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赝太子> 赝太子 第133节

赝太子 第133节

  学生要请教,自己又有空,怎么会不许?
  第232章 作赋一篇
  崔兆全刚上了船,见船上忙碌的嘈杂,不禁皱了皱眉,说:“这时太乱了,你们先回去,船上有的是时间!”
  明白崔兆全要处理一些杂务,苏子籍也不失望,跟邵思森作了揖,重新回到了自己船上。
  “苏贤弟,我有些身体不适,先去歇息一会,等好些了再与你闲聊。”邵思森有点不愿与苏子籍独处,随便找了个借口,告辞回了自己房间。
  “邵兄请!”苏子籍也没点破,此刻上午,难得的冬日高照,水波荡漾,不远处舰船衔尾相接,不时传来命令声,他听而不闻,只是沉思。
  “龙宫传承这事,我已与水妖结怨,其中孙不寒疑是海妖,当时没能杀死,让他逃了,猜得不错,他应是海妖一个首领,因我失了龙宫传承,不知道是否觉察是我所得,要是觉察,必定对我恨之入骨。”
  “也不知道这次跟着钦差船队走海路,海妖是否会趁机作乱。”
  “西南的事,除了两个军贼,或有齐、蜀两个成年皇子势力牵扯其中,妖族与齐王有勾结,在这件事上会不会也插上一脚?”
  “真有此事,整个局面就复杂了,虽不太可能袭击钦差船,但不管怎么样,路上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或许敌人就是觉得,钦差舰队抱着这样想法,不会过多警惕,在路上就会攻击。”
  “为今之计,就是先与钦差搞好关系,赵督监又跟上来了,身份可疑,怕是领了宫内的密旨,不能随意结交。”
  “别的结交了,无论是路上,还是去了西南,都能有不少作用。”
  这样想着的苏子籍,又将目光落在了一直不远不近跟在后面的商船上。
  既野道人能带着小狐狸混入其中,这里面不知道还有着多少势力耳目也跟了上来。
  此番去西南,就算是有野道人与小狐狸帮忙,也要更小心才是。
  “苏公子,眼见起了风,站在这里危险,不如进去了,等风平浪静了再观这风景?”
  望了一会,因起了风,站在船尾能感觉到身体风兜得有些微摇,有个什长过来,低声劝着。
  苏子籍不是不识好歹之人,虽自己知道,以自己实力,大风都不能将自己卷入水中,就算入了水也不会出事,但还是笑着:“多谢提醒,我这就入舱。”
  说着返回自己房间。
  方才只是放包裹时短暂待了一会,此刻回到船舱,才感觉到官船与以前乘坐的私船的区别。
  “空间更大,看着就敞亮了许多,与平时的卧房都没有多少区别。”
  “门侧放着恭桶,夜里也不必出去。”
  “有木榻,被子,还有小书桌,木榻直接当椅子了。”
  “就是阳光暗了点,但这是船舱的通病。”
  苏子籍若有所思的打开行李,里面只有换洗的衣服、一些银两跟几张金叶,以及洗漱之物,书籍一本没带,因全都记在了脑子里,此时无事可做,坐在木榻,默背着书。
  到中午时,有士兵敲门,将饭食直接送到手中,不算精致的吃食,两个馒头,以及两菜一汤,苏子籍也不嫌弃“大锅饭”,清洗了手,就直接吃了。
  半个时辰后,就有人过来收碗筷。
  “朝廷对士子的优待,果然不错,或者这是随员的基本待遇?”
  就在苏子籍觉得今天一天都会这样时,有人过来敲门。
  “谁?”
  “苏公子,钦差大人有请。”
  苏子籍稍微打理下仪容,走出船舱,一抬眼,就看到隔壁住的邵思森也从船舱里出来,竟还换了一身衣裳。
  “苏贤弟,你说,尚书大人叫我们过去,为了什么事?”路上二人的气氛有些尴尬,邵思森忍不住找着话题说。
  苏子籍随口:“或是为了指导我们学问。”
  没想到,还真让苏子籍猜中了。
  他们的船与兵部尚书的钦差官船拉近,跳过去后,就有人领路,而崔兆全并没有在船舱中,而在船头。
  钦差乘坐的这艘大船,船头甲板处面积宽敞,可以摆放着几张桌椅,在这里喝酒赏景。
  此时行在河上,并没有入海,但半日行程,已让船队行到了开阔地段。
  两岸风景,眺望才能看到,冬日河面,因滚滚流淌的河水,只有薄薄雾气弥漫,并无冰冻。
  崔兆全见到了,招招手:“来,坐到这里。”
  他说的一口漂亮的京话,单听口音,根本不知是外省人。
  “谢大人。”在他左右各有一套桌椅,苏子籍与邵思森行礼入座。
  “你们都是太学生,一国未来栋梁,老夫今日趁着风平浪静,正是空闲时,你二人作赋一篇,以江河湖海为题,我来点评,如何?”崔兆全虽是文官,但掌管兵部,似乎染了些军将直爽气息,手一挥说着。
  “学生应命!”两人都是作揖应着,自然有人上前给了笔墨。
  魏朝会试,要求作赋一篇、诗一首,策论考核,这种以诗赋取士,虽在郑朝被削弱了不少,可依旧是考核之一。
  苏子籍的作赋水平,虽由于总体的四书五经水平甚高,诗词也有些悟性,作赋的水平自然而然水涨船高,但还是相对薄弱环节。
  但曾是榜眼的尚书主动提出考核作赋,会在事后点评,这是难得的机会,苏子籍当然不会轻视,应了后,盛了些水,在砚台上倒了点,拿着墨锭一下下研了起来。
  墨水渐浓,思索渐渐深入。
  而邵思森则心中欢喜。
  他的家中,兄长都参加过会试,对作赋自有心得,而自己在太学学习的时间长,也曾研究过作赋的课程,看一眼仍在思索的苏子籍,心中暗想:“作赋讲究天赋灵感,更有经验,苏子籍不到十七岁就成了一省解元,这说明平时刻苦,但人的精力终究有限,我就不信样样都精通!”
