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偏偏孔毓圻侄儿孔传镛生了一副好皮囊,他们已暗中另结了亲事,这亲事不退不行啊。
  孔夫人便很快出主意以孔传镛三年之内有血光之灾,必须娶个属鸡的女子回家为由头,主动退了这门亲事。
  由头归由头,到底是怎么回事,聪明人一听便知。
  一时间,京城中许多人对此事议论纷纷。
  但更多的人提起年家那位模样极佳的七格格,直摇头叹息觉得可惜:“那样好的一个孩子,若是投胎在清流之家,那求娶的人只怕要将门槛都踏破了,可怜了那样好的一个姑娘……”
  年珠很快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温室里的花朵。
  年家上下一个个人得了什么好东西都捧到了她跟前,生怕她不开心。
  至于她那五哥年寿,虽成了亲,却仍像小孩子似的,从前没少与她吵嘴,但这事儿一出,对她是前所未有的好,更道:“七妹妹,你别伤心,也别难过,是孔家有眼无珠,这世上,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还不好找吗?”
  “我早就听说过了,那孔传镛就是一不折不扣的小白脸,有什么好的,到时候我定出马给你找个比他强一千倍一万倍的男人。”
  年珠是哭笑不得,连声称好。
  年家上下见她无事,悬着的一颗心也就渐渐放了下来,毕竟山东距离京城路途实在过于遥远,若真将年珠嫁到山东去,他们还不舍得呢。
  年珠则对众人道:“……这件事还是瞒着姑姑吧,姑姑如今贵为六宫之首,烦心事本就多,我可不愿她因这些事烦心。”
  但她也知道,这件事落在熹嫔等人嘴里,可不是好事儿。
  她想着快些进宫一趟,将这件事说与年若兰听。
  但她到底还是慢了一步,就在她进宫的前一日,年若兰等人一大早去了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
  自皇太后这次病了后,性子一反常态,不像从前一样对年若兰等人避而不见,反倒专程与年若兰叮嘱,要年若兰闲来无事来慈宁宫陪她老人家说说话。
  年若兰今日前去慈宁宫,恰好熹嫔也在。
  熹嫔如今虽不像从前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依旧不得宠,如今她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待在慈宁宫。
  她一看到年若兰,就站起身请安道:“臣妾见过皇贵妃娘娘,给皇贵妃娘娘请安了。”
  “起来被。”年若兰对她一直是淡淡的,直接越过她看向皇太后道,“皇额娘今日脸色瞧着倒是好看了几分,您与熹嫔在说什么呢,臣妾已许久没见过您笑了。”
  皇太后指了指一旁的锦凳,示意她坐下:“正说着你了,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第97章 定心丸
  年若兰心里是一个“咯噔”。
  近来皇太后对她如何,她心里很是清楚,别说肯与她好好说话,就连给她个好脸色都是奢望。
  但她面上笑意不见,轻声到:“也不知道皇额娘与熹嫔正说起臣妾什么?能够叫皇额娘开怀一二,是臣妾的福气,若能叫您高兴些,只要臣妾能做到,定会尽己所能。”
  换言之,若是皇太后有什么不合适的要求,她可答应不了。
  坐在一旁低头给皇太松子的熹嫔虽没接话,但心里则想着不过几年的时间,年若兰心性比从前厉害了许多。
  德妃是后宫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人呢,又哪里听不出年若兰的言外之意?
  “旁的事儿你兴许帮不上忙,这事儿你还帮得上忙。”
  “哀家虽与皇上关系不睦,但疼爱孙儿总不是假的,弘昼与弘历同岁,弘历都是当阿玛的人了,可弘昼却还整日游手好闲,这叫哀家怎么能不担心?”
  “哀家听熹嫔说起,这才知道弘昼对年家七格格情根深种,为了她不愿娶妻。”
  “既然年家七格格已经被孔家退了亲,不如就由哀家做主赐给弘昼当侧福晋好了。”
  她老人家看到年若兰面上有一闪而过的慌乱和惊愕,只觉得很是解气,笑道:“其实若换成从前,你那侄女嫁给弘昼当正妻也不是不可以,可你那兄长实在是不成器。”
  “弘昼又是皇子,断然没有娶个被汉人退过亲的汉军旗女子为妻的道理……”
  年珠被退亲了?
