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528节
折子就把当时的事情说了,当然字里行间充满被刺杀的惊愕委屈,哭诉一番,请皇帝为其做主。
相比下,顺天府折子,虽也是说了这事,但更谨慎客观,只描述,没有感情偏向,没有任何结论。
这也正常,涉及到亲王遇刺,这种事,哪一次发生不是预示要有大风暴到来?更别说现场还抓了齐王的人,齐王还偏偏在此之前与代王有仇怨,这事闹到现在,顺天府府尹怕已经头痛欲裂了。
最奇怪,也最无懈可击的是,代王的折子,自然满是愤懑,请皇帝严查,只是虽怀疑了齐王,却更怀疑是淫祠恶党反扑,并没有咬死是齐王。
马顺德遗憾,心想:“要是代王咬死是齐王,咱家还可以说代王有别的心思,趁机打击齐王。”
“代王要是只字不提齐王,看似宽宏,其实就是心有山川之险,更触犯了皇帝的忌讳。”
“就是现在,什么都抓不住。”
马顺德知道皇帝英明,他能想到的事,皇帝不可能想不到,于是小心翼翼说:“皇上,京城之内,竟然有刺客悍然刺杀亲王,丧心病狂莫过于此,奴才觉得,非彻查严查,不能正朝廷之威……”
这本是套话,只是皇帝听了,却有了反应。
“你说的对,那就彻查吧。”皇帝淡淡说,目光一闪,突然又问:“代王,已经破了多少神祠寺庙了?”
第931章 成了灰烬
马顺德吃惊看了皇帝一眼,随即垂下了眼睑:“连刚刚处理的玉蟾庙,已有十六家了。”
每每想到这数字,马顺德也忍不住头皮发麻,十六家,这可不是十六家作坊,更不是十六家酒楼,这是十六家神祠!
能在京城盘踞多年的神祠,就算势力最弱,也不容小觑。
何况代王处理神祠,完全不是柿子找软的捏,而是真能列出罪状,按罪大罪小处理——这些哪个好相与?
说不定几个信徒不少却更安生的神祠,被处理了都没有这十六家神祠麻烦。
代王的胆子实在大!
连自己也要赞一声,了不得!
马顺德心中佩服,代王简直是不要命了,到底真凭着一腔热血,还是别有倚仗?
怎么想,都觉得除了皇帝,再不可能有更大后台。
可皇上对代王的心思,怕也很复杂,代王放开胆子做了,将来未必就能得善果。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许,代王还是年轻人?
马顺德脑海中快速闪过这念,却又觉得不对,只是低首等待皇帝命令。
皇帝听了,默然良久,眸子在灯晨烛下闪着光,倏然间又黯淡下来,说:“代王肯用心办事,勇于任事,朕心实慰,所求的敕封,朕岂能不许?”
说着,就向外去,马顺德忙上前搀扶,触手冰凉,带着老人特有的体味。
“朕老了。”
感受着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想到丹药迟迟没有开炼,皇帝眸中闪过一丝阴郁,难道在朕死前,都看不到丹药炼成?
皇帝最近几日尤其缺乏耐心,一想到这事,脸上肌肉都微微抽了下,抵达了侧殿,示意马顺德松手。
给皇帝准备早膳,自然丰盛,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落在皇帝的眼里,却毫无胃口。
勉强喝了一小盏羹汤,就放下筷子,示意撤下去。
“去书房。”皇帝说。
马顺德忙应声,陪着皇帝往御书房去。
马顺德到这里不知多少次,此时换了身份仔细审量,回廊过道,一重重门前都站着宫女。
御书房,明黄重幔,书架错落有致,躬身侍立着太监,御案上折子已经叠了上去,笔墨伺候,只是与普通人不一样,蘸的是朱砂。
“这是朱笔。”马顺德目光火热,这是皇帝批阅奏折、御览文件时用的笔,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而擅用,就是矫诏,依律就得处死。
可以说朱笔一动,万万人生死荣辱就在一笔之间。
这批折子是从内阁递来的,今日不是上早朝的日子,可皇帝依旧要办公。
因眼睛花了,看久就看不清,马顺德这样伺候的大太监,还要负责读折子,别看似乎没什么权,可能混到这一步,就基本可以操纵很多事。
以往吩咐处理这些事都是赵公公,现在也终于轮到自己了!
正寻思着,听见衣服沙沙,忙收神看时,见皇帝却没有立刻入座,在屏风前站着沉思,连忙低首,心里却有些焦急。
良久,皇帝慢慢踱着,口中说着:“有旨录。”
立刻就有一个太监熟练援笔在手,等着皇帝下旨。
皇帝沉吟:“代王年轻,朕本以为,要学得几年,但现在勇于任事,不计毁誉,朕却甚有惊喜,此不可不嘉。”
“清园寺原本有嫌疑,有些罪有,有些是捕风捉影,但辩玄现在尽心办事,前罪不但可消,尚有奖赏,可赐禅师之号。”
“尹观派功劳也不小,但已有册封,可多赐一匾。”
太监行文极速,皇帝的话落音,墨淋漓的草稿已写好,小心吹了吹,双手捧给皇帝,皇帝细看,修改了几个字,点点头入座,开始阅读奏折,头也不抬说:“抄录一份,盖上玉玺,等会你去传旨,吩咐顺天府严查代王遇刺的事。”
“是!”没有轮到真正读折,马顺德有些失望,不过这也是正差,答应一声,就退了出去,圣旨要拿到手,还要等会。
“加封禅师,赐匾?”出了大殿,干儿子忙上前殷勤服侍,伺候马顺德吃了些东西,同时也听马顺德提到这事,小太监顿时惊讶不已。
“看来代王在皇上心中还是有地位,提了就能成功!”
