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123节
“本来大家都觉得此人会成这一朝重臣,过十年成为宰相也不是不可能,不想却在承寿四年,就先被弹劾,后被夺职,最后以十一条大罪被诛杀。”
这是七人中唯一的一个早早被杀,并且还祸及家人,野道人就怀疑这人是知道了太多,或者受太子牵连。
“知道太多,臣子级别越高,知道的就越多,其实这谈不上是罪。”苏子籍只一估算,就发觉这很巧合。
“太子在承寿三年就几乎被废,郁郁而死,接着第二年,邹秋玉就被杀,既名单上说是太子敌人,就不是牵连,也许是在太子出事中出了大力。”
“皇帝为什么这样对待太子,这不符合常理,要知道,太子要威胁到皇帝,起码要十年、十五年,而真要忍无可忍,要二十年以上。”
“三年恰是蜜月期。”
“又为什么这样对待邹秋玉?这里面有什么玄妙?”苏子籍想让野道人额外注意下这死人,话到口中,却又止住了,改口:“辛苦了,邹秋玉已死,余下的四人,你再多多关注。”
“是,公子。”野道人答应,心中却很是不解:“为何公子一定要与这七人为敌?”
仿佛公子从府城回来,一下就变得越发神秘,就连面相也令他越来越看不透,每看一次,都觉得心惊。
之前被苏子籍安排着做那些事,从不多问原因,可这不代表他没有着猜测。
只是,那时猜的情况,与现在发展,截然相反。
“这七人,一定有着共同点。”
这样想着,辞别苏子籍,野道人就表情凝重回到了自己在距离园子不远的一处民居。
他按着市价的价格租了房子,这里就是临时居住点。
因着孑然一身,也不爱享受,几间房打扫得倒干净,却大体上空空,野道人也不在意,往椅子上一靠,就掏出名单,展开重新看起来。
“要说这名单上的七人,有文有武,也并不是一处出身,唯一相似之处,大概是年龄都在四五十?”
“不,还有一个共同点,在十几年前,都曾是太子党!”
突然间发现这一点的野道人,打个寒颤,原本放松些的神色,直接骤变,跳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动。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野道人嘴里念叨这些,神情渐渐趋向兴奋:“难怪公子的面相扑朔迷离。”
“不成,这七人的消息,我还要再多多打探一下,尤其十几年前的事!”嘴里念叨,野道人把衣一披,匆忙出去。
皇城·披香宫
取自仙宫的这座宫殿,在这冬日里暖意盈盈,里面走动的宫人,行走都是轻快非常。
自家主子受宠,宫人也就跟着扬眉吐气。
披香宫里的主子是虽年过四旬,仍被皇上喜爱的吴妃。
哪怕吴妃并无儿子,只有一女,也就是新平公主,但皇上偏偏最宠爱的孩子就是这女儿。
也因此,宫中有儿子的妃子,也不敢去招惹吴妃。
毕竟双方没有利益之争,若能拉拢了对方,反是己方的助力。
吴妃的日子,自然舒心。
与她成为鲜明对照组,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了。
是皇上发妻元后又如何?
养大了一个皇子,还被册封为太子又如何?
好不容易养到成年,文韬武略都被人称道,还有贤名,可到头来,一夜之间就天翻地覆,全都变了样。
太子郁郁而终,太子妃以及妾侍无一幸免被赐死,连三岁皇孙都被诛杀,整个太子府一个不留,莫说是人,连女眷养的宠物都被活活摔死。
若说皇上对这位皇后还有情谊,怕连宫中飘荡着的冤魂都不会信。
可令人不解的是,无论是得宠的吴妃,还是有着皇子的妃嫔,在之后十几年,都没有一人能将这个失去儿子儿媳孙子的可怜女人赶下凤座,皇后的头衔依旧是她的,凤印还在她手里,皇上每月也会过去坐一会。
“那些人怕是怎么都不想明白,为何那位一直坐稳了凤座。”
对着铜镜,摆弄着刚刚被宫女梳好的发髻,吴妃表情平静,嘴角微勾,美丽的脸上,带着一种独属宫中女子的小智慧。
“当然是因娘娘您推辞了啊!”给她梳头是她信赖一个宫女,不到二十岁,稳重中透着活泼,此时笑盈盈地接着话。
第215章 或真能成
这话也不算她胡说,以前带她的姐姐,就曾偷偷说过皇上想要册封娘娘为皇后的事,虽那时她只是口中听闻,并未亲耳听到,但去年时她的的确确听到了皇上旧事重提。
可娘娘却面显惊色,连忙跪下婉拒了。
她有些想不明白,宫中妃嫔娘娘,哪一位不是冲着这位置去?为何自家娘娘反会拒绝?
如果说,是担心废后会有人阻拦,那也不会啊。
连她这样服侍娘娘的宫女都知道,皇上不仅诛杀了前皇孙,还夺了皇后父亲的爵位,流放了皇后的兄长与弟弟,皇后已是个空架子,就算是要废后,也不会有几个人敢为皇后说情了。
因窥探皇后又有这能力的人都去了冷宫了呀,吴妃云淡风轻地看她一眼,也不解释,只轻轻一笑:“德不配位,必受其殃,这句话你可懂?”
