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那是一只看上去就很机灵的小狐狸。
回到家,她肿胀的眼睛立刻就引起了父母和闻动的注意。
她很明显地看到他们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已经对闻静敏感的玻璃心感到很厌倦了。
闻静默默钻进了房间,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给班主任打了电话,请他把她之前提交的文科班申请表换成理科。
物理老师在那头,发出了重重的不悦的一声:“嗯?”
那时候闻静的成绩已经很差了,而黎城一中总是习惯将成绩很差的学生都安排去文科班。
一种跟女孩子学不好理科类似,根深蒂固的偏见。
他们班很多人都准备去文科班,继续下去,闻静大概率还会和姜觅彤他们待在一起。
老师的语气又凶了起来,“申请表已经交了,你现在要怎么样?你要我去教导主任那里把这些申请表全都拿回来,专门为了你一个人改这改那吗?你早干嘛去了?”
闻静攥紧了手机,目光盯着桌面上的狐狸面具,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她轻声说:“老师,我现在手里有一把刀。”
电话那头,老师抱怨的声音忽然一顿。
她继续说:“如果您不愿意帮我换那张申请表的话,我大概会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生活,对着手腕割下去。”
闻静并没有自残的打算,但如果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才能换来老师不怕麻烦的妥协,那她也不害怕,真的向自己手腕划上几下的。
“你学会威胁老师了?”
电话那头传来了老师骂骂咧咧的声音,但是最后老师还是勉强地表示了同意。
那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关心她的安全和生死,仅仅是因为,一个寻死觅活的闻静,会给他即将结束的班主任任期,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已。
期末成绩出来以后,高二分班名单陆陆续续发到群里,闻静如愿以偿地和旧日同学分道扬镳,宿舍自然也换去了新班级。
事情悄无声息地落下帷幕,父母甚至没有察觉这一切。
因为闻动高考失利,他们焦头烂额地为闻动复读与否争执不休,分不出精力关心闻静学文科还是学理科。
一直围绕她的噩梦,这么简单就摆脱了。
她想,她这不是可以自己做到的吗?
她也并没有去要求他们,去学校里为她出头,去找那些学生的家长理论。
闻静并没有向他们要求这些东西,闻静是可以自己处理的。
闻静唯一想要的,只是有人能站在她这边。
仅仅只是这样而已。
可再简单,也只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曾经站在她这边,给过她一点鼓励和勇气。
七月的那个夜晚,她太慌张、情绪太激动,以至于在过去很久以后,才后知后觉地,明白了那种酸胀的情感是什么。
但太晚了。
有人叫过那个男生的名字吗?闻静没印象了。
她一直泪眼朦胧,甚至没有看清他的脸。
记忆中唯一清晰的,只有他后脑的蜷曲黑发、拽着她穿过人群的漂亮手掌、和他腕上的黑色手表。
这就是全部了。
像一场美丽的邂逅,而后迎来无疾而终的结局。
在黎城一中数以千计的学生里,她想他们再也不会相遇。
狐狸面具被挂在了床头,像一张鼓励着自己的护身符。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男生会送她这样一张面具,不过在看着它时,她会觉得,她也可以像狐狸那样聪明一些吧。
高二的第一天开始了。
老师将她安排在一张空着的座位旁边。
她的同桌还没有来,不过闻静也并不是很在乎。
在经历了姜觅彤以后,她已经学会了,对朋友和同学关系都不再强求。
安安静静地读完了早自习,她开始收拾新发下来的课本。
就在这个时候,她听到了一个声音。
“你好,今天新来我们班吗?”