“你小子懂个屁!”马顺德有点恨铁不成钢瞪了一眼。
“求干爹教诲!”小太监忙顺杆爬,求教。
马顺德见此刻只有两个,也无旁人,但也恐被人听了,只说:“你只需记得,帝心难测,咱们做奴婢的,只需好好侍奉皇上即可,多想多说,都可能让你掉了脑袋,懂了吗?”
小太监一吓,忙说懂了。
“行了,咱家也该出宫了。”刚喝完一笑盏茶,圣旨就到了,马顺德估摸时间,就起身。
“也不知姓赵的老狗,是不是正躺在榻上等死,算了,回头有机会,倒要去探望一次。”
几乎同时,一处皇城的院落,宫女行走无声,正院一间卧房,才被马顺德念叨的赵公公,正背靠软垫,看着手里两份折子。
他虽看起来带着一些病容,没有马顺德想象的憔悴,折子被仔细翻看,看完,一时没有说话,只在心里暗叹了一声。
“十六家神祠,代王您得罪了这些人,该如何收场?”赵公公暗暗叹着:“朝廷必有褒扬,但必种祸不浅。”
这样多神祠被处理,得罪的人实在不少,莫看代王威风,仿佛任何一家神祠都没有反抗力量,这是因皇帝还用得上代王,神祠的事情处理完,就不一定了。
无形中,代王急速上升之势,就被自己打断了。
“这姑且不说,代王请功,道梵两家得了好处,以后不知道要怎么还。”
“干爹,咱是不是干点什么?”正沉思着,小太监没忍住,终于问出口。
赵公公盯着看了一眼,说:“咱家待查之人,本来就身有罪责,一切由皇上决定就是了!”
小太监还想说的话,被一眼隐藏着的阴冷直接吓了回去,忙低下了头:“干爹说的是!”
“把火折子拿来。”赵公公抬头说。
立刻小太监将火折子递给,赵公公将两份折子一点点烧了,眼看烧掉了大半,才扔到铜盆里。
“蓬”一下,冒出了火焰,剩下的纸片成了灰烬
第932章 封赏
代王府
因今日不必上早朝,许多官员都会睡个懒觉,苏子籍也不例外。
一觉醒来就已是辰时,夏日辰时,天早亮了,起身时,就是身侧叶不悔还在继续睡着,但不悔是有孕在身嗜睡,苏子籍觉得自己是骤然放松睡意沉。
轻手轻脚出去,让人备了热水、毛巾以及漱口之物,毛巾雪白,在滚烫的热水里走了一波,按在脸上,十分醒神。
原本的疲惫困倦,随热毛巾敷脸一会,都一下子飞走。
漱口后,用了早膳,就听到了外面脚步声,就见岑如柏和文寻鹏过来,一笑,到了走廊。
外面下了细雨,秋意渐浓,苏子籍笑:“天气炎热,到现在终于下雨了。”
岑如柏一笑,说:“下雨了,再下几场,天就凉了,大王和王妃,也可以过些清凉日子了。”
“这说的是,不悔辛苦,又怕冰镇伤了身,连冰也不敢用,实在辛苦,现在就好多了。”苏子籍说着,一转眼,就看见文寻鹏不说话,似乎在沉思,不由笑着:“文先生,想什么呢?”
“大王,臣在想,昨日和简先生起草的折子,不知道有无错漏,神祠方面,是不是要缓一缓。”
苏子籍不由失笑:“这折子我看了才递上去,折子写的很好,没有错漏,要是我预料的不差,皇上必有褒奖。”
这样说着,苏子籍含着笑,心情很好,说着:“神祠方面,是可以缓一缓,等我再想想。”
其实,文寻鹏的话,前面是假,缓一缓的劝谏是真,自己连干了十六家神祠,信徒波及百万人,虽说民意尚轻,但这样多,也极是可观,对自己大是不利。
可自己要的,就是这个。
自己连连下手,所战尽胜,不但鲁王出局,就连齐蜀都暗里削去不少,虽天衣无缝,没有证据,可这声势,在皇帝的棋盘上一衡量,就有些出格了。
皇帝未必属意自己,就算属意自己,也希望和诸王平衡,而不是自己渐渐脱颖而出。
这次神祠的事,本是皇帝丢给自己的黑锅,自己大大方方接了,雷厉风行,得罪了这样多人,凭空自削了声势气数,皇帝知道了,想必心里贴切,自然会安抚给赏。
可皇帝怎么想到,自己文心雕龙大成,却可借事传播自己名声,按照自己的观察,虽得罪了不少百姓,可在士林官员之中,不说声闻天下,至少也誉名渐升。
“为什么原本世界,只有李世民可以有玄武门之变?”
“实是秦王之功,闻名于朝野。”
“要是没有这名,就算成了,也是乱臣贼子,百官很难接受。”
“我是想太平成太子太孙,但真不成,就需要李世民这样的名声了,这就是提前铺垫。”
“更不要说,抄家所得典籍,使我道行日进,炼丹更是进步不小。”
才寻思着,管家匆忙前来,躬身:“大王,宫里来天使了,是来宣旨!”
大概是来宣旨的是陌生面孔,管家有些紧张,忍不住想到了前鲁王曾经遭遇过的事,有些担惊受怕。
苏子籍起身:“香案都摆了吧,去不悔处叫醒。”
叶不悔必须有人去通知,没办法,遇到来宣旨的事,虽很大可能与叶不悔这位王妃无关,可有关,人没到,就是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