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有人来了一天,就敢说解决问题。”
“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还真以为自己在京城伸来张口,饭来张手。”
显然都在嘲笑她的天真。
广怀郡主尽管给南青设了个坑,故意看她出糗,可看见部下一个个毫无遮掩的嘲讽。
她表情瞬间阴冷几分:“与其在此处拌嘴,不如回家好好想想办法。”
其他人果然瞬间安静不敢吭声了。
“太子殿下,臣就不留您用饭,您带一桶水回去吧。”
显然她根本不在意南青刚才许下的诺言。
南青站出来,以坚定的口吻告诉所有人:“本王回镇北王府同样没水用,与各位的处境一样,所以我没开玩笑。”
所有人还是不以为意,甚至已经有人亲自把水桶提过来重重放她脚下,水几乎撒了出来,浸湿了她的衣摆。
刘衡和萧成当即要动手。
南青抬手阻止两人,发表言论:“诸位以为,开山凿石如何?”
“我还是水滴石穿呢!”
“铁杵磨针。”
“哈哈哈哈哈!”所有人都忍不住窃笑起来。
南青淡漠俯视这些粗人,还真别说现代高科技真的有高射水炮,能穿过比石头还韧的钢板,还有钻孔机,都是磨成针钻头,才有如此大的威力。
她依旧缓缓道:“诸位以为,火烧石穿如何?”
“再不济,炸山如何?”
愚公移山式的话语,令以半人的笑声闻风而止。
连广怀郡主都忍不住抬起头开始正视她。
第24章
方才所有人仿佛听到一个什么巨大的笑话似的, 可听说她要炸山,烧山,就笑得更大声了。
南青十分无奈, 看来用嘴巴肯定无法说服这些人。
“姑姑, 本王先告辞了。”她就像是来刷一波存在感, 出了郡主府。
根本没人想挽留,踏出门口, 那些人就笑得更过分了。
刘衡气得脸色发紫,真心当场干翻那些人。
萧成则是冷哼一声:“岐南的人真没见识, 我们夏野的村民之前为了抓吃人的老虎,把老虎硬生生赶紧洞窟,然后封死烧火然后浇水,活生生把老虎给烤成老虎肉。”
“本少爷当时还吃过虎肉呢!”
“这么说殿下的办法可行?”刘衡急忙问道。
然后两人一路上叽里咕噜讨论半天, 发展那座洞窟就是个废弃矿洞,烧火浇水* ,肯定容易塌了。
回公馆途中, 街道鲜少行人,即便有都瘦得面黄肌瘦,两眼无神,再往偏僻的巷子走去, 依稀能发现躲在角落讨食的乞丐。
有好心人会丢个死面饼子,也有给口痰的。被吐痰的乞丐们连麻木不仁, 似乎感受不到什么叫羞辱。比起羞辱,他们更怕饿死。
南青瞧得心里非常不舒服。
没想到出了汾城,才知道郡王妃在大姚朝多么牛逼, 她已经算是姚末最出色的领导人之一。
至少汾城百姓不会大量聚集在一起乞讨。哪怕只是个温饱。
直到一个乞丐瞧她面生,冲过来跪在她面前不断磕头哀求:“爷, 赏点钱买食物吧!我家孩子快饿死了。”
“求求您了!”
这会儿连刘衡都不忍踹人了,因为这名乞丐太瘦了,几乎脱相,仿佛活着的骨架。
“平常没人管你们的死活吗?”南青并没有急着给钱,直接询问乞丐。
乞丐生怕自己回答慢了就可能错过讨到食物的机会:“我们是边奴,连人都不是,怎么会有人管我们!”
“今天听说有贵人要来,他们还把我们赶进山里,饿死了好几个人。”
南青问:“那你为什么敢出来?”
“我两个孩子快饿死了。我婆娘前天才没的,我不想孩子也死了。求求爷赏点饭。”乞丐越说越激动,比起方才的麻木不仁,此刻为了孩子不断耗尽自己的气力。
南青不忍去扶乞丐,没想到反而吓得乞丐趴在地上。
她没有继续,吩咐刘衡去买三碗扁食过来。
刘衡这次居然都没有抱怨乞丐,去要了几碗还亲自端过来。
乞丐难以置信望着眼前散发热气的扁食,声音颤抖问:“爷,真的要给我吗?”
