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孤不想当皇帝> 第69章

第69章

  “再不济你还能传师授道。也好过在乡村荒废自己的学识。”
  “何况姜子牙都七八十岁才出山。”
  南青的一番话让老人顿时深深折服,接受了任命:“草民吴敬,多谢王爷赏识。”
  之后南青又问了附近的详细情况,村民们显然没有刚刚那么嚣张跋扈,得理不饶人。
  还通过南青得知县城正在招收甘蔗工人,和马路工人,农闲时他们可以去招聘。
  村民们知道外面有机会都兴奋不已,终于不用背朝天守着田,他们也能进城长见识。
  吴敬还特地将隔壁村缺水一事上报。
  南青当即命令村民们疏通渠道,给隔壁村引水,不必担心水量不够,她会拨一笔款给附近修一个蓄水库。以后缺水可以自饮。
  解决此事,还获得一个本地读书人。
  南青一路上被各种打劫郁闷的心情终于得到改善。
  她直接将吴敬带上回县城。
  巴巴村的村民们都非常激动,尤其是老人的孙子,被大家拥在中间祝贺:“恭喜恭喜,以后吴大牛就是吴大孙少爷了!”
  “老村长能吃上王府的饭,日后岂不是比知府那边的官还大。”
  “如果那些收税的再敢过来,我们直接报王爷的大名!”
  “对!我们老村长可是有靠山的人。”
  只是他们等了一下午都没等到催粮官,衙差也不像前段时间到处打砸搜刮他们的钱财去报税。
  村民们还以为王爷特别照顾他们巴巴村。
  结果隔壁村,隔壁的隔壁,都是一样的动静。
  甚至是整个荒北都没有催粮官吏的身影。
  朝廷派来的钦差队伍,根本没像往年那样去岐南北,各县之地,甚至是边羌府,催命似的要钱要粮,不给就罢免几个,或者喊来当地边防军抄家。
  抄小官小吏的,抄商户,抄百姓,总能抄满一年的税务。
  而荒北虽然地理辽阔,却是大姚最穷最不值得开荒的地方。因为治理成本太大了。
  大姚就八千万人口,多数在南边北边地理位置好的地方聚集。
  可现在不同了。原本朝廷还不怎么关注此地,因为前太子贬到荒北当雁南王,这块穷地方自然得到关注。
  还被特别重点关照。
  那就是往年只需要十万两上贡,今年多增加五成,要十五万两。
  钦差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司农官。
  自从司农官上报,雁南王会砸锅卖铁凑够十五万两,不必再去别的地方征收。
  当地的县官和衙差,就偃旗息鼓,不再搜刮。因为根本搜刮不出油水,万一逼急乡下那帮泥腿子说不定就举起锄头造反了。
  县官和衙差对自己平常鱼肉百姓的恶行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与此同时,邓永祥换了衣服,憋着气在下车前,问南青最后一个问题:“王爷,白砂糖市场乱象,您不打算出手干预?”
  南青觉得老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她话中有话道:“乱了才能治,不乱怎么治?”
  “难道要让王爷直接提前干预,遭大家讨厌?什么都要事教人才能好好吸取教训。”
  此话一出。
  邓永祥仿佛得到未来什么信号,他连忙表态:“邓府愿意出资八万两抵税。”
  “别,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南青挑明一点道:“本王知道你作为市场的大商人,言行举止一样遭受来自各位同行的观察与窥探,就好比一面旗杆,升旗降旗,都有一个规律和时间。”
  邓永祥闻言信心有点稳了:“多谢王爷体谅。我们当商人的很明白,什么叫做重农抑商为国之根本。”
  “可为了谋生,不得不拼命赚钱,为此经常不择手段,因而惹得官家厌恶。”
  “我们也实属无奈。”
  对此,南青直截了当丢给他一个现成的答案:“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和人群都要客观看待,并且理智调控。”
  她下了马车。
  江幽菲双手抱臂,静静等着她。
  两人齐头并肩踏进王府。
  邓永祥眼底深藏着一抹思量,他抚着胡须,毫不犹豫转身离开。
  管家很快上前:“老爷,您的朋友们已在府中等候许久。”
  “你把他们请回去,就说我陪王爷下乡不慎感染风寒,暂时不便见客。”邓永祥答复。
  管家刚要走。
  邓永祥喊住自己老伙计:“在你看来,雁南王算不算得上一位明主?”
