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52节
“修炼的话,还是没有什么灵气,在经脉中循环几周,根本没有增长,或者说增长微乎其微。”
“不过,今天明显凝实了一些。”
想到昨晚夜梦那个小龙女,苏子籍陷入沉思:“莫非,是跟梦中教授小龙女有关?”
“只靠着身体修炼,这进度连我都觉得心焦,难怪炼丹士都想要猎取妖丹。”
桐山观沈诚的几封信,反复读过,其实除了隐隐暗示的计划,有的涉及到了修炼的秘密(常识),苏子籍看了,就大致知道炼丹士猎取妖丹的目的。
现在就算福地洞天,也是补充非常不易,用一点少一点,无论是妖怪还是道人,只有启蒙的第一口灵气,才会汲取,以后只有慢慢修炼。
就算有名师指点,天赋过人、悟性颇佳,也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样说来,其实武功之道,就是缺了这第一口灵气,因此只有宗师返后天为先天,才能赶上修二代?”
“修炼可真现实!”
“所以炼丹士杀妖猎取妖丹,炼成可服食的灵丹,大幅度增长修行。”苏子籍猜想着,不过对杀妖取丹,没有什么兴趣,利用金手指提升自己的经验值才是王道。
而且提升同时,是在融会贯通,与勤修无异,有时苏子籍觉得,这是一种利用累加的数字,激励自己的一种方法。
就如有人用利诱导懒汉干活,干一天,给一天钱,指明道路,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积累财富。
“我虽在修行一道并无师傅,但实际上这金手指就是教授了。”
“蟠龙秘法,现在除了给我加了个文心雕龙,其实就是把我的武功改成了灵气,起点甚高。”
“但现在级别太低,还是刷技能和经验为妙。”
“再说,这文心雕龙,也得善加利用才是。”苏子籍目光微妙,这力量他其实有许多想法,一个人的结交,是得经过许多考验,但是有着这个文心雕龙,似乎就不一样了。
“每天二次文心雕龙,就可获得二人好感,虽有时效,但这时间内一切行动,都能以朋友的状态进行,这就是事半功倍,等好感过了,也与陌生人不同,这样的话,我似乎能在几天内,交上朋友?”
“府学学生不算多,只有六七十人,加上教授,或我能几月内就刷完?”
第90章 府学布武
不过,这想法一闪便过,叶不悔出去又回来,苏子籍就出来。
“今日我看有馄饨,就买了一碗给你,还有些小包子并咸菜,你快吃了,好去上课。”叶不悔换了一身深蓝衣裙,虽不是鲜艳颜色,因她的清丽,也并不显老气。
她的小脸也在这段时间消瘦不少,还带些许苍白,可此时望过来,瘦了几圈的小脸,更显得眸子又大又亮,在晨辉下,美若星辰,苏子籍脚步就是微微一顿。
将某种微妙情绪压下,苏子籍看了一眼,问:“你不吃?”
“我买了豆浆。”叶不悔说,就从放到桌上篮子里取出吃食,热气腾腾,光闻着就令人食指大动。
苏子籍洗漱后回来,吃了一口,点头:“味道不错。”
招呼叶不悔也坐下,这时小狐狸奔来,拱手讨吃,叶不悔已经知道它爱干净,拿出新碗盛上。
“不悔,你有没有觉得,它的眼很贪婪?”苏子籍记起了早晨起来对上的眼睛,总觉得有点发寒,又给它扣个黑锅
“……唧唧”小狐狸不由抬首,发出了抗议声。
“夫君,你别开玩笑了,小白最纯真不过,不能总欺负它!”叶不悔看着它郁闷的样子,被逗笑了。
“……”也行吧,反正得警惕下这狐狸。
“张兄送我们走时,除了礼物,还赠送了一份棋谱,这明显是给你,你自己待着无聊,可研究下棋谱。”想到叶维翰去世前的叮嘱,苏子籍温声提醒。
哪怕叶不悔有着天赋,更在水府棋局中得到机缘,可荒废了,想夺得棋圣,也并不容易。
苏子籍不是成了亲就将妻子拘于后宅的人,更何况叶不悔本性开朗,正是娇憨可爱的年纪,苏子籍也喜欢看她神采飞扬的模样,也愿意让叶不悔继续棋手之路。
叶不悔果然心动:“原来是棋谱?我还没来得及看。”
“张兄出身名门,现在的老师也是大儒,能赠送的棋谱,必是精品。”苏子籍说着,又想到余律:“倒是余兄,也不知道什么时过来。”
才想着,就看到挨着自己独院宿舍的一处舍院,有个熟悉书童在指挥着人往里搬行李。
苏子籍看到时,这书童也看到了苏子籍,眼睛就是一亮:“苏公子!”
