樘不放心年幼的儿子,任命三位阁老刘健、李东阳、谢迁为辅政大臣,但这也给正德皇帝朱厚照留下了一个大麻烦。】
  弘治朝的朝臣都在期待着天幕透露的未来。
  正德的朝臣却已经因为与皇帝的斗争心力交瘁,他们十分希望先帝能看清楚新帝是个什么德行,最好能在天幕上为他们撑腰。
  但,他们大约要失望了……
  【朱厚照十分聪明,自然想要掌握身为皇帝的权利,因此登基之初的朱厚照,对朝政十分勤勉,但很快他就发现,他这个皇帝就像一个吉祥物,一个橡皮图章,大明朝廷有没有他并无差别。】
  【因为弘治内阁是一个运行了十多年的完善的政治体系,朱厚照初来乍到,根本无法对朝政发表自己的意见。】
  【于是,朱厚照捡起了被他爹扔在墙角的宦官制度,他提拔了刘瑾等八个宦官,来压制内阁,时称“八虎”。】
  朱佑樘呵斥道:“跪下!”
  朱厚照不情不愿的跪了下去,三位阁老为首的朝臣也面面相觑,不知道陛下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朱佑樘对儿子的心气是很赞赏的,但他太心急了,用宦官制衡朝臣,这是古往今来的惯例,但就怕尾大不掉,请神容易送神难!
  【朱厚照在紫禁城西面的太液池西南岸兴建豹房公廨,他搬入豹房后,再未回到紫禁城,这里就成了正德朝的权力中心。】
  【朱厚照依靠宦官刘瑾,边帅江彬,幸臣钱宁三人作为耳目爪牙,与文臣集团斗争,这就是朱厚照独特的豹房政治!】
  评论区
  “豹房不是朱厚照用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地方吗?”
  “这些可能都是那些文官加的料,毕竟朱厚照这样不听话的皇帝,他们也怕出现第二个。”
  【朱厚照与他的父亲完全不同,身为天之骄子的他没有受过任何委屈,没有经历过朱佑樘幼年的磨难,没有尝试过小心翼翼的滋味。】
  【朱厚照越过外朝,直接在豹房发号施令,其出发点就是想要与朝臣夺权,当年汉武帝刘彻设置中朝便是如此。】
  【但朱厚照识人眼光远不如汉武帝,他信任的人不仅无法达成他的目标,还给他的名声蒙上了一层阴影……】
  评论区
  “两千年封建史中,汉武帝的识人之能都是第一等的。”
  “刘瑾等人都是皇帝派出去的人,他们做的事就代表皇帝的授意,都不需要抹黑。”
  “百姓只会看到皇帝不理朝政,派出他的爪牙到处胡作非为……所以还是大臣们做的对啊(狗头)!”
  朱厚照猛地一惊,他只想与朝臣争权,怎么忘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朱厚照天真的想要用这三人来制衡朝臣,却没想到这三人所代表的三方势力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以刘瑾为首的宦官掌管京营和东、西二厂,拥有相当的实力,但他们贪权,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利。各地的镇守太监在他们的授意下胡作非为,所到之处民不聊生!】
  【边帅出身的江彬十分跋扈,他们手中有军队但都在边疆,为了完全控制皇帝,他常常鼓动朱厚照外出巡幸,这样他们就能扈驾在外,“居外制中”!】
  【当然,有朱祁镇的前车之鉴,只要朱厚照提出亲征就会被朝臣们打回去。】
  朱棣:“朱祁镇真是遗祸不浅!”
  治理朝政要一张一弛,朱佑樘主文治,他的继任者便应该立下赫赫武功!
  【钱宁等人手握锦衣卫这样的特权部门,又用权利攫取金钱,无孔不入,收受贿赂,肆无忌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