  年若兰心里一惊,其实早在年羹尧失势后,她就想过会发生这事儿,所以如今并不算意外。
  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想着若皇太后真有胆量径直赐婚,也就不会找自己过来了:“皇额娘说的极是,不过臣妾乃是出嫁女,臣妾虽与珠珠情同母女,但她父母皆在,断然没有臣妾替珠珠亲事做主的道理。”
  “若额娘真有此打算,还是问问臣妾二哥二嫂更好。”
  皇太后面上的笑意淡了些,她老人家既差人请了年羹尧夫妇前来问话,难道还能越过皇上?
  她一面与皇上打擂台,一面又要张罗皇上儿子的亲事,皇上焉能答应?
  “皇贵妃娘娘。”熹嫔一瞧见皇太后脸色不对,就忙上前道,“您这话说的臣妾并不赞同,如今年大人身子不好,这是京城上下皆知道的事,若有什么事,您也可以帮着张罗张罗的,问问年家的意思……”
  她倒是想的清楚,到时候年家若不答应此事,那是瞧不起皇子,若年家答应此事,那她就有法子说服皇上。
  只要能将年珠这个祸害与弘昼划到一起去,福惠被立为太子的概率就小了许多。
  可惜,她算盘倒是打得很好,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年若兰一个眼神扫了过去。
  “本宫从前一直觉得熹嫔你是个知道分寸的,没想到进宫后却还比不上从前。”
  “尊别有别,本宫正与皇额娘说话呢,哪里是你能随便插话的?”
  熹嫔脸色一滞,心里纵有千般万般不满,也只能应是。
  年若兰却是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转过头又继续与皇太后说话。
  饶是皇太后是进宫多年、历经无数的老人儿,但年若兰却再不是当初刚进雍亲王府的软弱女子,不管皇太后如何胁迫,她就是死活不接话,直说自己当不了家做不了主。
  软刀子最为厉害。
  这一刻,熹嫔只觉得年若兰比自己想象中厉害了许多。
  一刻钟后,年若兰就离开了慈宁宫。
  虽已至初春,但寒风呼啸,那风吹到人脸上就像刀子似的,可向来娇弱的她像半点没有察觉似的。
  “秦嬷嬷,快,快差人请珠珠进宫。”
  “怪不得,怪不得……她前几日就开始每日递帖子要进宫,我却因一些杂事耽误了,根本没时间见她。”
  “想来她就是要与我说她被退亲一事。”
  秦嬷嬷也是担心不已,很快就差人去请年珠了。
  到了晌午时分,年珠就到了翊坤宫。
  对上眼眶微红的年若兰,见着福惠手上拿着皇上所赠的小木剑,口口声声说要去宰了孔家那小子,年珠哭笑不得的同时更是很感动。
  她随便找了个借口将福惠打发出去后,这才将这件事原原本本道出来。
  “姑姑,我知道假订亲瞒着你们一事不对,可这件事若一开始与你们说了,你们定不答应。”
  “我之所以不同意主动退了孔家这门亲事,就是担心有人打我亲事的主意。”
  “也就是太后娘娘担心五阿哥娶个被退亲的汉军旗女子会交皇上不喜,不然,以她老人家的性子定会擅自做主给我们赐婚的。”
  “珠珠,你……”年若兰像从前一样摸了摸她的脑袋,看着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眼眶红了,心里难受极了,“难道你以后真的终身不嫁吗?一辈子那样长,若能有个知冷知热,与你真心相伴的男子,也是一桩幸事。”
  说话时,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纵然我嫁给皇上后,一路走来有许多辛苦与委屈,但回想起来,却是高兴快乐更多。”
  “开心雀跃时有人一起分享,伤心难过时有人陪在身边,会叫我觉得,我不是孤单一人。”
  “父母会老去,孩子会长大,唯有身边的人才会永远陪伴。”
  刚进宫时,她也曾历经迷茫,好在如今已找到了平衡。
  年珠刚要接话,就扫眼瞧见皇上已到了门口。
  她正欲请安,却见皇上摆摆手道:“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皇上显然听到了年若兰方才那番话,嘴角隐隐含笑,但他向来傲娇,并未多言,直道:“珠珠,你放心,你的亲事朕也会放在心上的,若看到合适的男子,定第一个想到你。”
  “有皇上这话,我就放心了。”年珠也跟着笑起来,“那我就先谢过皇上了。”
  她之所以这般高兴,完全是因为皇上没有打算把她与弘昼凑到一起的意思。
  如今时候尚早,年珠陪着皇上、年若兰吃了饭,待皇上又回去了乾清宫,她又陪着年若兰去御花园散了散步。
  年若兰一路上握着年珠的手紧紧没有松开,轻声道:“……旁人你信不过,我你总该是信得过的,皇上既今日答应过为你选一位好夫婿,就定不会食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