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她脸上没有出现任何过激的情绪。
以前,麦考夫会十分欣赏这样擅长控制情绪的人。但若对象换成她,他察觉自己有点难以忍受。
她不该是这样的。他想,她应该长成另一种模样:可以撒娇,可以任性,可以抱怨,可以发泄情绪,可以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这并非是他的幻想,而是康斯坦斯曾真切拥有过的性格。
生活处处充满着不公平,但上帝偶尔也会平衡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
她拥有过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你该回去了。”康斯坦斯的声音沙哑。
她从不留人过夜。
“康妮,”麦考夫没有理会她的话,径自坐在她旁边,他的眉峰间充斥着浓浓的担忧,“这并不是你的错。”
他以为她还在为汉弗莱生病住院的事所自责。
迎着他毫不掩饰的担忧目光,康斯坦斯平静无波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丝笑,“那是谁的错呢,麦考夫?”
“你给我看的档案省略了最关键的信息。”
麦考夫一怔,他的表情立刻严肃了起来,“事关政局——”
“我的父亲跟菲利普曾是牛津大学讽刺剧社的成员,他们写过许多政府讽刺剧本。但更讽刺的是,他后来退学上了军事学院。毕业没多久又参加马岛战役,退伍之后又成了外交部的一名文官。直到死亡,他那短暂的一生都在为大英帝国所燃烧。”她一字一句缓缓地说出这席话。
“这样的人,你要如何让他背叛自己的国家?”
麦考夫发现自己无力招架她的这番质问。他想,威廉姆斯的警告是对的。尽管康斯坦斯平时总是一副万事不经心的模样。但她对真正在意的人和事,却有种超乎想象的耐心和执拗。
就像现在,就在此时此刻。
“我父亲叛国的部分材料都有人作证。作证的人是菲利普爵士,你们却在档案中省掉了他的名字。”康斯坦斯略带疲惫地看着他。“他交换了什么条件?”
见麦考夫不说话,康斯坦斯偏过头,她看似认真地说:“我忘了,当时mi6的负责人不是你,而是你的叔叔。”
她的眉梢带着一丝讽意。
又是一笔陈年旧账。阿普比跟福尔摩斯这两个姓氏从三十年前就开始缠绕着彼此,家族荣誉、个人利益还有藏在背后的桩桩交易,就像一团迷雾笼罩着康斯坦斯。
父亲的死,她的车祸,菲利普的伪证还有谢林福特岛的秘密,这让康斯坦斯不得不重新审视她跟麦考夫的关系。
成年人的世界里想要单纯地谈情说爱,这简直是痴人说梦的想象。
“抱歉,让你看了一出闹剧。”她突然起身,微笑着。“可我的人生不就是这么滑稽可笑吗?”
康斯坦斯沐浴在月光下,她看上去宛若古希腊女神般神圣不可侵犯。
麦考夫察觉到她的心境有所变化。他走到她面前,高大的身影笼罩着她,他想说点什么话安慰她。
他知道,这几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
但……所有人选择隐瞒的背后都是出于权衡利弊的考量,这并非是一个人的决策,而是所有利益共同体博弈的选择。
他没想到,康斯坦斯被突如其来的情绪蒙蔽了基本的判断力。
“呵,”一声冷笑回荡在书房。
康斯坦斯步步逼近麦考夫,“对了,你不是一直都想知道我的秘密吗?”