这书童正是余律的书童琴墨,当日曾跟着余律一同去码头送过苏子籍,虽然二人只见过一面,但书童长着一张娃娃脸,相貌看着讨喜,苏子籍对其还是有些印象。
“你终于来了,你家公子呢?”苏子籍过去看了一眼,只有两个帮忙,并无余律身影,遂问。
书童琴墨回答:“公子去拜访教授跟训导,我在这里收拾行李,苏公子,你也住在这边?”
待苏子籍给他指了位置,琴墨更是高兴:“原来竟是邻居,我家公子知道了,必定高兴。”
余律在半个时辰回来,见到了苏子籍跟叶不悔,得知是邻居,果然十分高兴。
因府学是学府重地,不能随意饮酒,书童带人在宿舍里打扫,三人在苏子籍的宿舍里喝茶,闲聊。
看着苏子籍这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用想,必是叶不悔的功劳。
当初得知苏子籍竟仓促成亲,老丈人还去了世,余律还觉得惊讶,毕竟苏子籍是一榜案首,又这样年轻,明显前途无量,别说中进士,就是考取了举人再娶亲,一个年轻举人,娶个六品同知家的千金也属正常,就是知府之女,看中潜力下嫁,也不是不可能。
偏偏苏子籍竟然娶了一个县城书肆老板之女,还是孤女,哪怕余律曾见过二人相处,知道感情不错,也觉得惊讶。
就觉得,这必是苏子籍为了报恩,让恩人安心,自断姻亲这门助力,着实让余律敬佩。
眼下看到二人相处和谐,又觉得,苏子籍选择也不算是荒唐。
虽不好对叶不悔细看,也能看出,此女姿容秀丽,虽未长开,再过上几年,必是美人,而举止言谈,虽因丧父,沉默寡言了些,也口齿清晰,进退有度。
“上课时间到了,余兄,我们一起去。”苏子籍却没有注意到余律的可惜,见时间不早了,起身说着。
“这里环境清幽,是个适合读书的地方。”余律跟着起身,转过一处走廊,看到小湖,遂笑着点评。
苏子籍有着“府学布武”之心,跃跃欲试,就想在余律身上试用下文心雕龙,只是看了余律一眼,心里暗叹:“这异术终不是自然,余律是真当我朋友,我何忍用上此法?”
也觉得这处不愧是府学,的确符合文人审美,不过这些并不是最重要,叹着:“讲师也出色,我昨天才听了一课,都觉得受益匪浅,不愧是府学,训导讲师都很博学多才。”
“对了,你可见到了郑教授跟陈训导?”
“我只见到了郑教授,之前只听郑兄提过这位长辈,没想到他竟到府学当教授,对了,闲聊时,可对我夸奖了你,说你学问扎实,为人沉稳认真,颇有天赋。”
余律并不嫉妒,相反,还因当初就能慧眼识英雄而感到骄傲,觉得自己有眼光。
苏子籍因此对这郑立轩更多了几分好奇,昨天并未上郑立轩的课,莫非郑立轩从别的讲师处打听到了自己的事?
