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引来了附近官兵的围剿。王二带着义军打败了官军,很多饥民和明王朝的一些逃兵也纷纷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起义军迅速扩充到数千人,在蒲城、宜君、洛川、白水一带活动。】
  【王二首义后,全陕响应!】
  【崇祯元年,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举起义旗!】
  【从崇祯元年到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在陕西安塞起义,自号闯王。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
  【因裁撤驿站制度,被迫失业的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了“闯将”。】
  【还有当地的官兵因为缺饷哗变加入了义军队伍,全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
  李世民:“整个关中都乱了……”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王嘉胤,他曾在塞外当兵,后来逃回内地,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高迎祥、王自用等人都向王嘉胤靠拢,响应他的号召一起行动,一时间烽火燃遍陕西,并迅速蔓延到晋、宁、甘三省,起义队伍很快便发展到两万多人。】
  【王二也率队北上与之汇合,起义军扩展到五六万人。他们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的政权!】
  【崇祯二年,朱由检任命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处理陕西民变。朱由检对于民变的态度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
  朱由检:“流贼与夷虏不同,这都是我内地赤子,还须用招抚解散为是,不必纯用杀掠。”
  【王嘉胤率义军攻破府谷县城,开仓放粮,以黄龙山森林为掩护突袭延安、庆阳,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忽而回师神木,忽而又东渡黄河到山西,忽又转到府谷,搞得三边总督杨鹤四顾不暇。】
  【就在与朝廷军的战斗中,王二不幸被俘牺牲。】
  【王二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此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势如燎原大火。】
  【陕西各地走投无路的农民与边镇逃兵、被裁撤的驿卒等合流,纷纷揭竿而起。】
  【起义军杀贪官、破监牢、开粮仓、济饥民,对明朝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这些起义者各自为战、流动性强,所以也被统治阶级称为“流寇”。】
  【杨鹤贯彻了朱由检方针,陆续招安了一批起义者,其中最大的成果是崇祯四年招安的神一魁。】
  【但明廷根本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即便已经被招安的人,也会降而复叛,神一魁不到一个月就“复叛”了。】
  【朱由检闻讯震怒,下令逮捕杨鹤,将他遣戍袁州,代之以主剿的延绥巡抚洪承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改变策略,“以剿坚抚,先剿后抚”,集中兵力围剿陕西义军!】
  第582章 日薄西山
  【早期的起义军,没有统一的指挥,自发盲目,各自为战,而且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
  【崇祯四年,陕西义军势力最强大的王嘉胤遭到曹文诏的重兵围攻,为避开明军主力,王嘉胤率军入晋,起义中心由陕西转移到了山西。】
  【在王嘉胤的指挥下,义军的作战方式也从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
  【但堡垒都是从内部被突破的,王嘉胤被他的妻弟张立位和部将王国忠灌醉刺死。】
  【王嘉胤牺牲后,其部将王自用被义军推举为领袖,继续与明王朝战斗。】
  【王自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攻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他成功地将当时在山西零星分散的各路农民军统一组织了起来,农民起义军也由分状态进入协同作战的阶段。】
  刘彻:“明末的环境如同养蛊,农民军在与朝廷军对抗的过程中逐渐壮大,相较之下,明廷却越来越无能为力。”
  【在洪承畴等明朝将领的大力镇压下,陕西的各路起义军陆续转战山西。朱由检立刻命曹文诏节制陕西、山西负责剿匪的诸多将领,统一指挥!】
  评论区
  “曹文诏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早年从军于辽东,先后隶属于熊廷弼、孙承宗,以实打实的战功升为游击将军。”
  “皇太极包围北京时,曹文诏也跟随袁崇焕入关勤王,在保卫北京中立有战功。”
  “农民起义爆发后,曹文诏率军镇压,他用计击破王嘉胤部,先后击杀点灯子、张飞、红军友等农民军首领,成为各部农民军的劲敌!”
  “崇祯八年,曹文诏率部追击李自成时,中伏陷入重围,兵败自杀。”
  “曹文诏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明末第一良将”!”
  ……
  李世民:“不过是败了一场就要自杀,可见崇祯的多疑猜忌,刻薄寡恩让朝臣心有戚戚啊。”
  【为了躲避朝廷的围剿,在山西的各路起义军又通过渑池,转进河南,攻城略地!】
  【崇祯六年,王自用在武安作战时受伤,同年五月,在河南济源病死。】
  【王自用牺牲后,起义军在高迎祥领导下继续与明军展开了激烈博斗,为了突破明军的重重包围,起义军损失惨重!】
  【高迎祥被誉为第一代“闯王”,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计曾以贩马为业。也因此,他练就了一手骑射功夫,臂力过人,还有不凡的胆识和谋略。】
  【高迎祥非常重视军纪,严格要求手下将士服从命令、爱护百姓,他想要将部下的农民军转变为正规的军队。】
  【他采用灵活的战术,避免与明军主力正面交锋,利用地形和战术优势,多次击败官军。在龙门之战、和州之战等战役中,高迎祥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他们突破官军包围后,转移到明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与明军周旋。】
  【明军不得不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
  【因正确的战略战术,起义军日益壮大,遍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迫使明军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不能继续各自为战。】
  【崇祯七年,朱由检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全权负责镇压起义,他采用四面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一举歼灭各地义军。】
  【卢象升被任命为郧阳抚治,郧阳正是川、陕、豫、楚四省的交界地带,卢象升往这里一杵,相当于直接斩断了各地义军之间的联系!】
  【在明军的镇压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只能退回陕西。崇祯七年六月,高迎祥部被围困在兴安之南的车厢峡内,一时陷入绝境……】
  【车厢峡,峡长约20公里,宽不过丈余,两面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恶浪翻滚,易入难出。】
  【高迎祥率四万人误入车厢峡,被明军总督陈奇瑜率领的官军包围。官军居高临下,垒石塞路,从山上投石袭击,还用火攻焚烧,使得起义军陷入绝境。】
  【起义军被困峡内,没有食物,长途奔波又饿又乏。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这时又天降大雨,连绵20天的大雨引发了附近的山洪泥石流,农民军“弓矢尽脱”,马匹因为缺乏草料死亡过半,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如此困境,高迎祥和李自成决定采用诈降之计。】
  【他们利用陈奇瑜胸无大志的弱点,派人贿赂陈奇瑜,以一人50两纹银的价格,放出了三万六千多义军。】
  【脱离险境之后,起义军再次汇集在一起,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明总兵贺人龙、张天礼的军队。】
  【起义军乘胜追击,攻下宝鸡、麟游等城,关中大震!】
  【崇祯帝十分恼怒,撤掉了陈奇瑜,任命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
  【崇祯八年,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
  【经过多年的转战,起义军也深深的意识到,只有联合作战才能与明军对抗,各路起义军会师荥阳,经过大浪淘沙,此时有农民军十三家,72营!】
  【最终,起义军决定兵分三路,一部返回陕西,一部北上山西,一部向东攻入凤阳。】
  【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相继攻下密县、上蔡、颍州……直到凤阳城下。】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际,大批农民军悄悄包围了凤阳城。次日清晨,大雾弥漫,起义军乘势攻城,守城将领和士兵措手不及,城内秩序大乱。】
  【伪装入城的农民军将士乘势四处点火,与城外农民军主力密切配合,对守城官军进行了内外夹击。官军阵势大乱,最终守城将领朱国相自杀,4000余名守城士卒被歼。】
  【农民军焚毁了皇陵楼殿,张献忠还张旗帜自称“古元真龙皇帝”,震惊朝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