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若要打破这个规矩,不是王夫人这二房里的事,也不是贾家荣国公府的私事,而是整个贾家家族的事,虽说因着贾母尚在,宁国公府尊着荣国公府,但贾家的族长是宁国公府的人。
  祖宗家法,不容置喙,若是贾母去世,她将自己的私财给贾宝玉再多,其他人也不过私下嘀咕几句偏心,但是她若要在公账上偏私,那宁国府作为一族之长,必然会出面阻止这事。
  所以其实王夫人娶薛宝钗,想的已经很周全。一来薛家需要与贾家的联姻,因为薛家需要靠山,二来,贾宝玉自小金尊玉贵的长大,若是贾母去世分家,贾母有再多私财都给了他,恐怕他也生活不便,难以接受这落差。
  三来,有贾元春在宫中蹉跎之事,虽说都盼着嘴上说着她迟早会成为嫔妃,可是这样的事,怎么说的准呢?
  若是贾元春蹉跎到二十五岁,以宫女的身份出宫,也是需要薛家的家财才能让她在世俗中站得住脚的,贾府的亏空,难道王夫人会不清楚吗?
  而她要是成了妃子便更好了,就连贾宝玉的前途都不用愁了,王夫人自然知道自己这儿子的性格,让他做个富贵闲人自是好事,心中也有期盼让他读书出息的意愿,若是一味找个一同玩耍,一同风花雪月的心气高的娇娇女,如何能叫他上进。
  而薛家不同。薛家是商户,若是没有与王家和贾家的姻亲关系,他们如何艰难自是不用说的,薛宝钗会比林黛玉更懂得权势的重要性,也就是薛家更加务实。
  何况薛宝钗还有一个舅舅叫王子腾,若是贾宝玉醒悟步入仕途,薛家也并非完全使不上力。
  王夫人考虑周全,薛姨妈也并非是一拍脑袋,自然也仔细考虑过这些事情。
  所以薛宝钗知道,凭自己几句话想要打消薛姨妈的心思,并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来日方长,这事慢慢再说。
  薛宝钗道:“我知道母亲都是为我打算,可是若我在宫中,难道不比住在贾府更能替哥哥撑腰?”
  “京中的产业是个什么情况,母亲应该也知道。那些掌柜在京众经营多年,和一些权贵认识,有了交情,父亲去了,哥哥又年幼,他们自然胆子大了,会欺辱我们。”
  “如今哥哥有心去学习,也免不得有些胆子大的掌柜,仗着年高辈分大,想要拿捏哥哥,这不是我们住进贾府能解决的问题。”
  贾府再是荣耀,那也是从前了,一朝天子一代臣,如今,贾府的荣耀都靠着贾母顶着,底下的接班人一个比一个没出息,有实权的权贵,如今不过瞧着贾母的头衔和年纪辈分,给了些明面上的尊敬。
  但要真是实打实的碰到了什么利益冲突,贾母难道会为薛家出面吗?何况她家的家奴都胆子那般大了,从中便可以瞧出,贾家如今是什么境况。
  这些家奴对于下一代的主人根本就毫无畏惧之心,只哄着骗着,贾母一去。即便没有抄家之事,贾府也会立刻落败。
  到时候更别说什么庇佑薛家的事了。
  “靠别人的终究不如靠自己的,我若是进了宫,好歹我们与宫中有了联系,旁人便是瞧着,也要谨慎三分。”
  就连太监出门,宫外的人也都格外恭敬,这便是在圣上身边和不在圣上身边的区别。
  做公主郡主的宫女女吏虽说难以见到圣上的面,但伺候公主郡主,做公主郡主的伴读,也迟早有机会能见到后宫之主。
  “至于我的婚事,母亲也不必担忧太过,若此事办得好了,便不能恩求提前出宫的恩典,圣上想来也不会将我随意安置,更有可能是指婚给信任的宗室。”
  薛家都能拿出牛痘防治天花这样的方子,还有之后薛宝钗安排薛攀做的那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薛蟠的性子,旁人一摸,便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如此,这背后指点之人,岂不是十分明了?