“不过,看样子,不是对我有着恶意。”
才寻思,又听着余律指着一人说着:“不过,郑教授称赞,这位仁兄,可是当场黑了脸。”
苏子籍看了上去,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穿着青杉,相貌不错,两道浓重的剑眉扬起,紧绷的双唇,总有点高傲。
“是丁同知家的公子丁锐立。”
同知本是知府的副职,正六品,权力不大,但本朝分掌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衙署称“厅”,等同或略高县令,不再是副职。
再上此人是前二年的案首,难怪不服气自己。
苏子籍就上去一揖:“丁公子,你好!”
说话之间,就想发动文心雕龙,只是身一震,感觉眉心刺痛,似乎这一发动,就有不好的事发生。
第91章 文心雕龙发动
“……”
“【文心雕龙】,竟然欺软怕硬。”苏子籍很是郁闷,学府布武看似是笑话,其实有着用意。
太子血脉之事,是始终悬在自己顶上的利剑,不得不未雨绸缪。
而且,苏子籍对蟠龙心法进阶,也有着想法。
既证明每级都必须有人道之种,那省试突破3级,会试突破4级,殿试突破5级,是正好。
可苏子籍习惯性想争取到余地——学府布武,争取一府学子归心,一旦成功,是不是也能当人道之种?
这关系着自己能不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想第一次就遇到挫折。
不过想想也对,要是能随意,单凭这技能就可以魅惑皇帝,位极人臣了。
再说,苏子籍也隐隐感觉到,这与丁锐立的对立情绪有关,已经有了成见,想改变就不容易了。
眼下入夏,天气炎热,热得人心里发紧,见丁锐立哼一声不答礼,苏子籍趁势对着别人作了揖。
别的秀才,没有丁锐立那样桀骜,纷纷还礼。
都是二十多岁,三十的人,哪可能为了一点意气,当场给本届案首脸色?不过就算这样,气氛还有点尴尬。
【文心雕龙】发动。
庄宏荣一怔,他出身并不算高,乡绅之家,生活条件不愁,但家中从没有出过有功名的读书人,所以决心发奋读书博个功名来光耀门楣,本来甘心当着丁锐立的陪衬,这时突觉得苏子籍怎么看都顺眼,似乎是自己至亲好友一样,连忙打圆场:“哎,天太热了,就算听课都一身汗,大家还是入学堂等候!”
有人听得一笑,说:“庄兄,天热了不要紧,大家吃点瓜就行。”
庄宏荣合上扇:“我院里井里,正巧冰了二个西瓜,下课了就请大家吃西瓜解暑。”
一行人就入了里面去,笑谈了几句,唯有丁锐立脸色有点阴沉,陈教导就进来了,点了名字,发挥全部到齐了,不由满意,扫了一眼说着:“生员之数,府学四十,朝廷有恩,汝等月廪尽食米六斗,有司尚给以鱼肉,安能不尽心学习,以报效皇恩?”
“今日再学尚书,不得有怠慢。”
说着,朗朗解说。
“陈博南向你传授【尚书奥义】,是否学习?”
苏子籍又应了“是”,视野冒出了淡青色的提示:“【经验+3】、【经验+2】、【经验+2】……”
“果然,第二次听,汲取的经验就大幅度下降,这是因陈教导的心得,已经被我获得了缘故,现在不过是查漏补缺。”
“按照这情况,单是尚书这本书的精要,第三次听课,就榨干净了。”
等得讲完一段,陈博南突问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梨想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话何解?”
苏子籍突有想法,就目注之,果然陈博南一眼扫见,指着:“你且说说。”
“是!”苏子籍起身一躬,目视陈教导,发觉【文心雕龙】可发动,心中暗想:“果然并非不可越雷池一步,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心情。”
“陈教导与我欣赏,有亲近之意,就可发动。”
只是才发动,苏子籍身体一摇,只觉得闷锤一记,幸亏早有腹稿,说:“此是尧命羲氏与和氏,恭敬遵循上天之道,根据日月星辰运行来制定历法,教导人民按照时令行事。”
这是正解,陈博南微微点首,就听着苏子籍说着:“读尚书,学生受益非浅,有人说,此是重德,重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