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赝太子> 赝太子 第241节

赝太子 第241节

  虽然这些人,应该是军队的路数,但这身手和武功,与大郑的军兵又有些微妙的区别。
  “是林国的人,还是别的?”
  “杀!”二组刀阵,徐徐围了上去,曾念真顿时心一沉,此时听到一个弟兄这样喊,本不想丢下兄弟自己冲出去的曾念真,不得不考虑,若不冲出去,而是留下来,会不会让反害了兄弟?
  “敌人不能分散,大家分散逃,有追的,杀掉!”一瞬间,曾念真就高喊着,连杀数人,朝着一个薄弱方向冲了出去。
  因着他并不想走,才被困,想通了,以他的武功,几个人自然是挡不住,一旦追上,散了阵,只是几剑就都杀了,曾念真已是几个纵身,飞驰而去。
  别人见状,也纷纷突围,四散奔逃,只是他们就逃出不多了。
  远处的小坡上,还有十几人,被保护在中间的一个是个风姿卓越的年轻人,苏子籍在这里,必定能看出,这个裹着黑色斗篷,正笑眯眯看着坡下战斗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易颜。
  “太子殿下,这就是我大魏武卒。”他身侧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开口说着,带着浓郁的煞气和威严,却是明显是将领。
  “世祖曾明示,武艺之道,初时入门很快,只要一年半,就可修成。”
  “以后越来越难,要抵达一流,不但要苦练,经十年以上,还要天赋和智慧,缺一不可。”
  “就算是朝廷挑选有资质的人,毫无保留授给绝技,当时测试,修成一流高手,要九千六百两,历时七年三个月。”
  “而大魏武卒,只要一年半,一百十七两。”
  “但五个大魏武卒就可围杀一个一流高手。”
  “故江湖之道,只是散兵野勇,一冲就垮——殿下,有余孽逃走,要追吗?”
  “我还不是太子。”曹易颜笑着摇头,他现在心情很好,自凝聚了大魏真命,自己运气就越来越好,这不,本来夺取林国公子暗线有些困难,不想有人查到魏库开启,故前来查看。
  这些人找到了自己,却大惊失色,纳首就拜。
  原来,大魏的根基还没有断绝,这些是魏朝的人。
  今天的围剿,有这些人对曾念真进行围杀,哪怕冲出去跑了,但也将曾念真的势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一个高手再厉害,成了孤家寡人,又被官府追捕,也就不算什么了。
  充其量,不过力量强一些的过街老鼠罢了。
  “算了,不必追赶。”曹易颜想了下,命令的说着,刚才那人长篇大论,其实是劝谏,告诫自己,江湖门派毫无作用。
  “的确,培养一个高手,并不合算,朝廷最大的伟力,就是可以大量培养大魏武卒,反正死多少也无所谓,高手的命就一条。”
  “但高手的可怕就是游击战,要是豁出去袭杀官吏,后果也很严重。”
  曹易颜自己就是高手,当然理解其中利弊,其实不是自己不想培训武卒,而是这种根本隐瞒不了,他于是问:“你说应国尚是我大魏之国?”
  “的确,敬武皇帝见群贼而起,特命我等亲军改成贼号,在边疆处起事,建立了应国,本想里应外和,不想天不假时。”
  “为了保留火种,故敬武皇帝本身逃向大漠,遗诏我等应国等待天时。”
  “我等就勉强对伪郑称臣纳贡,以迷惑其心。”
  “听闻殿下出世,我等赶紧赶来,只是伪郑查的甚严,只得分批以商队的名义进入,也仅仅才五十人。”
  “原来如此!”
  敬武皇帝是魏朝的末帝,颇想有番作为,整顿内政,可惜虽然有心,但此时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不想还有这番策划。
  应国三年上贡,很是恭敬,使者也是土著野人,不想实际是魏人控制,只是时间已过去四十年,怎么保持对大魏的忠诚?