“好像懂,又好像不懂。”郑朝进宫的这些人多半都是贫家女子,无论是割了下面做太监,还是她们这样服侍贵人的女子,能识字读书,都已是极不容易,这样的话,宫女还真不太懂。
吴妃似乎也不打算解释,只是轻轻叹一口气:“准备摆膳吧,新平那个野丫头,怕也该回来了。”
随后被扶着手站起来。
新平公主要换衣服了再过来,徐嬷嬷先到一步,吴妃走出来时,她立刻就过来行礼。
“娘娘,老奴有一事要向您禀报!”
“说吧。”吴妃再次叹了口气,看着赐给女儿的奴婢:“是不是那野丫头,又去找那辩玄和尚去了?”
“……是。”因着这事在宫里也不是秘密,这殿里又都是吴妃亲信,徐嬷嬷也就直接承认了。
“怎么,难道她还干出了更出格的事?”只觉得脑仁都在疼,对这女儿,吴妃是真觉得无奈。
好好一个公主,容貌美丽,出身显赫,又有皇上宠爱,想找什么样夫婿找不到,为何就偏偏垂青了一个和尚?
好吧,那的确不是寻常和尚。
吴妃虽不曾亲眼见过辩玄,却听人说过此人。
被问到的人,都是曾跟着新平公主去见过辩玄,每一个人,包括对辩玄有着敌意的徐嬷嬷,都不得不承认,这和尚长得极出色。
不光是相貌出色,才学也好,气质更出众,这样的人,那些勋贵子弟中,还真少有人能及。
但就算是勋贵子弟中没有,朝中文臣的孩子,又或是新科进士中没有?
就算是看上个寒门学子,只要他不是太差,吴妃都不会这么头疼。
毕竟以皇上对新平的宠爱,只需要撒撒娇,磨一磨,到时寒门出身的夫婿又如何?
照样可以一跃上青云。
说来说去,还是皇帝太宠爱了,按照郑朝有关的制度规定,公主拥有受封户、享食邑特权,公主赐封六百户,长公主赐千户。
而新平公主一落草就封公主,十二岁就赐封户六百,过一年就加封一倍,至“一千二百户”,可以看出皇帝的宠爱,让蜀、齐两王都不由侧目。
朝堂有公主(皇女)六百户,长公主(皇姊妹)千户的规定,就是让下一代皇帝给姐妹加恩。
现在你都加恩完了,让下代皇帝怎么办,加到二千户么?
这特殊宠爱,造就她无法无天的情况。
徐嬷嬷却面露喜色,压低声音,有些神秘说:“娘娘,这次您可猜错了,公主这次去清园寺,在外厢居士园里,遇到了一个年少公子,公主对其很有好感。”
“此话当真?”徐嬷嬷这番话,可真是让吴妃也忍不住露出惊喜。
她追问:“你这老货,说得这样简短,可见是为了让本宫着急,还不快详细说来与本宫听!”
“是!”徐嬷嬷看出吴妃这不是真生气,就将新平被辩玄和尚哄骗,讲了牧羊女与罗汉的故事。
“欲拒实迎,居心叵测。”吴妃冷笑着听完,又一摆手:“你继续说。”
下面就是遇到了少年公子,少年公子还为公主写了一首诗。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这诗,公主明显极是喜欢。”
徐嬷嬷在宫廷内办事,却是字字清晰的复述,等闲连一字都不敢修改:“这人还说——世间没有两全法,罗汉也只能这样感慨,要是能预知,怕是他会不相见不相知罢,这样对谁都好。”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吴妃听了这诗,也都怔忪许久,良久才叹着说:“此诗何名?”
“此乃《十诫诗》。”徐嬷嬷回着。
“这位公子有心了,这是谏诗啊!”
“能居住在居士园,必不是等闲人家,至少是个进京的举子——这人容姿真的很出色?”
想到女儿是个颜控,以及外人对辩玄的评价,吴妃有些担心。
“娘娘您就放心吧,这位公子可是比曹易颜还出色!”
想到曹易颜不止一次想要吸引公主注意,却屡屡失败,徐嬷嬷对其不屑,说起话来极尽贬低之能事。
“曹易颜曾经随一位真人参加过皇家盛宴,您也曾遥遥看过一眼,当时您还说,此子气质不俗,有芝兰玉树之风,老奴才默许了他靠近。”
“是有这么一回事。”吴妃点头。
那还是去年初的事,皇家盛典,后宫嫔妃得宠几个都能参加,只是席位与男子分开。
她眼力好,遥遥看到了一个角落坐着少年,因其与新平年纪相仿,她这个做娘的,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只是后来得知少年并不是勋贵子弟,也就放弃了。
谁能想到,不久新平就偶然遇到辩玄和尚了。
就听徐嬷嬷笑呵呵地说道:“这位公子,可是比曹易颜还出色,文采好,人也俊秀英飒,又可能是未来进士……”
她抬头,看一眼吴妃,见她在沉思,仗着胆子说:“若公主能垂青此人,可比亲近一个和尚好多了,皇上必会喜欢。”
这话,就有些揣摩圣意的意味了。
换做平时,徐嬷嬷说这话,吴妃或会警告,但此刻她也跟着犹豫起来。
这事,或真能成?
第216章 阿福
吴妃沉吟良久,颌首:“你说的对,亲近一个有才华的公子,远强过亲近那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