  最有可能是将薛宝钗这样聪慧之人捏在手上,看能不能拿出更多的东西来。
  圣上并不觉得利用女人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从利用贾元春来收拾贾府便可以知道,圣上是一个务实的人,不在意那些虚的。
  薛宝钗既然有大用处,那便留在手上就是了,若是成了女官,自然是年纪越大越好,圣上也会用的更加顺手。
  何况薛宝钗身份敏感,若是事情的发展如她所想,之后薛家身份转变,开始有关前朝,有关陛下的钱袋子,圣上也不会有将薛宝钗纳入后宫的想法,后宫不得干政,纳了薛宝钗反而会妨碍圣上对薛宝钗的利用。
  至于赐婚宗室,那不过是薛宝钗说来安慰薛姨妈的,连圣上自己都不会纳薛宝钗,更不可能将她配给宗室弟子。
  薛宝钗知道自己不想嫁人的出路在哪里,那就是将这女官当到极致,这也并非没有先例。
  伺候先太皇太后的宫女终身未嫁,有谁又敢小瞧了她?便是先帝和圣上都十分的尊敬她,虽然要达到那样的地位十分困难,但以那样的地位为目标却是不难。
  不过这些,薛宝钗就不先与薛姨妈说了。
  薛宝钗只是道:“贾家后辈终究是立不起来了,本也有姨妈与贾家的姻亲,我们还有舅舅,何必与他们再绑得那般近,不如往宫内走一走。”
  薛姨妈对薛宝钗说的可能会被皇上赐婚给宗室打动了,也说道:“虽是如此,但此时去了贾府,不可表现出来,我们还要靠着你姨妈在贾府住些时日呢。”
  第9章
  薛宝钗自然知道他的意思。
  去了京中,王子腾外出赴任,他们不能住进王府,便没了靠山,所以才要想办法住进贾府,王夫人邀请他们来住,虽然是另有目的,也正合他们的心意。
  若是在此之前便透露出薛家不想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意思,王夫人必然十分不满,距离入宫待选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了这段时日的安生,他们也要将此事瞒着。
  何况贾宝玉年纪还小,府中还有林黛玉住着,只是住了一些时日,本也不会直接提什么议亲之事,对薛宝钗没什么影响。
  于是薛宝钗点了点头,和薛姨妈达成了一致。
  “走吧,去叫你哥哥一起用膳,以后到了贾府这般一家人一起的日子可少了。”
  薛姨妈心头大事落定,人也轻快了起来。
  一家人用了膳,东西也收拾好了,没有再留恋什么,直接起身出发了。
  “你说什么?”
  熟悉的宅子中,九爷一把将茶杯摔在地上。
  回禀的人跪在地上擦了擦汗,那是被吓出来的冷汗,不由得暗骂一声,该他倒霉,在他盯哨的时候出了这档子事。
  可是即便再不想说,也不得不仔细回禀这事。
  “原本以为真是那薛家主母病重了,所以这些时日那些仆人都不出来闲逛了,就连采买也是急匆匆的,那薛蟠更是不曾见过行踪。”
  “谁曾想,今日午后,盯梢的人竟是看到他们一车车的出了门,似乎是要出远门了,小的也没有办法拦住他们,得赶紧来禀报此事。”
  九爷冷着脸:“如何没有办法拦住?在马车上做做手脚,随便弄点什么挡在道上,也能将他们耽搁住。”
  跪着的人抖了抖,俯下身子,卑微道:“小的也曾想过这些办法,不知道那薛家是有什么事,请了衙门的人过来,我们盯着的时候,那些衙门的人一路跟着薛蟠的马车在里面坐了许久,到他们出了城门才下了车。”
  “我们的人要是跟着出去,这样便十分招眼,还有那衙门的人眼见着,也不敢使什么手段了?”
  这些人虽然如同地下老鼠一般避着人行走,但衙门对他们也并非一无所知,不但一无所知,还盯得十分紧,披上什么皮子,那些衙门的人多看几眼,便能瞧出来,只要他们不惹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瞧着他们对着薛家的态度,他们要是跟着薛家出门,这衙门的人必不会放过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薛家人走了。
  九爷沉着脸,若有所思,随即问道:“可有打听,他们请衙门的人做什么?”
  无缘无故的,便是薛家地位不同,衙门也不会有人专门跟着他们护送一程,必然是有什么事商议才会坐了一路的马车出城。
  地上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这回答肯定不能就这样告诉九爷。正纠结着要怎么回这话不会受到惩罚,有人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禀告九爷,出事了。”
  九爷眉头跳了跳:“出了何事?”
  那人回答道:“王道婆和那拐子被官府的人按住了。”
  地上的人忽然颤抖着声音插话道:“王道婆?那王道婆不是死了吗?”
  他可是分明记得那王道婆早已被九爷的人给分尸了,尸体就在他的面前见过。
  九爷皱了皱眉,对着地上的人说道:“你先出去吧。”
  随后的话,那人凑近了九爷,小声的说了些什么,退下的人便听不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