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545节
“哪怕我的密道,是前朝国公逃生之绝密地下通道,也未必安全,更难直接出城。”
这就是皇权,一个念头起来,无数人为这个念头去奔波。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天子若起了贪念,又何止是伏尸百万?再严重的事都可能发生,只看皇帝所贪的是什么了。
思绪翻滚,苏子籍捏着手指,想着一会见到皇帝该如何谢罪。
“不管怎么样,态度得端正。”
“要争取些时间。”
外面,秋风瑟瑟,一片乌云遮住,远处有古怪的鸟叫声传来。
行在牛车左右的王府侍卫都忍不住打了个冷战,总觉得这段时间以来,京城内的气氛一日怪过一日,往日自己这样魁梧汉子夜里在荒野赶路也不觉得害怕,可现在行在路上,明明身旁有着同伴,却还是忍不住觉得阴冷难耐。
“前方何人?”不远处有人巡逻,看到有牛车和骑士朝着皇宫行来,立刻出声询问。
为首的侍卫忙说:“我们是代王府的人!我家王爷要入宫!”
“代王?”几人走过来,一看果然是代王府的标识,忙行礼让开一条路。
车里的苏子籍在牛车行过几人,就听到后面的人暗松一口气,其中一人压低声音:“最近也是怪了,有时看到街上走人,走过去查问,却发现连个影子都没有,那人竟不翼而飞!也不知是不是眼花了,哎!感觉是多事之秋啊!快些巡逻完,我们好早些回去!”
“多事之秋?”苏子籍随着牛车缓缓行驶,身体微微摇晃,但思绪比刚才更清醒了。
“龙气如日中天,未有衰弱之相,可鬼神日益苏醒。”
现在出现的这些其实还只是小事,以后争嫡出现大乱,京城乃至国家,一些魑魅魍魉就会跳出来了。
尤其是灵气复苏……
想到这里,苏子籍目光一寒,又被他立刻压了下去。
“现在还不是时候……”
牛车很快就抵达宫门口,宫门还没有下钥,但宫灯已经点亮,六个侍卫,腰牌佩剑站在门口。
直到宫门辇道旁,下了车,侍卫也不阻挡,问了来意,就有小太监赶快进去通禀,大概一炷香,侍卫带个有品级的太监回来,太监朝苏子籍行礼:“王爷,皇上宣您入内。”
苏子籍点头,从牛车里取出一个小木匣,就迈开长腿向里去。
跟着他来的侍卫都只能与牛车一同等在宫门外,太监看了看苏子籍手里的木匣,有些为难说:“王爷,这是……”
宫禁最严,代王亲身入内不搜索也就罢了,带木匣,要是有凶器或别的违禁物就不好了。
“里面是本王要献给皇后娘娘的经书,是本王亲手抄录,不是别的东西,你放心大胆些!”
