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568节
皇帝用的铜镜,自然是光可鉴人。
他仔细看着,变化似乎不大,不,不仅是不大问题,而是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
别人也盯着看,这时也顾不上盯看是否造次了,赵公公跟马顺德的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皇帝看上去的确轻松了一些,脸上也有血色,可看着吞下一整颗,反没有赵公公吞下半颗灵验,论起效果来,也许仅仅是小还丹?
皇帝心里烦躁,暗想:“难道这两颗丹药一真一假?被试药的那颗是真,朕吃下的这颗反是假的?”
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皇帝这样想着,就盯了一眼赵公公。
赵公公心里也咯噔一下,他已提前做了准备,可也架不住出现这事。
如果只有他试药的丹药是真,就算已用玉刀切了一半,只服用半颗,只怕也要被皇上记恨。
马顺德倒心里高兴起来,赵公公若是因这半颗丹药倒霉,就可以彻底将它按下去,不用再有担忧了。
别的不说,皇帝不年轻,你赵公公年轻了,皇帝看着,心里会不厌烦?
那就再也没有翻身机会了。
才想着,皇帝细细想了会,目光又落在黄绸包上,看见了上面印泥,心一动,就问:“这东西,你没有拆开检查?”
俞谦之忙躬身回话:“皇上,这是帝陵遗宝,臣何敢私拆?臣见了,立刻就密封,有随军校尉可证。”
第1001章 欲延天数
“卿办事尚属用心。”皇帝听了,瞥了一眼俞谦之,起身两步,望着殿外略一沉思。
毕竟当久了皇帝,先前是心中火热,现在稍冷静些,自然就并不过于急火拆开,只是细想。
俞谦之这人还算识趣,还能继续用,而且此人既是道士又是儒士更是文官,可所谓的三教合一。
皇帝露出了一丝笑意,这等三教合一之人,其实最没有根基,谁也不把他当自己人,可用。
俞谦之敏锐感觉到皇帝看向自己看了一眼,忙恭敬垂头等候,心里却也不慌。
就算是皇帝真的询问随军校尉以及周围人,也必会汇报自己只看了一眼就立刻封上了印泥。
可是,皇帝毕竟只是皇帝,哪知道法玄妙,可凭着字迹轮廓,能“凭痕识字”,里面内容,已经大体洞察了。
“拆了吧。”皇帝坐回了椅上,淡淡的说着。
“皇上,奴婢来伺候!”马顺德不想让露脸的事都给赵公公抢去,皇帝话音刚落,他就立刻上前一步,主动请缨。
皇帝没有反对,淡淡看了一眼,马顺德就懂了,赶了上去,就听着俞谦之提醒:“马公公,这些可能是百年之物,容易损坏,还请小心些。”
“奴婢给皇上办事,自然小心着呢!”马顺德不快的看了一眼,这不是在给自己上眼药么,回了一句,注意力都放在黄绸包上。
就见马顺德别看长得一般,手指灵活,三下五除二,就将黄绸包给小心翼翼打开。
他没看到的是,赵公公垂首站着,在马顺德过去时,就抬眸看了一眼,带了点怜悯,此刻更暗暗摇头。
黄绸包只是用印泥封着,马顺德先小心翼翼将印泥启开,等黄绸包一层层打开,就露出了里面一个小册子。
封面有些泛黄,但轻轻一碰,整体还很结实完整。
马顺德双手捧起小册子,翻了几页,确定册子上没有害人的玩意,这才走回来,双手递上。
皇帝看了看,才接过来,坐在龙椅上,慢慢翻看。
小册子薄薄几页,最前面的几页只写着一些丹经,皇帝这些年也对这些东西有所狩猎,这么看着就有点失望。
不是说这册子内容不精深,但天子有排山倒海之能,皇家经库何书不可求?这些内容也没有脱离先前的窠臼。
要是后面的内容也都是这样,那这小册子也就没什么值得自己在意的价值了。
皇帝漫不经心看着,又翻了几页,才微微挑了下眉。
“果然如朕所料,这里面的确记录了大还丹的丹方。”
“不是残页,是完整的一张丹方。”
因早就预料到了,加上之前得到的残页也被修补过,皇帝就算是此时看到了大还丹丹方,也并没有露出震惊之色。
“与朕派人修复的丹方,大体上没有太多差异,就算有,也是小节,不过朕终不是炼丹士,还得派人仔细研究下差异,取长补短。”
想着继续慢慢翻着,直到翻到最后一页,突然之间皇帝眼神一凝,心中一慌乱,目光下意识扫过了四周。
久为皇帝,却立刻镇静了自己,只是皇帝自己心里清楚,指尖竟然微微颤抖,定了定神,才继续看去。
“大还丹已成,与普通人服食,尽得延年益寿。”
“却与帝者无益。”
“道录司及御菀司商讨,议之,或天子之寿,关系天命,多延一岁都是逆了天数。”
“欲延天数,唯有取之天寿。”
这话说的含糊,可老皇帝本是日夜寻思,看见这句话,心里就轰然一声,顿时又涨红了脸。
其实也许皇帝潜意识里早就知道,只是不肯承认,现在这一句,皇帝立刻醍醐灌顶,顿时豁悟,一瞬间,呼吸都一顿,过去一直存在的不解,似乎尽数雪化冰融,只是才一细想,紧接着就是脑袋嗡一下,眼前几乎一黑。
“皇上!”
赵公公惊呼,他就在一侧,看见皇帝身一歪,立刻手疾眼快以自己的身体驮住了歪倒过来的人。
俞谦之更箭步流星地过来,小心翼翼扶住皇帝。
“皇上?皇上?”