  曹易颜可不相信,没有布置,会保持忠诚而不是独立,正寻思着,身后突有人跑过来,单膝跪倒,禀报:“殿下,有牛车靠近,被我们拦下,说是知道您在这里,与您曾有约定,现在就要见您……”
  曹易颜就是一挑眉。
  来人都不必问,就凭着对妖气感觉,定然就是天机妖了,但才刚刚见过面,怎么它突然又来见自己?
  “这收尾就交给你,我过去见个熟人。”曹易颜对青年说,就朝着牛车所在的方向行去。
  路上,似是感觉到了什么,喃喃:“它怎么想见我?难道是出了什么变故?”
  第421章 青囊诗
  京城·百花坊
  京城是天子脚下,来往官绅学子不知凡几,富甲一方商人更来来去去,每年来几次大有人在。
  而青楼楚馆,就因这些人的一掷千金,而分成三六九等,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这其中一等,不仅是地理位置、内部环境好,里面的姑娘美丽且多才多艺,更背后都有着在京城也算得上保护伞的后台。
  百花坊就是这样一处销金窟,位京城繁华地段,离齐王府不远,临街有三层,别看只是三层,在这京城内,因着有着皇宫,有各个机要衙门,皇宫外建筑,除非是特许,否则最高也只能是三层。
  但三层的百花坊却占地面积颇广,从前门进去,要想在里面转上一圈,怕是都要费些时候,更不用说,进去后,每走几步都可能被千娇百媚的女子给勾去了魂魄、绊住了脚。
  这等人气十足,来往者众,甚至不追究真正身份的地方,最适合收集情报,也十分适合与危险人物在于京城内碰面。
  尤其是妖族时,这青楼楚馆也可以遮挡一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此时三楼,一间百花坊开业至今就不曾让外人进来的房间内,齐王正呆立在窗前,望着楼下车水马龙,表情凝重。
  房间内还有着刚刚交谈不顺而留下的气息,凝聚彼此都有的不愉快。
  “来人。”突然间,齐王转过身,喊了一声,门外立刻有一个青衣人进来,恭敬低头:“王爷。”
  “去,将收集的特别存着一叠书跟文件,送到这里。”齐王面无表情吩咐。
  青衣人立刻应是,悄悄又退了出去。
  等候的过程中,有一个少女进来,恭敬给齐王上了茶,又安静退了下去。
  有喜欢一掷千金捧花魁的人就会认出,这少女正是去年时曾得过花魁的百花坊后起之秀,平时清冷又多情,琴棋出色,虽无法与真正才子才女相比,但在青楼楚馆的圈子里,绝对算是出类拔萃了。
  可在齐王面前,安静恭敬,与普通丫鬟别无两样。
  齐王只是眼皮一扫,也没了动静,安静的喝茶。
  齐虽也喜欢美色,但从小就是皇子,现在更是王爷,一直享受都是最好一撮,女人自然也是。
  王妃出身世家大族,侧妃出身同样不俗,就是有着名分的妾侍,也都是至少七品官的女儿,像这种青楼女子,他是从不会多给一个眼神。
  但对外,他有着豪爽不会拒绝美人的名声,与权贵没有两样,靠的就是常来这百花坊。
  除了少数人知道这是齐王的产业,大多数人都不知情。
  更不要说暗道了。
  齐王府本是前朝王府,赏赐给了齐王,是齐王找到了记载,查明了暗道,才在暗道出口处建了百花坊。
  “王爷,东西拿来了。”又过了一会,脚步声重新传来,门外响起了刚才离去的青衣人的声音。
  齐王令其进来,等东西都放在桌案上,挥手令其下去。
  “该不该与它合作?”齐王的眼中闪过烦躁,强迫自己坐到了桌前,翻起这些其实早就看过不止一遍的书籍跟文件。
  这些都是他在成年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后,吩咐人四处搜集而来,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妖族为了显示诚意,送到他手里。
  他不知翻看过一次,可每一次给他的感觉都不一样。
  为了不影响本就不算稳定的情绪,现在他尽量很少去触碰这些东西,但今天见过了妖族的使者,齐王心情又再次翻腾起来,他必须要找什么东西来给自己平复一下心情,不然,怕是难以下决定。
  相关的书籍,有的是前朝的正史,有的是野史,有的则一些人自己私藏的祖上所写的手册日记,现在被齐王快速的翻看着。
  因看过不止一遍,有些他想要看的内容,都不必细翻,就能很快翻到。
  “龙君与魏世祖皇帝,到底是什么关系?”翻到了龙君部分时,哪怕看过不止一次,齐王依旧忍不住又翻腾起这个念头。
  “有野史传,现在蟠龙湖水府的龙女,是前朝那个皇帝与龙君所生,如果是这样,谁为男,谁为女?难道魏世祖竟是女扮男装?不,这不可能,那就是龙君是一头雌龙?”
