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赝太子> 赝太子 第871节

赝太子 第871节

  齐王谋反,皇帝“病崩”,苏子籍即位不到一个月,蜀王又和应国合流而反,大波屡屡涌起,朝野震动天下瞩目,可以说是人心惶惶一日三惊,其中自然少不了有人煽风点火。
  这时,内阁坚定的站在皇帝这侧,官员凡有怠慢,就停职逐个甄别,也托先帝子嗣不丰之福,有竞争力的三个成年皇子,一死一逃一贬,都成不了气候,百官渐渐平静。
  高泽处理完了事,一刻也不停,他是皇城司太监,急行入内,明黄重幔掩映,回廊过道一重重门都站着执事宫女,虽谈不上绝色,都是绰约妙龄。
  踅入御书房,这里本是皇帝处理大事的场所,帝座空着,下面书案,皇帝正在批阅,而四周八个内侍手执拂尘目不斜视躬身侍立,唯有一女竟然有小墩子坐。
  “周瑶!”
  周瑶表面看,仅仅是从三品的光禄寺卿周立诚之女,可皇城司还是得了不少密报,此女几乎不是凡人,甚至连新平公主都假托其妹,现在更有墩子坐,皇恩如此,这里水太深了。
  才正寻思着,听见纸声沙沙作响,高泽忙收神看时,见苏子籍已停止阅读了。
  “卢陵府破了啊,来人,去请内阁过来!”
  “是!”立刻有内阁出去传喻,苏子籍喝了口茶,问:“你来了,什么事?”
  “皇上!”高泽磕了头说:“奴婢这次来,是禀告二件事。”
  “蜀王府抄家已完成,这是家单细录”高泽说着,取出几张纸双手捧过来,苏子籍谋扫了眼,见“正屋7进33间;花园台楼42座;侧室1所52间;杂房130间……当铺7家;古玩铺12家;玉器店4家;绸缎店2家;皮货店1家……”
  “古铜鼎22座,王鼎18座;古剑10柄;金碗碟4288件;银碗碟4288件……”
  苏子籍倒真不怕单子有问题。
  抄家单子分成,是小说(金庸)里才有,然后许多人就以为真有,实际抄家按照制度,是几百人,甚至几个衙门相互监督,要说略有点来去免不了,要贪污几成闻所未闻。
  毕竟几百号人只要有一个告密,就立刻论死株连全家的事,根本无法豁免。
  不能贪污,能诬陷么?
  明朝有过添油加醋,企图加大罪状的事,然后皇帝办法很简单——你说某官贪污100万两,那你得缴纳100万两到国库。
  什么,一时缴纳不了,可以分期缴纳嘛!
  一口气缴纳20年,从此,再也没有官敢诬陷增加清单了(真事)。
  “总数多少?”
  “田地16541.3亩,金3351.1两,银334281.29两,仆婢和护卫426名,总价值485479.21两。”
  苏子籍听完,笑着:“50万两,我这王叔,捞的不少呀!”
  许多人总动不动百万千万两,可整个朝廷收入不过几千万两级,王府正常收入在3万两一年左右,宰相也差不多,而有天官之称的吏部尚书,大概年有1.5万两左右。
  并且王府开支大概年有1.5-1.8万两左右,扣掉了开支,还能盈余50万两,蜀王很捞了。
  抄家单子已有,高泽静静地望着苏子籍,等待处理。
  苏子籍亦知此事,端容说着:“此事仍需和内阁商议,但是朕的意见,蜀王既已废为庶人,其亲眷子孙就按庶人身份处理,姑且圈禁蜀王府,奴婢正常购物可以进出。”
  “既是庶人,朝廷自然没有俸禄,为念温饱计,姑且田留500亩,余尽没收归官”
  “金留100两,银留3000两,金银器具尽没官,仆婢减至50人,护卫仅仅只留5人!”