那个男声非常清亮,像从冬天里汩汩流出的泉水。
闻静不可能忘记这个声音。
她愣了下,课本从手中滑下来了,也没有发觉。
她几乎不敢置信地转过了头。
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一只向她举起的漂亮手掌,和扣在腕上的黑色腕表。
少年正站在阳光降临处,歪头奇怪地看着她。
停滞的时钟再次拨动指针,河水从冰层下奔涌而过,蜷在树梢的花苞用力舒张,泥土下的种子不安分地开始躁动。
在九月的夏日中,闻静听到了春天到来的声音。
故事可以有后续,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第19章 “这是礼物。”
闻静知道, 沈霖从来都没有认出过她。
尽管在她快要跌倒的街边、差点滑倒的楼梯,沈霖都曾经牵住过她的手腕,但他一次也没有认出, 她就是火锅店那晚的女生。
不过这样也好, 闻静心想。
因为闻静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很贪心的人。
那天晚上她从沈霖那里得到了安慰和勇气,可现在, 她想从他那里得到更多东西。
那天晚上她想对沈霖说谢谢, 但现在,她想对他说的从来都不只是谢谢。
她想要的东西与同情怜悯相悖, 因此她宁愿沈霖认不出来。
新班级里,女生们私下里会讨论,说沈霖是一个很不好相处的人,但闻静觉得不是。
也许沈霖不像其他男生, 和女生们相处融洽打打闹闹, 但他把所有事情都分得明明白白,也不吝于去帮助别人。
从来不像闻静以前碰到的人一样,借着她的不擅拒绝, 来从她这里牟取便利。
每次值日, 他都会好好地做到最后, 只有一次因为生病没来, 闻静帮他顶上。于是下一次值日时, 沈霖便强行赶闻静回去休息, 做完了两个人的份量。
学校集体淘汰旧课桌, 新课桌远在另一栋楼,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去搬,经过她时, 沈霖很顺手就从她手里接了过去,既不当那是什么大事,也不需要闻静表示感谢。
16岁的沈霖不是耀眼的太阳,行事作风一点也不成熟稳重,甚至会有些稚拙,但都坦坦荡荡、干净明朗,像清晨时的晨光。
以至于在很多年后,闻静觉得,青春时的单恋,最幸运的未必是喜欢有回应,而是——
我曾经喜欢上的,是一个善良又美好的人。
因此这份喜欢可以被珍而重之,像一篇夹在书本里的现代诗,无论何时打开,都蕴含着年少时的纯真温度。
高二开学一个周之后,姜觅彤其实来找过闻静。
她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描述的嘲讽笑意,“我说你怎么一声不吭地,就突然换到了理科班,原来是抱上了新的大腿。”
那天晚上她亲眼看到沈霖牵着闻静出去,却并不知道,无论是闻静还是沈霖,都不知晓对方的样貌和姓名。
不过闻静也并没有向她解释这个误会。
她被姜觅彤堵在楼道里,抱着六十多人的厚重习题册,挪动了一下酸累的胳膊,平静地说:“快上课了,我要回去了,你也该回去了。”
一个假期不见,不再对姜觅彤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闻静,让姜觅彤感觉很不习惯。
因此姜觅彤下意识伸出了手,好似想如之前一般,假装亲热地搭住闻静的肩膀。
但在她的手碰过来之前,闻静向后退了一步。
闻静目光捕捉到正从大厅穿过的男生,于是出声叫他。
“沈霖,能不能过来帮我拿一下书?”
沈霖在十步之遥的位置停下,抬头向这边望了一眼,随后抬步走来。
他很自然地伸手从她怀里接过大半,啧了一声,嘴上吐槽:“班主任怎么又让你拿作业啊?你又不是学委。”
闻静笑笑:“毕竟我当时闲着没事干,她看到了,就叫我过去了。”
他们就在姜觅彤脸色难看的注视下,越过她,并肩回到了教室。
闻静没有回头去看姜觅彤。
如果他们都觉得她和沈霖关系匪浅,或者至少是觉得沈霖会为她所遭遇的不平而出头。
那闻静不介意,借着沈霖的势,来把姜觅彤等人不甘心的纠缠就此斩断。
回到教室以后,她很认真地对沈霖说谢谢。
沈霖看上去很纳闷的样子:“不就是帮你拿了这么一小段的书,用不着这么客气吧?”
闻静笑了笑,并没有开口解释。
她的成绩重新回到了正轨,并在高三顺利升上了实验班。
就此和沈霖分开,教室在不同楼层,外加繁重的学业,交集变得寥寥无几。
高考结束,闻静早就想好了要报江城大学,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
但她依然想知道,沈霖到底会去哪里?
她从老师那里听说,喻真也考入了江城大学,因此以未来校友的名义,加了喻真微信,打听到了沈霖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