“康妮——”麦考夫伸出手,紧紧握住她的薄肩,他满目震惊,唯恐她再次情绪失控,“我觉得你现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他好心地建议道。
“秘密,能够守住的才是秘密。”她冷冷地看着他,“想要知道秘密,就要付出代价。麦考夫,要不要跟我做个交易?用你的秘密,换我的秘密。”
还没等麦考夫说话,她又自嘲道:“算了,如果我愿意,你们所有人在我面前都没有秘密。”
这话让麦考夫想起了另一个人。
莫里亚蒂也说过类似的话,言语间是那样的张扬和肆无忌惮,从不给人任何反击的机会。两个人的骨子里拥有相同的高傲,只是他们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
试想一下,如果康斯坦斯知道了她父亲死亡的真正原因,恐怕……
麦考夫难以想象。
气氛变得诡异起来。眼下他们不再是亲密无间的情侣关系,两个人的试探充满着危险的机锋。
“康妮,你不是能看透所有人吗?”麦考夫灰色眼眸在月光下折射出难得的温度,“我的秘密,就在我大脑里。”
他俯身看着她,这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康斯坦斯一抬头就能看到他的下巴,他的双唇以及那双灼热的目光。
康斯坦斯的双臂突然折起,略带不安地抵拢他靠近的身躯。
“你……”她移开视线,声音里带着一丝慌乱。
麦考夫仿佛找到了她的症结所在,他试图再次抚慰她,“我们之间,并不需要用交易这个词。”
他的表情看似真挚。
但这话从一个权势滔天的男人嘴里说出来,实在是有点可笑。
下意识的,康斯坦斯伸出手,稳稳地挡住了他的视线。
她不想再冒险。
一次次被人抛弃、被人欺骗的滋味并不好受。
即使这背后的原因让她生不出任何的怨念和仇恨。
在太过安静的环境里,麦考夫能听清彼此跳动的心脏频率,还有那句缓缓吐露的、几乎压抑不住痛苦的话语。
“麦考夫,我以为你是了解我的。”
手掌缓缓放下,他看见她嘴角冰冷的笑意。
第36章 阿普比家的圣诞节
政客和公务员也有家人,他们也要过圣诞节。
【十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五】
圣诞节如期而至,又到了公务员们放假的日子。放眼整个大英政府各个部门,就属外交部热闹非凡。
几乎人人都能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有关外交部的重磅新闻——
“现年49岁的外相布兰登罕见地发表个人声明,表示与一名25岁的男性特别顾问没有任何暧昧关系,他直指相关报道「失实和怀有恶意」。同时针对布兰登任用顾问干涉外交内政、违反官员操守的指控,现任内阁秘书莫里斯爵士将对此进行独立调查。”
“工党籍前副首相亚历山大勋爵、现任外交部常务次官菲利普爵士于本月中旬出席伊拉克听证会。针对当年提供的有关伊拉克情报并非有十足事实依据的指控,菲利普爵士辩称自己无资格质疑内阁会议中出兵的决定,并称英国2003年出兵伊拉克是「合法」行动。”
……
康斯坦斯缓缓合上报纸。不出意外,在明年伦敦奥运会之前,她就能听到菲利普爵士退休的好消息。
当初莫里斯爵士找上门,希望选出一个「替罪羊」来参加伊拉克听证会时,康斯坦斯的脑海里就浮现了菲利普爵士的脸。
他以为自己能等到莫里斯退休后接任内阁秘书?
不,有她在白厅的一天,这样的情况就绝对不会发生。
“阿普比小姐,圣诞快乐。”多洛莉丝推开门,手里拿着一份精心包装的礼物。
“这是?”
“给您的圣诞礼物。”
康斯坦斯惊讶地看了眼自己的这位私人秘书。多洛莉丝笑得很腼腆,看上去有点不好意思。
她疑惑地拆开包装,等看清礼物的原貌时,她难掩一脸震惊。
这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乐谱手稿。乐谱记录在泛黄的两行五线谱上,在左上角有他的亲笔签名「p.tschaikovsky」和日期地点——1888年3月21日写于伦敦。
“《c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样温暖的旋律很适合在圣诞节聆听。”
多洛莉丝看着陷入沉思的康斯坦斯,她的声音出奇的柔和。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康斯坦斯目前的心情很难用一般的词语来概括。
曾经也有个人送过她类似的礼物。是的,那个人是丽贝卡。那时她们都还是牛津大学的学生,丽贝卡来自其他学院,她们并不常常待在一起。可尽管这样,丽贝卡也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她。
如果说在霍格沃茨的那几年,是赫敏陪她走过那段不安惶恐的少女时期,那么在牛津大学求学的记忆里,是丽贝卡同她一起适应这陌生又善变的世界。当时的她们是那么的相似——浑身都透露着与这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气息。她当然记得在二十岁生日那天,丽贝卡送给她的是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乐谱手稿。
“我将自己最喜欢的曲子赠予你。”她说。
康斯坦斯收起纷乱的思绪,她很不确定地盯着这份手稿。她不知道这几年丽贝卡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她的好友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您不喜欢吗?”对面的私人秘书露出担忧的目光。
“不——”康斯坦斯小心翼翼地将手稿收起,她露出了这些天以来最真诚的笑容,眼中的喜悦与怀念并不作假。“多洛莉丝,谢谢你,这份礼物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