  怎么想,都觉得两个可能都不可能。
  齐王是哪个都不信。
  蟠龙湖水底的龙女,更可能和前朝皇室没有血缘关系,放出这种风声,应该是当时对前朝不满的人造谣了。
  毕竟,这种艳闻,虽因着前朝时龙君龙女都算是神,算给当时的人间帝王渡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但号称千古一帝的皇帝,却未必乐意自己执政带来的风调雨顺、四海太平的基业,却被人安上了“卖身求治”的帽子。
  “不过,最离奇的,还是青囊诗中关于前朝的臣妾夺权的预言。”手指敲着其中一份文件,齐王眼神中闪过复杂的情绪。
  垂眸再看这一段预言时,仍不免觉得在气运与命运之下,就是人间帝王,也不过是蝼蚁一般。
  “石榴漫放花,李树得根芽。宫中雪三尺,臣妾得天下。”喃喃念诵着这预言,齐王想到了前朝纵然得了这四句,仍最终被灭了国。
  “这预言,若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很容易就走偏了。”
  “前朝时,因预言臣妾有夺权称帝之意,杀了不少妃子,但凡聪慧有才或武将人家出身有着兵权支持的,无论是否有子嗣,先后被病逝了五六人。”
  “这还是多年陆续被病逝的,好歹披着一件遮羞衣,而前朝著名的冷宫天火案,几乎就撕下了面具,至今众说纷纭。”
  当时二妃纷争,各执一词,因都是宠妃,互不相让,竟然最后闹到了皇帝面前,结果二人都被皇帝一怒下打入冷宫,目的是令她们自省,不久后,就有一场大火半夜骤起,无法泼灭,将冷宫烧成了灰烬一片。
  已被太后求情准备答应将这二妃放出的皇帝顿时大怒,令人彻查,结果牵扯出贵妃以及德妃、兰妃多位妃嫔。
  这几位妃嫔皆被赐死。
  虽证据确凿,让人无可指摘,可关于这些妃嫔皆是因预言一事被皇帝所杀的传闻,却一直都没在暗中停歇过。
  哪怕因此杀了一批人,可还是无法禁了这流言。
  第422章 有点心寒
  “这青囊诗的作者是谁?”
  齐王其实也倾向于这传闻是真,前朝皇帝因忌惮自己后宫出身的几个妃嫔,故而设局,推波助澜,让她们先内斗,随后趁机降罪。
  “却不想,前朝的皇帝杀了这么多妃子,宫中雪三尺,臣妾得天下,我姬姓还是得了天下。”
  “所谓的臣妾,就是姬这个字罢了。”
  齐王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着自己家族得了天下的天命感,又感觉到,就算是身是帝王,在天命下也微不足道。
  青囊诗哄动一时,因预言皆谈言微中,降此诗者,开始时还有道门的人认领,然后皇帝大怒,一时血风腥雨,死了不少道人,还派侍卫密查来源,顿时无人敢认领了。”
  “可还是姬姓之人,灭了魏朝。以这情况来看,这个流传下来的预言,倒有着神异,传闻说作者有天仙道果,能预知三百年,实不可谓为无稽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