“快传太医!”
老皇帝突然晕眩,殿内顿时大乱,各人乱成一团,赵公公却还一片清明:“不许喧哗,谁敢喧哗,我就重重处置——悄悄传太医来,不要声张。”
“还有,先前有着六明水,针对急症极效,快取来给皇上用。”
皇帝其实没有大事,被扶到了榻上,喘息一声,睁开眼看了看,点了点首,接过了一个玉瓶抿了口,躺在榻上,渐渐恢复了颜色。
“太子。”
不必深思再思,皇帝已坚信不疑,慢慢喘着气,闭着眼,一刹间,太子的面孔一下子浮在眼前,杀太子时,汇报过来的时节,是个细雨迷离的黄昏,皇帝还记得自己的心在痛……
已过去二十年,过去平时偶然寻思,也变得轻烟一样,可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取之天寿”四个字,又浮现了一幕幕,每一幕都是锥心刺骨,让他痛苦不已。
耳畔响起的声音,皇帝已无暇顾及,只想就这样安静待一会。
马顺德因速度慢了一下,没有挤到老皇帝的身侧,不过他也没闲着,一过来就接住了掉落的册子,甚至因接得匆忙,还翻开了几页。
正捧着册子,眼巴巴往皇帝跟前凑时,皇帝闭着眼的突然睁开,就死死的盯住。
“大胆,谁叫你捡的?”
这一声呵斥,有些有气无力,但皇帝此刻脸色十分难看,眼里也带着寒光,着实吓人。
马顺德头也嗡了一声,瞬间汗透重衣,扑通一声跪下了,连连就是磕头。
“奴婢知错,奴婢知错!奴婢以后再也不敢了!”
赵公公站在皇帝一侧,仔细观察一下皇帝的神情,又看向了俞谦之。
就见俞谦之一脸恭谨,却并不意外,赵公公心就是一凛。
“皇上这反应,这册子必有大机密处,连我等贴身家奴也不能窥探丝毫。”
“马顺德此举犯了大忌了,怕不用我再动心思了。”
“这俞谦之方才说不曾私下拆开看过,可观神情,却像早有预料,其心实是不可问。”
第1002章 唯有取之天寿
大殿内此刻寂静得只有砰砰砰的磕头声响起,皇帝看着已磕头见血的马顺德,没什么表情冷声:“行了,滚到一边去!”
“以后朕不说,你这奴婢,不许翻动朕的折子和文书!”
“奴婢谢恩!”马顺德这才松了口气,忙爬起来远一些侍立,脑门上全是血,也顾不上,只有劫后余生之感。
而老皇帝闭上了眼,似乎是静慑,众人都不敢言声,只用余光悄悄打量着皇帝。
不得不说,今年以来,皇帝越发瘦,满脸都是皱纹,显是真的老了,而皇帝却不理会这些,喉结动了一下,已经昏昏欲睡,可又睡不着,恍惚之间,皇帝似乎站起来要散个步散散心,于是就下榻,出了门,却不似宫内,恍惚回了当年自己的王府。
非常熟悉的园林,沿着走廊折过假山池塘,就远远听见有人念书,声音也很熟悉。
靠近一看,就看见了太子,太子十五六岁,已长的目似点漆,正在读书,细听却是蹙眉,连忙唤了过来。
“你这是读了什么书?什么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拨尽根犹在?这等谶歌,妄谈气数,预算天命,实是可杀,你是太子,应该尽数废弃才是。”
“是,父皇……”太子神色有些黯淡,却还是问着:“那父皇,你不信天数么?”
“天数有,我父太祖高皇帝,就承受天命,提三尺剑横扫天下,建立我大郑,但是天数在天,岂能由人尽窥,这等不经不臣之书,你不可再读。”
皇帝见着太子低首,又着:“并且我大郑开国,如日东升,捐赋不重,生业滋繁,无论向哪方向迈步,都是上坡路,你我父子,只要持着小心翼翼之心,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又有啥担心呢?”
“皇上此真是高论,微臣佩服。”这时,却有人插话,一看却是个道人,自雨丝而来,足踏高齿木屐,大袖飘飘,步履从容,真有飘然出尘之姿。
恍惚间就问:“怀慧,你怎么来了,还穿着道服?”
怀慧道人就笑着:“陛下,您忘记了,我在为你炼丹,陛下虽继承大统,却天不假年,这如何能励精图治,创大郑盛世呢?”
“故陛下有诏,臣也当尽心尽力。”
皇帝若有所思,似乎记起来了,大郑立国,桐山观扶龙庭,怀慧带七个师兄弟前来,结果七人全部战死,可谓牺牲惨重,当下叹着:“你一片忠心,我是记得。”
恍惚之间,阳光洒进内殿,自己和怀慧对坐,怀慧这就奉上了一颗丹药,嫣红似血。
皇帝咳嗽了几声,仔细端详:“这丹,真的能应验?”
“皇上,臣之丹是否有效,您该最清楚才对。”怀慧笑着说着。
是啊,正是因太清楚了,知道这道人的力量,知道桐山观的力量,所以才又是信重,又是忌禅,不知自己该期盼着是真,还是假。
是真,那自己的身体就能尽快好起来,寿命能延长,才能励精图治,创前所未有之盛世。
自己真的不甘心,好不容易争到了太子,又在父皇死后继位,却只有一二年寿命。
“不满三年就崩,不就是少帝么?”
所谓的少帝有三种意思,一是新登基的年轻皇帝,二是“天子见黜者,谓之少帝”,第三就是登基不满三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