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孤不想当皇帝> 第22章

第22章

  另一个商人则道:“不行,最好现在就出手,赵家也不是傻子,等突族一旦劫掠完退军,那粮价势必会跌破。”
  南敞直接问一直默默不发声的大梁商人:“依你之见?”
  大梁商人受宠若惊站出来:“根据我国的情报,突族内部对此次西北劫掠有分歧,估摸不出十天,就会退去。”
  此话一出,所有商人纷纷附和:“大梁的情报向来就准,咱们早就领略过了。”
  “那么最好三天内,把整个汾城的粮食运出去,势必只赚不赔。”
  一群人叽里咕噜讨论,十分兴奋又非常着急,希望南敞尽快拿到主意。
  “恐怕这次不太行。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吴宪一开口。
  南敞就皱眉道:“怎么不行?有军队运粮就行,不出三天银子就到手。”
  吴宪担忧道:“凡事还是要问过鲁郡王,尤其是郡王妃。”
  南敞冷哼一声:“往常他们都管不了,也不敢管,不必问过他们。”
  “还是要问过才行,毕竟那位还在汾城。”吴宪小心翼翼商量道。
  南敞终于松动了。
  “派人去打探雁南王的口风。”
  他派出去的人还没踏出去,广驹已经带人进来通知道:“三公子,雁南王的军队并没有协助鲁郡王,反而派出自己的人帮忙维护粮铺的治安。”
  “此举,分明也想分一杯羹。”
  “那他倒想得开,赚自己仇人的钱。果然世上只有永恒的利益。”南敞当即不再考虑老丈人的意见。
  他大手一挥下令道:“按老规矩调派人手,粮食收购越多越好,全都运出去。”
  殊不知广驹身后的男子已经露出一抹愉悦的微笑。
  整个汾城顿时因为囤粮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老百姓大多居安思危想买点自己压缸底,各地粮铺却不卖了。
  汾城的百姓们挤在粮铺边吵吵闹闹,不一会儿,刘衡带着精良的御卫军出来主持治安,将百姓们都赶走。
  闹得人人怨气冲天,觉得这什么御卫军简直不是人!
  官官相护,根本不管他们老百姓的死活。
  “你们这些京城来的爷,比三公子的城兵还过分!”
  “我们要买粮!”
  “开放粮铺!”
  很快有年轻力壮的青年跟御卫军起了冲突,大街上瞬间你推我挤起来。
  “我看谁敢上前一步!劳资砍了他的脑袋。”刘衡基本都挡回去了,再闹事拔起刀,就吓退了不少人。
  刚好南青就在附近的酒楼高处望着,郡王妃和蒋升看着大街上逐渐凌乱的秩序。
  他们都不由担心起来。
  “殿下,真要如此?”蒋升自己就是寒门出身的人,不忍看乡亲父老吃苦。
  郡王妃劝道:“兄长,我算过,现在是月初,许多百姓米缸有粮,虽不多,但不至于无米下锅。”
  蒋升还要犹豫。
  南青心思早就在粮食的价格,现在才二十五文一升,她得添把火:“去,把粮食价格炒到五十文一升,最好是一百文一升。”
  此话一出,兄妹俩吓得差点撞在一起。
  “殿下?如此高价,怕是百姓也有无辜跟风的。”郡王妃不免提醒道。
  南青则是斜了她一眼,冷下声道:“成大事者,不该拘泥于小节。”
  郡王妃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南青作为上位者的绝对权威。
  蒋升也吃惊不已。
  “兄长,去吧!”郡王妃咬咬牙狠下心道。
  蒋升只好奉命行事。
  不出半个时辰,米价的挂牌已经牢牢悬在各大粮铺的招牌上,八十五文一升!!
  老百姓根本就买不起。要是二十五文还能咬咬牙,现在天价粮食,直接浇灭了所有人的幻想。
  原本闹事的青壮年们忍不住破口大骂:“这米是金子做的!”
  “还让不让人活了!”