  高泽听了,连连顿首:“皇上之心仁孝诚敬,明恕精一,奴婢听闻,都涕泪而下,蜀王家眷,必能感恩。”
  苏子籍颌首,其实18级政治,是深刻明白,政治就是力量学。
  蜀王,齐王,都是成年皇子,有号召力,有影响力,故必须诛杀,而宁河郡…公,虽然是成年皇子,但是影响不大,号召几乎没有,贬爵就是了。
  亲王尚有顾忌之处,而两王子女就纯粹是冷炉灶,没有人会烧,圈禁就可。
  但是下代,都二三十年后,更有谁知道他们呢?
  可释放为庶人。
  齐王之孙,苏子籍为什么存念复爵,是齐王“有功”,非齐王,自己哪能登基?
  但是蜀王就没有,并且是叛国了,岂能加恩?
  真有神灵和灵魂世界,总要和太祖太宗再见,苏子籍是想留点余地罢了——不是怕,而是没有必要。
  太祖苗裔,就只剩这几人了。
  苏子籍寻思着踱步,又听高泽禀告:“按照陛下部署,史官处,以及在京京官和告仕官员,都选了人著书、写信、笔记等,甚至入葬之书都有,已经形成了陛下说的证据链!”
  苏子籍听了沉默移时,说:“办的不错。”
  还想说些,这时外面有奏报小椅来了,内阁大臣属于特许恩准令在皇城内乘小椅的人,简单的说,是小椅缚短杆,用两人舁行,自然有通报。
  苏子籍转脸笑着:“姑娘暂时就入屏风好了!”
  周瑶默不作声,退到屏风内,高泽立刻退到一侧,他本是太监,也理所当然,并不突然。
  苏子籍咳嗽一声,淡然说着:“是先生们么?不必报名了,请进来说话罢!”
  一行人入内,高泽目光看去,赵旭、何钰端、谢智、崔兆全、钱圩、罗裴入内,仍旧有路逢云跟班。
  “臣拜见皇上!”大臣趋步进来行礼,苏子籍含笑说:“不用多礼,都且坐,有份紧急军情到了!”
  说着,一份文件传递。
  “卢陵府破了!”赵旭看了,不动声色,而钱圩眉棱骨微微一颤,感念说了句:“这样快?”
  谢智也吃了一惊,说:“不想应国,竟然有天雷炮留存,难怪,卢陵府毕竟是府城,城墙不厚啊!”
  何钰端,“生而颖异,及学,目十行下,时人皆称神童”,26岁中举,30岁才成进士,现在文渊阁大学士,却完全不通兵事,神色凝重问:“天雷炮,听闻一石而击,陷地七尺,贼军有此利器,以后如何是好?”
  崔兆全也吃了一惊,但他兼兵部尚书,对兵事相对了解,一惊之后,沉吟说着:“天雷炮笨拙,运输困难,虽有妨碍,却仍旧不是大问题!”
  罗裴更仔细些,看到尾处:“应军折损甚大,或有八千之数?”
  重重吐了口气,轻松了些,甚至露出了一丝喜色。
  “陛下,贼军虽破卢陵府,折损甚大,这样打下去,怕没有几次就荡然无存焉!”
  路逢云不说话,听着大臣商议,满城百姓,数万军民,知府和指挥使殉国,提都没有提句,不过是数字而已。
  钱圩也读完了,坐直了身子,脸色显得十分庄重,盯视着纸,半晌才叹息一声:“所以贼军要屠城,一是振奋士气,转移戾气,二是威吓郡县,不要抵抗。”
  “可怜,数十万卢陵府军民了。”
  先前不说,自然无人提起,现在说了,人人肃穆,一时沉默。
  罗裴良久却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屠城是可以威吓郡县,但是也看时势。”
  “及前朝末年,山河日下,国法松弛,人人思得退路,自然可以威慑郡县,不敢抵抗!”
  “但是鼎盛时,虽前面是刀山火海,仍旧前赴后继,这是有前魏史史料明证的道理。”
  “本朝开国,如日东升,这屠杀,还吓不住人,反是倒行逆施,神人共愤,天下汹涌共讨之!”