“吃吧。”南青现在犯愁,荒北是她的地盘,看见当官的不作为,或者有心无力,而且当地条件还那么差,根本无法提供足够温饱的环境。
哪怕是边奴都是她领地下活生生的人。
她也不愿意再说什么大话,比如我愿意炸山,惠泽边民。
“这位兄弟,你要是信任我,下午就跟着我的队伍去镇北王府。”南青朝给孩子喂食的乞丐道。
乞丐刚把碗递给巷子口的两个孩子,就听见贵人说话,他不敢相信,还有人在意他们这些奴隶。
南青将银子放在墙角,随后带着刘衡萧成回公馆的。
当杨武等人听说殿下在郡主府提意见被人嘲笑,无不愤怒就去讨个公道。
南青却神色冷静朝所有人挥手:“咱们不在这里过夜了,直接回镇北王府。”
向来低调的库官都忍不住站出来道:“可李太守不是说还在修缮镇北王府?”
南青寻思岐南自己都穷得要穿一条裤子,还是别期望他们给自己整一个富丽堂皇的王府。
自力更生更好。
最重要她打听到荒北将近三分之一的地区都缺水。
她叫库官拿出荒北的地图。
好在大姚什么正事不干,记录地形还是蛮勤快的。
她发现荒北居然有三条海兰珠的支流,都以为附近的山被分流,到大平原,水基本很少。
要是遇到恶劣的天气就干枯了。
“御卫军随行的可以勘地官?”
“殿下,我在!”勘地官连忙从人群中走出来。
南青直接指着地图问道:“海兰珠乃是大姚的龙脉主流之一,有无数支流,荒北就占三条,而且水量看起来还不少的样子。”
“你看看要如何才能搞个北水南调?”
刚巧勘地官进城时,就因为职业病到处出去晃悠,一顿饭的时间,他就知道岐南到处都是岩石山,而且岐南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大平原,都有那么多很难开凿的山。
岐北更别说,四周都是丘陵,地理上偏大梁,有大梁在那边的泛河江供应水,哪怕不多但都比岐南强。
而且岐南完全可以从岐北修水渠引水,可偏偏广怀郡主跟岐北的安北侯不对付。
安北侯是镇北王另一个义子,但他却为了自己背叛了镇北王。使得姐弟俩见面分外眼红,更别说改善民生。
眼看地方诸侯之间的内斗,使得百姓民不聊生。
南青回忆刚才进郡主府的好感顿时消散,光开会不行动有什么用?
她都有点怀疑对方是演给她看的。
“如此一来,除了愚公移山,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对吗?”
“按理说如此,要么大费周章修渠,与邻边交好引水,要么直接挪山,没一个都极其困难。”勘地官极度不看好岐南北的情况:“而且修渠也未必容易,附近都是岩山。根本挖不开。”
南青突然有个想法:“如果挖不开,那是不是可以借助岩石表面凿平一条引水渠?只要有水进来,别管多少。”
此话一出,勘地官立马惊愕起来。
因为这个借力的办法在理论上似乎可行!
“劳臣找当地的勘地官问问。”
勘地官火急火燎让人去找,大约一炷香,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走进会馆正要行礼。
南青赶忙道:“搬凳子给老丈坐。”
对于技术人员,她是怀着极其尊重他们的心。
老者有些受宠若惊:“王爷,这位勘地官把您的想法给我说了一遍,其实二十年前镇北王就派军队在岩石间穿插凿洞引水,形成一条水流柱,勉强能让当地百姓生存。”
“可惜镇北王自刎的第三年,大半个荒北地动,原先依靠山石缝隙引水,都被泥石所覆盖。”
“郡主大人思念父亲不是没想过修缮,可派出去的人,不是因为山石松塌埋了,就是摔死在岩山。使得人人不敢再涉足旧山。”
说着老者非常惋惜:“之后郡主大人年纪来了,就再也没有心思管这些。”
这么一来,广怀郡主不是不想做,而是有心无力。以至于现在摆烂了。
南青可不敢苟同此人,她再次追问道:“老人家,那些凿的水洞,还能找到吗?”
“都二十多年过去了,早就长满草,有洞估计也被塌方的泥土给填补了。”老者无不惋惜道。
老者的话无疑让现场悲观的情绪散发,御卫军面面相觑,都没想到汾城已经算是风水宝地了。
他们不远千里来荒北,结果大半个地方连用水都紧张,日后更别说种菜种稻谷。几乎都是奢侈的幻想。
南青更能理解江幽菲当初为什么要求自己留在汾城,管理荒北,因为荒北真的已经不是穷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