苏子籍解释的同时,也打开木匣子,让太监看了一眼。
太监盯着看一眼,发现里面的确不是凶器,这才放了心,笑着:“奴婢自是信王爷的,王爷,请。”
说罢,径直穿过甬道向北,沿途带刀侍卫钉子一样站列,远远看见巍峨矗立的殿宇,在汉白玉石阶上,苏子籍暗舒口气。
这时天已微黑,暮色中细雨丝丝,宫人正在上宫灯,皇帝靠椅坐着,单手撑额,大太监马顺德正在柔声念着奏折。
“禀皇上,代王已到殿外。”这时,刚才领旨出去宣代王入内的太监折返回来,跪在地上,向皇帝禀报。
马顺德顿时停下,皇帝用手指了指:“继续念。”
又对地上跪着的太监说:“让他进来。”
等苏子籍从殿外进来时,听到的就是马顺德正在读着折子。
“咦,马顺德竟然能代读折子?”苏子籍心中一惊,太监能代读折子,就往往能成为真的内相,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垂首站着安静等着,直到马顺德念完了,苏子籍才上前几步,向皇帝行礼。
“孙臣见过皇上。”
“你来,可是为了朕命你闭门思过的事?”皇帝晃了晃手,马顺德放下奏折,后退几步,垂首站在了一侧。
面对皇帝开门见山的质问,苏子籍没有解释一句,而是直接俯首谢罪:“皇上,孙臣前来,是为了谢罪。”
“都是孙臣管辖不严,使下人把书籍移到府内,辜负了皇上的信任,皇上的责罚,孙臣心服口服,自当闭门思过,不敢有丝毫不满。”
“哦?”本以为苏子籍是来解释,没想到一句解释没有,直接俯首谢罪,态度很好,这倒让皇帝的神色一动,神色有点缓和了。
无论自己申饬到底是为了什么,代王这样的反应,还是让他觉得满意。
作为一个已经衰老的皇帝,哪怕依旧大权在握,但对年轻子孙的警惕却与日俱增,他就像是一头被群狼环绕的年迈老虎,虽仍是百兽之王,却是不敢有所松懈。
第962章 经书
皇帝登基二十年,许多事都看破看穿了,现在其实已不怎么在乎儿孙品性和才干,就算要立太子,也只有一个,余下只要能老实听话,为自己所用,就是好皇子皇孙!
本来皇帝还想剥夺了代王的兵权,现在看这态度,又觉得将兵权留给代王也不错。
齐王跟蜀王两个孽子,若得了兵权,可未必有代王这么乖顺听话。
打压下代王可以,但代王根基浅薄,剥了兵权,可没有办法和齐王跟蜀王相互牵制了。
“你知道错了就好,朕念你是初犯,不打算深究,你思过后,朕还会重用你。”皇帝把手中茶碗慢慢放下了,神色淡淡。
“孙臣定会牢记皇上教诲,在家中思过!”苏子籍再次磕首,恳切回话,说完,又微微抬眸,有些迟疑看着皇帝:“皇上……”
因着苏子籍之前的表现让皇帝还算满意,皇帝就直接说:“你说!”
“本来孙臣每月都会例行拜见皇后娘娘,现在思过,岂能再去打搅?这里有孙臣手抄的经书,还请皇上转交。”
说着,就将刚才放到旁的木匣递上。
马顺德忙紧走几步接了过来,先打开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问题,才双手递送到皇帝跟前。
皇帝见里面只放着三册,应是一本经书用三册空白纸卷抄写的,随手翻了翻,的确都是手抄的经书,内容常见,并无离奇古怪之处。
代王能有这份孝心,皇帝自然更是满意,笑着:“朕答应你了,你且出宫去吧。”
“孙臣告退。”苏子籍这才恭恭敬敬后退,直到退出了殿门口,才转身离开,这时宫内已宫宫点上了蜡烛或灯笼,灯火辉煌,光下侍卫还是钉子一样站在丹墀上。
只扫了一眼,苏子籍就沿着甬道回去,终于暗吐出一口气。
“京城气息有些斑驳,皇宫内还丝毫没有变化,可见再是灵气复兴,尚改不了大势。”
“只是,朝廷未衰,皇帝却未必。”
苏子籍似喜似忧,蟠龙心法20级,虽然说法力必须苦熬,一点点积累,可感知自然非常敏锐,能感觉到了变化。
皇宫法禁处处严谨,并无破绽,可苏子籍却敏锐的感受到繁盛内的衰败,衰败来源于皇帝。
“小还丹,效果不明显了。”
难怪老皇帝如此迫不及待,再不炼制大还丹,怕很快就要撑不住了。
“你怎么看?”看着代王远去,皇帝先是缄默不语,沉默了会,随后朝着一处问着。
马顺德微微一惊,朝着方向看去,就见屏风后,转出了一个老太监。
这老太监看着陌生,年纪也不小了,脚步却还轻盈,到了皇帝跟前,拿起经书仔细翻了一遍,查看着痕迹,过了半饷才禀告:“皇上,这三册都是普通手抄经书,一字不易,并没有改动,纸上也无隐语和药水。”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米汤写字,然后用碘酒一擦就会变蓝,以前是绝密,现在早有应对的章程,别的不说,单是这米汤痕迹,其实如果专门检查,不用碘酒就能看出痕迹。
“那就好,看来代王是纯孝!”皇帝点了下头,随便点了个太监,说:“送经书到皇后处,就说是代王为她所抄的经书。”
被点的太监立刻应声,捧着装有经书的木匣退了出去。
老太监也躬身后退,没入到黑暗里。
看着这人“消失”不见,马顺德忙垂首继续站着,不敢露出丝毫的惊疑。
这老太监也不是神秘之人,在马顺德刚从小太监往上爬时,就已是大太监了,比被他压下去的赵公公资历更深一些,据说还身具武功,领导着宫内一支隐秘力量,但马顺德也从没见过此人动手,后来就很少再看到,原以为不在京城,没想到不知道什么时竟回来了。
皇帝竟连他都瞒着,暗中调回了这样的老太监?
