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大苍守夜人> 大苍守夜人 第1164节

大苍守夜人 第1164节

  林苏也暗暗松了口气,写诗于他,历来从不紧张,但今夜他还是有三分紧张,不是担心入不了彩,他大脑中记下的古诗,全都是千年历史中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品,不是精品也根本流传不下来,七彩随手可写,但他不能太放飞,他需要控制火候,诸葛清风的诗,七彩相当少,五彩是常态,所以,他假冒诸葛清风写诗,以五彩为最佳,万一写成了七彩问题不太大,但万万不能在这两个层级之外。
  上面这首诗,他在原版上只改了两个字,虽然只改两个字,档次却下降了一大截。
  原版首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他改成了帝子家。
  虽然这一改,显得更气派些,也与太子的身份更对应,但是,诗的档次却下来了,为啥?因为诗意有些许小矛盾,整首诗写的其实是寻常乡野人家,而他改成了帝子家,气息多了些许不顺。
  但这么一改,恰好吻合他的初衷:将这首诗硬生生压到了五彩境界。
  酒菜呈上,苟先生亲自倒酒,太子与其互敬三杯,苟先生也托起了酒杯:“先生刚才提笔一诗,其中后两句老夫甚是有感,‘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绿透窗纱’,先生万里而来,该是给殿下带来了春风,也带来了新绿,不知是否如此?”
  春风,新绿……
  这都是充满希望的好词啊。
  林苏内心感慨一番文字的妙用,微笑:“世上之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清风纵然想给殿下带来春风,但最终带来的是春风还是狂风,却也是难以尽知。”
  太子满脸堆笑:“先生当日东河乱局之中,妙手尚可回春,智道天骄之名,天下何人不知?但有妙策,孤洗耳恭闻。”
  “殿下所忧者,问心阁也!”林苏道:“问心阁权谋之术天下知闻,渗入赤国朝堂上下,军中上下,势力之强,难以测度,然而,此阁之存,亦是陛下心头之患,是故,殿下不敢过于亲近,是否如此?”
  一语直击中枢!
  苟先生眼睛微亮:“先生真是明见万里也,一语直击中枢,足见坦诚,却不知有何对应之法?”
  林苏道:“清风想问一问先生,依先生所见,问心阁最可怕之处,在于何处?”
  “问心阁最可怕之处,亦是因人而异,江湖中人看来,其最可怕之处,无过于无影无形杀人技;在朝堂看来,其可怕之处在于权谋之下、渐成大势;在殿下看来,其最可怕之处,在于其心未定!”
  这话的回答滴水不漏,而且高明之至。
  一方面回答了问心阁最可怕的几个地方,另一方面,还巧妙地突出了太子的站位高。
  表明他们与问心阁为敌,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出于公心,这话拿到全天下去说,也并不出格。
  林苏轻轻点头:“正是!问心阁最可怕之处,因人而异……那么在谋士看来,最可怕之处,又在何处?”
  在谋士看来……
  点入实质性正题了!
  因为他们此刻都是谋士,在谋士看来,就代表着他们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苟先生缓缓抬头:“在谋士看来,其最可怕之处在于……合!”
  “高明之至!”林苏击节而赞:“问心阁擅权谋,天下间擅权谋者比比皆是,问心阁精战技,天下间沙场之士亦是比比皆是,然而,他人单兵而战,而他们,抱团而战,故能所向披靡!所以,欲谋问心阁,需‘分’之!”
  “分?”
  太子精神一振……
  林苏道:“问心阁以阁为名,其实乃是一大宗门,长老数以千计,弟子数以百万计,合而击之,纵然一国亦是难敌,但是,任何一个宗门,都会存在意见分歧,只要善于利用,分而治之,问心阁必起内讧,内讧一起,如何一致对外?二皇子身后有问心阁,太子殿下身居东宫正位,岂能没有问心阁人来投?此消彼涨,这股力量相互抵消,太子殿下岂不唾手而得力量优势?”
  太子心头一跳,争抢问心阁的支持?
  话题是不是回到了很早的纠结?
  他一直想争取问心阁的支持,但身边这个谋士苟先生坚决不同意,理由如上……
  这理由他刚刚接受,现在诸葛清风这个智者站到了苟先生的对立面……
  他是做大事的人,他不会得罪任何一人,他理顺下思绪:“诸葛先生,对于大势如何看?”
  这话,不是苟先生的质疑,引起不了争论……
  林苏笑了:“未来大势,六个字而已!可问心,不留阁!”
  可问心,不留阁?
  “望先生详解!”太子眼中光芒闪烁。
  林苏道:“问心之才,放诸天下各道均是才,然而,不可成阁!不成阁,可问天下道,成阁,问的只会是自己私心!”
  这话就亮堂了。
  问心阁里的权谋术有用。
  战场杀伐手段有用。
  勾连纵横之道亦有用。
  他们的手段拿到天下各条战线,都是有用的,但是,他们本身不能有一个坚强的核心,一旦有了这个核心,各条战线上的问心阁门人汇合,问的就不是朝堂大计,问的不是天下苍生,问的只会是自己的私心!
