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南青以后每年年入三十多万银子,一项白砂糖和冰糖就解决了。
还没算卖到塞外的账单。只会多不会少。
为了保持盈利,她还颁布律法不准商家私自研制白砂糖,要向王府报备,定下每年产量,否则一旦发现连坐九族!
她必须严控白砂糖出口,因为这玩意要是被人发现用在军事和其他地方,肯定要掀起一阵风浪。
她不怕研制白砂糖的配方暴光,只怕境内的白砂糖在没有管制之下被无节制运出去。
南青已经将白砂糖的地位提高到和盐一样。
徐芳远那边已经将雪盐提纯出来。
之后经过沈宝珠的手就能卖出去。不过南青建议第一站卖到隔壁的突族。
这一卖,突族商人果然开始造访荒北。
已经有小部落的王子特地赶来希望能与她商量买卖。
大量的牛羊开始出现在荒北。
管制牛羊需要人,于是又开始招人。
南青再看手头的实时就业数据,经过邮局方面的统计,荒北人口不足一千万,镇北府占两百万人,现在就业有一万五人。
五口为一户,起码受益二十万人。
“这二十万人能带动镇北府的消费。”南青立即喊人过来:“张贴下去,但凡在镇北府务工的人,在本府消费,有折扣,消费次数多形成积分,可以兑换常购买的小商品。”
她一定要让大家赚的钱都在镇北府流动。
南青一件件政令发下去。
起初很多人根本跟不上速度,还反感南青多管闲事,老王爷都没插手商业的事。
新王似乎兴趣都点在商业上。
邓府起初还有点吃力,但他们家有钱,特地请账房算一笔账,如果不用家丁下人做事,只雇佣外面,可以赚多少,节省多少成本?
只能说邓永祥不愧是源城首富。
账房统计一下:“预计一年盈利七十三万两,您请一千个人,每个月一人两钱,两钱就是两百文,一个月总共需要支付工钱一百两。”
邓永祥道:“往日一年只需五十两,不过是多一些成本,但赚头却多几十倍。”
“吩咐下去,严格遵守雁南王府办法的劳动律法。”
如果南青知道药材那么赚钱,估计都要流口水了。
很快邓府这边又新采购了一批雪盐。
据说是女儿邓施蓉被父母放鸽子心情不好到处消费。
邓夫人知道女儿这是在向两个老人抗议,那天生辰宴上的事。
本来邓夫人不当回事,可听说雪盐一两五十两。
邓夫人眼前就一黑,差点没晕过去:“多少?还有比冰糖贵的?”
丫鬟道:“夫人,听说是天山雪盐,能美白,大小姐本就对胭脂水粉感兴趣,就开始大量采购研究洗脸祛油的香水。”
邓夫人心疼得手抖:“买了多少?”
丫鬟吞吞吐吐:“大概三万两。”
这次邓夫人直接晕过去了。
而邓永祥听说库房被支走三万两,买了王府的盐,还以为女儿不死心,要上门给人当小的讨好王府所有人。
结果听说雪盐。
邓永祥还不信世上有雪盐的说法?最白的盐,都不过沙粒那么大。
哪有像雪的。
结果丫鬟将一碗雪盐端上来,撒在一块饼子上。和一碗盐水。
“老爷您请品尝。”
邓永祥立即咬了口,本来觉得自己吃的是什么黄金,结果只有盐味,不苦不涩,咽下去就口盐水还有一点点微甜。
他立即瞪大眼睛:“就这么一点盐粉。水就咸了。”
丫鬟道:“大小姐说这是她买的最值得的东西。还要加购十万两。”
邓永祥这次毫不犹豫批了:“可以,让她买。另外邓府立即替换往日京城的白盐,咱们以后吃雪盐。”
这些雪盐比京城的盐还好吃!
