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如今王子腾暂时还没有动身,但是等到薛宝钗他们上京的时候,王子腾必然已经不在京中了,所以便叫杜季先去送礼,好叫人知道他们薛家在京郊外的宅子与王府的人有来往,即便是有些神神秘秘的,也没有人会胆大的跑去窥探。
  何况主人家不在,这些人不常出来走动才是正常的。
  至于贾家,姨妈和舅舅终究是不同的,这些东西仆人上门先送给舅舅家还行,但主动上姨妈家确实不太合适的。
  所以贾家先不送了,等薛家进了京中,到时候恐怕玻璃和香水早已研究出来了,再带着这些上门,贾家本就是姑娘多的很,带这些让薛宝钗到时候住进贾府既可以与她们打好关系,也可以向下人们展示她们不是什么来打秋风的穷亲戚。
  不是薛宝钗一边不露富,又一边要做这样矛盾的事,不想露富,是不想让这些富贵扎了贾家那些主子的眼,但是又不能真装着穷酸的进去,那些贾家的家奴们早已被贾家的富贵养叼了胃口,薛宝钗可不想进去受他们的小手段的磋磨。
  除了这些事,还有提前打听京中的事,大大小小的都交给杜季去办,也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杜季跟着大管家学习的那些日子,大管家对他的评价颇好,薛家才放心将这些东西放给他,也是看看他的手段能不能撑起大管家的任务,接大管家的班。
  而那个机灵的杜若,便更叫人惊喜了,所以薛宝钗将他先留在了金陵,迟些再赶过来。
  薛家出发约有一个多月,到了被称作泉城的齐州,这里风景秀丽,与薛家同行的商队便是在这里停留做生意,薛家干脆也在这里停留,租了宅子在这里歇息一段时间。
  薛蟠本也打算学着开始做家里的生意,不过薛家没有往齐州来的生意,别人家的商队自然也不会带着另一家商户人家的小主子去做买卖,不过招待一番带着玩,却是可以的。
  薛宝钗对着休息过后的薛蟠耳语一番,薛攀便乐呵呵地跟着商队的管家出去逛了。
  “我们虽然只是在此暂住,但有些人家也得备好礼。”
  薛宝钗去见薛姨妈,薛姨妈正在清点东西,像是要准备送礼的样子。
  薛宝钗有些疑惑:“母亲让我们记的姻亲关系中好,似并未有住在齐州的人家?这是要给谁家备礼?”
  薛姨妈挑了又挑,始终未曾挑到合心意的东西,不由得叹了口气。
  “并非是什么姻亲,咱们是商户人家,也不好向着齐州的官员送礼,可有一家却是咱们怎么也不能漏掉的。”
  “圣上有一弟,乃行十七,因着年岁尚小,许多人家都未曾关注过这位十七爷,圣上即位,便册封他为宣郡王。”
  “咱们薛家与这位宣郡王并无什么交集,但这位宣郡王的同胞哥哥,乃是圣上当年即位时出了大力的九爷,圣上继位便赐封他为襄亲王。”
  “襄亲王做皇子之时,曾短暂的做过京都的领兵,你们的舅舅曾与那位皇子共事,虽说是同僚,也算得上是属下。”
  薛姨妈知道薛蟠和薛宝钗的打算,想要攀上亲王,并找到圣上表明忠心,为薛家搏一条出路,她也是操碎了心好不容易才想出这条关系来。
  “既然扯得上关系,那便厚着脸皮去送个礼,宣郡王在齐州有一府邸,因圣上恩宠,时不时过来度假休闲。”
  “咱们虽无力窥探郡王爷的行踪,不知他在不在齐州,不过送礼之事却不瞧当下,而是细水长流,他在便更好,若不在,我们送上礼去也得个好印象。来日到了京中郡王爷若能想起一分半点,与你们也是好事。”
  薛宝钗倒是没想到,薛姨妈竟然还能翻腾出这等关系来,说好听点是舅舅曾与那位皇子共事,难听点,那位皇子未必记得舅舅当时是谁。
  不过如今舅舅一路高升,被圣上点了名号,就算是真不记得,怕是以后也会记得了。
  这与现在的薛家来说倒也算是好事,有了名头便方便送礼,他们这等身份便是想送礼走到门前去,没有正当的理由怕都是一种冒犯行为。
  薛姨妈叹了口气的:“只是未曾与这位郡王爷打过交道,也不知道送什么礼合适些。”
  薛宝钗也皱着眉,这送礼也是一门学问,更何况他们的身份本就处于低位,要送礼更是得慎之又慎。
  “母亲可曾听过这位郡王爷的什么传闻?或者说襄亲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薛姨妈想了想:“这位郡王爷如今倒是不知道有什么名声,但当年我在京中未出嫁时,倒是听说过襄亲王允文允武,但不好财,若是要送礼给当年的襄亲王,不挑贵重的,只挑那些合心意的,北边来的皮草或是骨头做的弓箭什么的,或者是一些好字画却也是没错的。”
  “这位郡王爷既然是襄亲王的胞弟,圣上也对他爱屋及乌,应当也不是什么不好性子的人,只是方才说的那些东西,没有了你父亲,这些东西当真是不好寻摸,我们薛家库里的,也不是能随意送的。”
  没有男主人在外交际,字画这等也不能随便就送,而上好的皮草或弓箭这些东西,却不是薛母一个妇道人家能交易到手的。
  薛宝钗沉吟一番:“倒也不急于一时,方才哥哥出去逛,我便让哥哥留心一下,既然那位郡王在这齐州有府邸,哥哥说不定能听到什么风声。”
  薛姨妈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角:“我只盼望着你哥哥是真的有长进了。”
  薛宝钗安抚道:“母亲头疼,便先去休息吧,我们也不过刚到齐州,舟车劳顿,这些东西等等再安排也不急。”
  薛姨妈被薛宝钗劝了一番,倒是回房先去休息了。
  小小的杜鹃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对着薛宝钗小声道:“姑娘,我哥哥有消息了。”
  薛宝钗目光一闪:“在何处?”