  罗裴这些话说的声调不高,但金属般的颤音中可以明显听到隐含的震怒和不屑。
  路逢云不禁暗想,“罗裴经历军事,果然有识见!”
  “罗大人说的很是!”赵旭听到现在,才徐徐说:“要知人惊,必使人知,可以知会兵部发文,控制谣言。”
  “单纯控制尚不是事,更可以引导,朝廷天兵百万,如日东升,贼军不过数万,更有不小折伤,哪怕士卒百姓,只要明白这点,就万无降贼之理。”
  “更何况,陛下早有明旨,朝廷早有部署,各卫各军入驻各城,他们锐气正盛,却不会认输,因此就算有地方官畏惧,也难降贼!”
  “所以当务之急,是朝廷明旨论明功绩(杀敌数目),再进行嘉奖,抚恤!”
  “一旨而下,胜过千言万语矣!”
  第1412章 枪械前夜无人民
  钱圩对这点没有异义,只是沉吟,突然之间问:“朝廷困死贼军,要点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是贼军抓民间之丁,充之军伍,又会如何呢?”
  这话,揭破了内阁的隐忧,一时间沉默了。
  的确,坚城可守,可广大农村,无地可守,更无兵可御,却有数百万百姓。
  罗裴抬眼上去,却见皇帝含笑喝茶,呷了一口茶又轻轻放下,当下一凛,笑着:“钱大人没有亲身军事,所以不知。”
  “朝廷选卒,重在体魄,民间不过十之一二,并且还要养之练之,方可作战,其时却要三年,就算贼军抓民间之丁,也难成军”
  这话说的含糊,内阁一时不能信服,苏子籍知道,罗裴虽经过战事,但是毕竟是文官治军,不能透彻。
  却也不愿意内阁担忧,分心到不应该分心之处。
  当下淡淡说着:“这点,朕却知晓。”
  众人都是一怔,皇帝经历,大家都知晓,不过县城书生,没有从军过,他有什么真知灼见呢?
  “首先,军伍作战,贵在法度纪律,这点没有可说”
  “所谓军法如炉,新兵如铁,只要炉子旺,总能炼出好钢!”苏子籍扫视众人一眼,说:“此所谓经练素孚之卒”
  当然有所损耗就是正常,哪怕和平之现代,每年按照单位都有死亡名额。
  “此乃古今如一”苏子籍说着,意味深长点了点头。
  内阁以为,这古今是远古到现在,其实放之任何时代都一样。
  “理论说,民间纵有油滑,愚弱之人,也能练成,可一说到禀赋,时间,消耗,就成了大问题”
  苏子籍一笑,又道:“所谓经练敢战能战之卒,其实敢战和能战完全是二回事,敢战者,法度纪律缴晓恩义就可。”
  “能战,却由身不由心,此时,更在禀赋!”
  突然之间,内阁明白这是极重要的话,所有的人都挺直了身子竖起耳朵静听。
  “人出生,就有禀赋差异,南北有,具体一乡一村一家都有”
  很长时间,历代都认为,北人剽悍,可出精兵,而南人柔弱,练不出精兵,其实就是禀赋区别。
  可朱元璋以南统北,戚继光横扫倭寇,都证明这不绝对。
  “禀赋分先天和后天,有的天生不足五尺,安能作战?”
  说到这里,大家都有明悟,的确,有的人很矮,力气也相对小,的确不能为兵。
  “有的是先天禀赋还可以,但是乡野,就算盛世,也难食肉,所以后天亏空了——这可以训练时通过补充军食弥补之”
  “理论说,民间能为卒者,不过十之一二,可十之一二,也是数百万之众,足以纵横天下。”
  说到这里,苏子籍目光一闪,似笑非笑。
  “可身体非心也,不能仓促而成,不仅仅得充足粮饷补充,而且肌肉筋骨得靠岁月打熬长成,三年或多估了些,但肌肉筋骨长成,至少得一年半以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