  到了他们力量高度膨胀,而他们私心也冲破堤岸的那天,问心阁就把治理天下的利剑,就会倒转剑柄,化为最可怕的魔龙!
  太子深吸气:“先生明见万里,看穿此节,我父皇也可以看穿,你让孤与问心阁结交,是否有些有违父皇之本意?”
  林苏笑了:“殿下以为,这是与问心阁结交?”
  “……”太子微微一怔。
  “此为分化!”林苏道:“问心阁合而无敌,分则可治,殿下分而治之,岂不正合陛下心意?”
  太子心头怦怦跳,目光投向苟先生……
  苟先生慢慢站起,深深一礼:“老朽看出了大势,却未能在大势之前再进一步,先生之策实上策也,真正吻合陛下圣意!”
  太子大喜!
  两大谋士刚才一番对话,已经充分彰显高端,此刻达成高度共识,前景可期!
  分化问心阁之大计定型。
  那么,怎么操作?
  这才是关键的环节。
  林苏道:“太子殿下前期与问心阁关系并不融洽,不宜大张旗鼓改弦更张,东宫属众亦不宜入问心阁,清风倒是可以代太子殿下走这一程!”
  太子闻此言,大喜过望。
  他知道诸葛清风的特殊性!
  诸葛清风是诗圣圣家的人!
  别人想入问心阁,问心阁还会看心情决定接不接待,身为诗圣圣家的人,自有其分量,他必定是可以入的。
  只要他进入问心阁,以他的身份,对方接待的人层次也不宜太低,而以他的口才,以他的智道,策反问心阁的高层,有成功的可能。
  成功了,是大喜。
  不成功,也于太子无损。
  太子站起:“先生愿为孤行此大事,孤感激不尽,不知孤需要做些什么?”
  “殿下不妨写下一张路条,言诸葛清风困于文界久矣,闻问心崖上可明己心……”
  太子哈哈大笑:“先生真是聪慧也!孤这就给你写!”
  提起笔来,写下一行字:“兹有诗圣圣家文界大儒诸葛清风,欲上问心崖明心悟界,问心阁主,请予接待。”
  下面落款:炎坚。
  东宫宝印一起,落在纸上,这张纸就成了一张高端至极的路引。
  林苏接过这张路引,站起身来:“清风明日启程,殿下静侯佳音。”
  太子和苟先生同时站起,鞠躬:“先生此番劳苦,他日孤必有重谢!”
  “告辞!”
  “先生好走!”
  林苏带着周魅出了阁楼,出了东宫,两侧的侍卫齐齐鞠躬……
  他们人影消失,太子目光抬起:“先生怎么看?”
  “此人素有智道之名,或许真有奇招奇效,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今夜之事,都不可能是坏事。”苟先生微笑道。
  是啊,两人都不是蠢人,甚至可以说,在争储风波之中抗击浪潮这么久的人,都是谨慎至极的人。
  哪怕言语之中再热烈,哪怕对对方观点认同的程度再高,他们真正行事的时候,也都是谨慎到了极致的。
  就拿这件信物来说,太子也用足了心思。
  首先,这信物必须给!
  不给信物没有说服力,诸葛清风即便展开策反,你后面没有明确的太子信物,谁人信你?你又怎么可能策反得了?
  所以,他必须给信物。
  这也是林苏向他要路引的关键原因,地位到了他们这种程度,其实是不需要路引的,但他要了,要了路引就表明这路引的作用不是路引本身,只是一个身份印证,印证他此行受太子委托。
  但是,太子委托行事,就不能出格,太子不能在信上明确要求问心阁中人配合诸葛清风的行动,事实上,他的指令,问心阁也根本不会理睬。
  所以,太子在这路引(信)上写的也就一句放之天下皆没毛病的话,诗圣圣家文界大儒困于文界已久,想在你问心阁的一个地方明心悟界,你接待下!
  至于接待之后怎么操作,太子没说。
  会不会引发什么风波,太子不担责。
  他只是尽到了一个储君原本就该尽的职责,也彰显了一个储君尊重文道的优良品性。
  仅此而已。
  这层意思,周魅都懂了。
  在进入一家客栈,双重封锁之后,周魅直接说了:“这个太子够谨慎的,他这张字条,一点重要信息都不露,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拿这字条找他的麻烦。”
  林苏笑了:“能够在问心阁全方位围堵中守得风雨不透的人,你怎么可能指望他留下什么见不得人的罪证?”
  周魅点头:“是!但这给你造成了一个困扰……你凭这张没油没盐的字条,真的能攻破问心阁高层的心墙?完成策反之重任?”
  所有的计策,别人不知道,周魅却是知道的。
  因为计策制定中,她就坐在旁边。
  对于策反问心阁,她也是认同的。
  不管她与太子、老苟立场有多么不同,都不影响一个共同的观感,四分五裂的问心阁、陷入内讧的问心阁,对于大家都有利。
  所以,她完全接受林苏策反问心阁的路,这几乎已经是唯一的一条路了。
  “你也以为我的图谋,真的是策反?”
  周魅猛然一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