  杜若送的消息自然不会直接到薛宝钗这里,毕竟杜若明面上还是薛蟠的人。
  杜鹃小声的说:“刚才爷回来了,如今,在爷的书房处。”
  薛宝钗披上了披肩:“你先去告诉哥哥一声,叫上哥哥,我们去母亲那里。”
  第11章
  如今不在金陵,她行事也该收敛些,倒也不好大大咧咧的就直接去薛蟠的院子。叫薛蟠单独带着一个人过来也不合适。俩人一起去看薛姨妈却是没什么的。
  走在路上,薛宝钗皱了皱眉,原先看红楼,只觉着贾府里真是处处都乱,什么丫头都能嚼主子的舌头根。
  如今到了这里才知道,便他们作为大户人家,也不能随意处置家奴,虽然身契都在他们手上,但每一笔买卖都是在官府备了案的,虽说大户人家不免也有私下处置家奴的事,但这是有一个正常的范围的。
  这么说有些冷血,但事实如此,这些奴仆一干身价皆系于主人,他们于主人家而言是财产,是货物,是好用的用品,在这样的地位下,有折损是正常的。
  所以一方面主人家是这些人的天,另一方面,他们也真正老实不到哪里去,特别是家生子和老奴仆,多得是叫年轻的主人家依仗他们的地方。
  所以才说管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便是他们准备上京处置家产,因为薛宝钗醒来之后,行事有些出格,其实也不过是常指挥着身边的人出去做些事情,但薛姨妈为了避免麻烦,还是将众多奴仆先给另外安排了。
  如此一来,倒也和薛宝钗记忆中一样,最后剩下一同上京的,不过也四五房人,薛姨妈管家本也就有一手,如今只剩这点人,自然篱笆扎得很紧。
  薛宝钗早早的便接手了管家,不过因为如今忙着别的事,薛姨妈才接了回去,这一接回去,薛宝钗才隐约感觉到她的手段还有些欠缺。
  之前在金陵的时候,还是薛宝钗在管家。为了守住香水和玻璃的秘密,还有那些试种牛痘的人,她对薛蟠叮嘱千万遍,慎之又慎,一遍遍的敲打下人,就怕走漏了风声。
  后来薛姨妈缓了过来,又见薛宝钗顶着还没有病愈的身体这么忙碌,便暂时将管事的活接了回去。
  如今在这其中,是薛姨妈在管着宅子里的人。
  那些需要保密的匠人和试种牛痘的人,是杜季和杜若那边一起接手了,没有跟着薛蟠,这些人倒也没有那么扎眼了。
  薛宝钗手里少了一些事情,虽然仍有金陵那边的消息需要收尾,但心神也轻松了很多,自然也注意到了她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那就是薛姨妈没有像她一样,一遍遍的敲打下人,时常紧紧他们的神,但是这些人依旧将嘴闭得紧紧的,口风十分严谨,薛宝钗如今行事算是出格的,但也未曾听过有什么风声漏出去。
  薛宝钗皱眉是因为她发现如果再如同之前那样相信记忆中的那些文字,很可能对贾府众人的判断会出现偏差。
  多亏了薛蟠和薛姨妈表现的不同,她才能在第二次提醒之下,及时的发现这件事,倒还有时间改正这样的态度,总比到了贾府才发现这事要好得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