想到这里,马顺德真是心里发寒,觉得帝心难测,皇帝果然多疑!
此时此刻,皇后正在对镜卸着珠钗,没用宫女动手,自己一下一下往下卸着,看着铜镜中渐渐变得素净起来的自己,不由怔怔。
“老了,红颜不在了啊!”
细微的皱纹已经在,往昔的明眸还好,照样眸光如水,但水到底有多深,却就不足外人所知了。
“皇后娘娘,可用晚膳?”朝霞低声问着。
皇后眸光微瞥:“你们去吃吧,本宫没有胃口。”
“娘娘,要不,还给您上一碗胭脂米熬的粥?”朝霞劝着,刚才听见了消息,皇后的胃口就有些不好了。
不想让身边人担心,皇后想了想,就说着:“罢了,就上一碗,免得你们一直在本宫耳边念叨。”
朝霞一福礼,就通知灶上熬了胭脂米的粥送上来,才说着,外面急匆匆进来一个宫女,向皇后盈盈下拜:“见过皇后娘娘,娘娘,皇上派人来,说是替代王送了东西给您。”
“代王没来?”皇后微微一怔,问。
问完了,又嗤笑一声,说:“看我,竟糊涂了,皇上才下了旨意让代王闭门思过,代王如何能来见本宫?让人进来吧。”
片刻后,来送东西太监进了内殿,没敢往皇后脸上看,只敢目光垂地,恭敬拜下:“奴婢见过皇后娘娘。”
“你来送代王的东西?”
“回娘娘,代王虽不能来见您,却特意送了亲手抄写的经书给您,实在是孝顺。”太监赔笑说着。
“哦?”皇后这时已从宫女接过转递来的木匣里经书,初时也不以为意,之所以翻看着,不过是因这经书乃是代王亲手抄写,代表着孝心罢了。
“字不错,代王的字,怕是诸王都难以比喻。”皇后也识货,代王的字,看起来比宫内收藏的名家字帖都更胜一筹,让人看了就赏心悦目。
才翻了几页,她的目光突然落在了一行字上,手就是一顿。
心里虽翻滚着,皇后面上丝毫不变,随手将经书放回到木匣里,让宫女捧着,她则面向这来送东西的太监,淡淡说:“你倒会说话,来人,赏他十两银子。”
“回去告诉皇上,就说本宫很喜欢。”
第963章 杀父杀子
“谢皇后娘娘!”太监忙谢恩。
亲王一年也不过一二万两收入,新平公主受皇帝宠爱,特旨赏官当一座,租铺面房间六所,庄园一座,官房租库生息银等,年入不过七千。
十两银子对能出入宫廷的大太监来说很少,对中等太监已经算不错了,再说,这是娘娘赏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