  刚喊完,各大肉铺的肉价也在疯狂上涨,猪肉已经达到六十文一斤。
  趁机发财的大小商人一波跟着一波涨价。
  百姓们买不起纷纷起哄后散去,留下的人基本是负责采购的商人,这些商人基本有船队。
  现在他们买了一大堆东西去了吴府。
  很快吴宪亲自去码头,原本被郡王妃下令封港的地方,瞬间取消了两个。
  大多数商人纷纷调转船去吴宪看守的码头,开着一批粮食出港口。
  也有百姓家里有点米,拿出来卖,通通都被粮商用极高的价格收走了。
  原本还在观望的部分汾城商人,终于坐不住跟着南敞手下混点汤水吃。
  只有郡王妃手下三成不到的商人没有动,但这些商人无不有怨言,郡王妃阻碍自家人发财。
  郡王妃顶着所有人压力命令不许投机,否则踢出汾城。
  就这样两天后的一个夜晚。
  一升米已经涨到一百二十文。
  由于从两个港口船只,造成拥堵,南敞不得不亲自上船指挥,边城兵也开始负责帮忙押送粮食。
  回来时,则是一船的布盐还有黄金银子。
  看得人眼红。
  南青坐在酒楼喝茶,看着各大粮铺依旧热火朝天,大梁商人负责押韵的运粮站同样火爆。
  她觉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我们放出风声,说抢购余下的粮食,是为了防止粮荒。”
  郡王妃很快吩咐下去。
  大街上刘衡带着御卫军开始强行冲进粮铺,买粮食,买不到也不给别人买。
  有粮商拼命把粮食往自家地窖里放,专门囤到超过一百五十文再投放,哪怕降价他们都有得赚,因为他们收的时候可是十文一斗的时候。
  不愁不赚钱。
  渐渐地很多商人都反应过来,反正粮价还会继续涨,不如抄底囤仓,等三公子的军船做生意回来,他们再送过去。
  于是港口的码头运粮的次数逐渐减少。
  甚至还传出雁南王都跟着发天价粮的财,因为收购不成,恼羞成怒不让其他粮铺卖。
  只有三公子和吴府还在卖,其他人纷纷挤去吴府卖粮食。
  此时,汾城的各项物价已经捅破天了。
  赵家辖区收粮的速度开始放缓,粮食价格停留在一百一十五文一升的价格。
  南青猜到赵家在外面稳定价格了。
  他们也不想当冤大头。
  她就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刘衡封住吴府的码头,顺便派人去官府检举,就说地方军队参与行商倒卖天价粮食,违背大姚王法,按律立斩不赦。”
  “等吴府的船队回来不许他们靠岸,敢靠岸,你就射他们。”
  同时她还指挥郡王妃和蒋升:“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给你们,无论下乡还是去隔壁城池,把剩余能买到的粮食通通买下来,还是以一百二十文的价格。”
  “最后放出风声,就说本王大肆囤粮,想自己卖给赵家。如果商人肯把粮食卖给本王,就出高二文的价格负责收购他们滞留的粮食,防止他们破产。”
  郡王妃和蒋升面面相觑,毫不犹豫去执行命令。
  而藏有大量粮食的商人,听说此事,都大骂雁南王厚颜无耻,居然当起二道贩子了。
  很多人私底下组织起来,坚决不卖给雁南王。
  但听说三公子带着船队回汾城被御卫军拦下来,以一纸张告上衙门,抓住了军队行商的把柄。
  三公子在外面徘徊暂时不敢回来。
  商人们顿时急了:“看来雁南王非要逼着我们卖粮食给他。”
  广驹则是和旁边的商人道:“爷,你说该怎么办?”
  “反正都一样,卖吧。”男子擦擦手,不以为意道。
  一部分商人只好先试着卖给雁南王。
  很快就收到消息,雁南王当晚就派自己的船队运去幽都渠,赚了一大笔,可第二批运过去,赵家人听说这是雁南王的粮食,顿时组织起来抵制雁南王卖粮食。并且扬言,以后都不收雁南王的人的粮食。
  雁南王的船队又折了回去,遇到三公子,将整船粮食倒卖给三公子。
  没想到三公子收了一部分,以一百文的价格。
  雁南王那边还派人希望三公子继续收,结果三公子后发制人,报复雁南王,压价到五十文一斤。
  没想到雁南王还是卖了。
  之后又压价到三十五文都要卖。
  汾城内一直留着抄底的粮商,顿时蠢蠢欲动也想收购雁南王卖不出去的粮食。
  反正都是强买他们的粮食。
  于是,雁南王三船粮食都被他们以三十文一升的价格都拍下来。
  刘衡带人抬着两箱银子上楼时,他人都快笑傻了:“殿下,我们赚了好多钱!”
  “之前搜刮买来的粮食,还剩下十船,您打算以多少价格继续卖?”
  南青似乎对银子不太感兴趣,她直接道:“刘衡,待会你吩咐粮铺,开仓卖粮,以十文一斗的价格。”
  刘衡不可思议惊呼:“什么?这么便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