  “小的怎敢评价王爷?”管家顿时惊慌失措。
  邓永祥若有所思道:“是吗?我看乡亲们都认为王爷是一位爱民如子的主子。”
  可是对待商人,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世人都以为雁南王为了振兴荒北,可以毫无条件牺牲一部分利益笼络商人。
  实际私底下早在那位主子心中明码标价好了。
  上位者,便是上位者。
  考虑的永远都是国家利益,只是他们运气好,遇到一位愿意拉着所有人一起前进的主儿。
  钦差达到荒北的消息已经传遍各地。
  县官们默契撞死,把交税的妈的都推到雁南王手上。
  反正是司农官打探的消息,事后,要是谣传也只能怪司农官。
  这种推卸责任,装自己不存在的各地县官,都有一个无过便是功的心态。与江幽菲和南青共同树立的无功便是过的政治风向,截然相反。
  鲜少人站出来表明态度。
  只有广怀郡主和安宁侯。
  而在荒北总共二十一个府,三十四个县城,一百三十四个镇,八百多个村落。
  尽管才八百万人,但回流的人口仍在增加。
  南青换了衣服回到书房那一刻,司农官已经早早等候。
  “王爷,钦差大人已在微风亭等您。”司农官汇报道:“今年比较特殊不是大司农与户部税官亲自催收,而是宫里来的一位叫严公公的太监副总管。”
  算是内监的二把手。
  南青没想到对方官威那么大,还要自己亲自跑一趟。
  “幽菲,你怎么看?”
  江幽菲眼眸闪烁一下提醒道:“此人快到告老还乡的年纪。”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话可说。
  南青瞬间秒懂。
  到养老的年纪还要出来荒北收税,明显是被派了个麻烦的差事。
  作为老皇帝眼前半个红人,心高气傲自然受不了穷乡僻野。那么肯定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
  “都下去,我亲自去会会严公公。”
  南青特地换了一身比较低调的白衣长袍,坐着辇架去了微风亭。
  亭楼已经有随行的官兵站岗,严公公饮着茶,脸色难看,捂着手绢不断咳嗽。
  “荒北的空气不如京城的香甜。”
  南青没想到在古代,还能听见国外空气甜的言论。
  “严公公,本王来迟了。”南青下了辇架客气朝严公公作揖。
  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地方王爷,与中央靠近权力中心的太监,在外人看来根本不能比。
  严公公站起来客气道:“王爷,应该是咱家去见您的,都是咱家这身子骨不好,一路过来风寒还没好,可不能传染进王府。”
  果然是后宫出来的。说话就阴阳怪气的。
  南青嘴角抽搐一下,立即道:“来人,给公公倒一杯近日流行的冰糖雪梨茶。”
  冰糖雪梨茶?严公公听罢,眼睛一亮:“咱家只在宫里听说过这款茶,据说能治嗓子。”
  “只不过这冰糖,就是一些蔗糖罢了。”
  南青顺势坐在石凳上:“严公公有所不知,荒北的冰糖,真的与冰无异。”
  她从袖口特地拿出一个檀色糖盒,没有精美的图案,非常朴素。
  非常不起眼,严公公都没正眼瞧过。
  皇宫有什么稀奇的东西他都见过。
  直到南青打开,盒内躺着晶莹剔透,捻起来还能看见人轮廓的冰糖时,严公公仿佛看见什么珍宝一样。
  他掐着嗓子道:“哎哟,给咱家看看这不是玉石吗?”
  “公公尝尝。”南青示范地丢进嘴里,嚼得嘎嘣脆。
  听得严公公皱眉,怎么前太子来到荒北变得如此粗鄙?
  果然荒北风水不养人,就瞧他那点出息,日后也翻不了天。
  当即严公公轻轻咬一口,同样嘎嘣脆,清香伴随甜丝丝的味道充盈整个口腔,之后就是醒神的薄荷味冲向喉咙。
  既清凉又舒爽。
  “呼!”严公公一本正经,嘴里发出他认为粗鄙的声音。
  南青轻轻一笑:“味道如何?再赏脸喝一杯?”
  “快快快。”严公公已经迫不及待要喝娘娘们都没喝过的真正的冰糖雪梨。
  彩香将一杯茶端上来。
  严公公顾不得茶瓷多难看,他掀茶盖一看,有雪梨,红枣,水却清澈见底,不似宫里用蔗糖煮得红色,他舔了一下,里面的糖水如蜂蜜般好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