  因着心情好,邵思森稍加思索,提笔就在草稿上写了起来。
  这时,有亲兵在崔兆全的耳边嘀咕了一句,崔兆全顿时起身。
  “你们且写着。”见邵思森似被惊动,朝他看来,崔兆全一摆手。
  而苏子籍凝神仍在想着,并未察觉。
  “赵公公怎么过来了?”崔兆全迎出几步,话说的客气,但脸色并不是那么好看。
  第233章 一日之师
  钦差赵督监在隔壁船上过来,一挥手,让二个侍卫都退下,笑着:“看到崔大人这里热闹,咱家也来凑凑热闹,怎么,他们这是在做文章?”
  “对,读书贵在勤勉,现在趁着这天色不错,风景尚好,请过来作赋一篇,不然,这一路上无事可做,倒是浪费了。”崔兆全淡淡说着,不觉得这太监能理解文人的情趣。
  赵督监看了这情况,目光见苏子籍在凝神思考,也不打搅,点了点首:“读书人写文啊,那咱家就先不过去,免得影响了文思。”
  说着,太监背着手,观赏着风景。
  “这太监竟然也知道心慕文教?”
  原本对太监既有忌惮又有轻视的崔兆全,虽位至三品,也算经常遇到太监,但那是宫内,大郑开国,外官和内官不得擅自交往,规矩还没有松弛,所以仅仅是泛泛相见。
  这还是崔兆全第一次与太监出行,现在赵督监尊重文教的态度,让他心里舒服了一些,脸上神色也缓了一些。
  一会,见苏子籍与邵思森都写好了,两人才渡步过去。
  赵督监没直接去看,而是找了椅子坐了下去,自然有人奉茶,崔兆全先拿起邵思森的文章,细细看了,渐渐带着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这赋,对仗工整,声律铿锵,看来是下过苦功。”
  “你既在太学入了上舍,那别的方面的学问定然也不差,以此火候,就算这次不中,三年后必中。”
  这已是相当不低的评价了。
  毕竟在场的人都清楚,这一次的会试,苏子籍与邵思森多半难以及时赶回去,说三年后必中,就等于承认了邵思森的才学可中进士了。
  邵思森心中满意,虽尚书话中留着小小余地,有点遗憾,但能得曾经榜眼的赞誉,这已是收获。
  这时,崔兆全又拿起了苏子籍的文章细看。
  看了没几行,就拈着胡子,一动不动了。
  见他久久不说话,本就只等着点评文章的赵督监有些急了,要知道,能做首脑太监,基本都不会是急性子,忍耐不低。
  能让一个首脑太监急了,可见这位尚书安静时间有点长了。
  “崔大人,文章怎么样?”赵督监轻声问着。
  崔兆全这才回过神来,没抬头,目光锁住文章,心中一叹:“哎,这次西南之行,耽搁了啊,此等文才,不中简直没有天理。”
  这话一出,不仅赵督监一惊,就连本来带着笑意的邵思森,都表情一僵。
  这般夸张?邵思森心情复杂至极。
  崔兆全看着苏子籍,见少年得了这盛赞,也不见狂喜,只是恭敬谢过了,越发心中可惜。
  生了惜才之心,语气就更是和气:“不过,汝尚有几处小错,因我朝作赋,讲究是奇偶必称、单复必齐,这几处需略加修改一番。”
  “还有,你所作的赋,尽态极妍,虽是正宗,但能做到,丽而能朗,丽语能朴,或会更好一些。”
  苏子籍听着,只听这话一出,“嗡”一声,就见半片紫檀木钿虚影在视野中漂浮,一行青字窜起:“崔兆全向你传授【诗赋】,是否学习?”
  苏子籍收到传讯时,心中顿时一松,这说明崔兆全真心欣赏,诚恳传授,才能引发紫檀木钿,当下应着:“是!”
  才应一晕,一堆信息瞬间进来,而视野冒出了淡青色的提示:“【诗赋】已习得,【经验+600】。”
  “【四书五经】16级(71/16000)”
  “【四书五经】竟直接升级到了16级!”
  “是了,骈文的四言句是从《诗经》而来,这本就是四书五经的范畴,算作一类,并不奇怪。”
  能让《四书五经》立刻升级、这是苏子籍也没想到的事,心中欢喜,立刻深深向崔兆全道谢。
  “学生实在受益不浅。”
  “可恨,这样奉承!”邵思森觉得苏子籍这样太过肉麻,这不过是说了几句,谈得上受益不浅?
  而苏子籍却是真正诚恳,这怕是崔兆全【诗赋】的大半才学,一下全部得到了,岂能不感谢?
  “老夫也不过是点拨几句,你能领悟,实是天赋聪慧。”崔兆全看苏子籍的眼神,连赵督监都觉得有点肉麻,他轻咳了一声,笑着:“不愧是太学,两位高才都是文采一流。”
  崔兆全也一笑:“赵督监说的不错。”
  又对着二人:“你二人可将文章修改一番再拿给我再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