既然赚钱,为什么不把钱给自己荒北赚?而且钱让京城的爷赚了,回头那些爷还笑话他们是土包子乡巴佬。
邓永祥不止一次造京城的爷们这么羞辱。
这次已经不是买盐那么简单,是他不想再受气了!宁愿多花原本购买价的二十两。
“二十两就能买回的面子,值了!”邓永祥激动无比。
丫鬟和家丁们都目瞪口呆,花十几万两还那么高兴。
而屋外要来告状的邓夫人,在听见丈夫用十几万买盐,她直接晕过去。
这父女俩一个德行!花钱如流水。
而南青已经开始储备建设的第二步,那就是修路,她要修一条以镇北府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马路,传统的是用烧砖,铺路,不过不耐用,造价也高。
还有糯米浇灌的石灰浆所制的砖石,成本也很高。
不过现在不是挑的时候,问题她没有水泥。
煅烧最基础的水泥都要1500c的高温才行,现在的大姚烧窑温度据说最高才1300c,根本无法达到。还是因为木炭和柴火作为燃料不够达到炉点。
除非找到煤炭。
这个南青暂时不寄托希望。
她立即喊刘衡过来,结果刘虎进来了。
他是副校。
“王爷,有什么吩咐?”
南青满脸疑惑:“你哥呢?他摸鱼偷懒了?”
刘虎立即恐慌道:“殿下,饶命!”
“别动不动跪下,先说事。”南青招招手,想着要不要出个规矩以后连行礼都免了。
不过这个不是症结,根本症结在尊卑分明的思想和认知上。
刘虎赶忙道:“昨晚我哥就不知道发什么神经,自言自语带着几个兄弟,骑马走了。”
“问了也不说去哪,一直宣称他以后要在殿下您面前扬眉吐气。”
听得南青不明所以。虽说她给予部下一定自由,可没想到这也太自由了吧。
他都没有请假就走了!!
“不管了,刘虎你吩咐下去招聘修路的工人,工匠,十天结一次工钱,一个月三钱银子,懂得技术的四钱银子。”南青命令道:“你要去找靠谱的人过来。本王要修一条镇北府通往岐南岐北的路。”
边羌府暂时太远,不然她也要修过去。
只要修去岐南北,以后才能打破他们在当地的垄断,雁南王府作为中枢,影子才能投射地方,集权办大事。
“諾!”刘虎擦擦汗赶紧下去。
他都没法自己大哥居然那么虎!一句话没说就算了。殿下那边居然也敢如此。
真是大胆!
之后南青还特地书信两封给安宁侯和广怀郡主。
安宁侯本身不太想理会修路一事,毕竟路不好修,自己这边还有不少丘陵,山与山,工程难度堪比天险。
平时修条石子路,民间都要歌颂流传了。
更别说是铺设城墙的石砖路。
奢侈程度堪比京城。
他们荒北何德何能与京城相比。
可当广怀郡主那边传来,她支持雁南王修路,并且会主动帮忙的消息。
安宁侯顿时坐不住了。
他岐北一直比岐南富裕,岐南的人口也时常流失到他的领地,所以各方面他都压自己姐姐一头。
何况姐姐向来封闭不懂得发展岐南。
如今她却主动跟雁南王府接触,分明是想超过岐北!
“叫穆先生过来。”
穆先生是安宁侯座下第一门客。
他到来听说此事,只顾着感叹:“郡主未必想压你一头,没准是想通了。”
“不可能!她防备雁南王,比防备我还要谨慎。”安宁侯总觉得姐姐是有别的理由。
自从他们姐弟听说父王的灵位被请到海兰珠山上建庙,尽管只修了个雏形,可后续的百姓却已经将庙修得如同寺庙。
雁南王对百姓的举动适当睁只眼闭只眼,一直很得民心。
更别说此前治水成功,现在因为小小的甘蔗,制造成白砂糖冰糖,构成产业链,已经让镇北府不少人跟着受益。
还传来雪盐,和一系列新法,都是为了辅佐商业的发展。
前朝,历代君主都是重农抑商,即便是地方统治者都要先照顾农业。
可谁也没想到雁南王反其道而行。
“那孩子迟早会被自己培养的商人反噬!”安宁侯突然冷哼道。
穆先生则是笑了笑说明道:“怕是雁南王早有预防,你看雁南王颁布的劳动法,第一就是用工身份,不得是家生子奴婢,而是要在外面请人。”
“用了就要给劳动法定下的工薪,这是雁南王约束商人的一道线。”
“第二道线,休息三天,用工超过五个时辰要另外算钱,虽然不起任何震慑作用,可相当于雁南王已经把戒尺拿在手里。”
“第三道线,才是最重要,雁南王颁发劳动律法看似是为了辅助商业的发展,实际是要给所有商人拴上链条。而他是手牵链子的人。”
“最重要的是,雁南王在告诉所有人,劳动律法注释权解释权全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