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万一哪天违反,你们当中谁不长眼冒犯了。你们眼中的明主雁南王,绝不会放过你!”
此番话彻底让所有人熄灭了最后一点心思。
毕竟建功立业是所有武将的梦想,可也不想落得什么都没有,连双亲都养不起。
广怀郡主敬佩南青进入荒北一年就将荒北大半土地盘活。可南青却不是他们眼中的好主子。
而是那群底层,百姓眼中的好主子。
利益的冲突原比任何人想象中严重,它可以摧毁任何亲密无间的关系。
与这些统治者阶层不同,基层都在想尽办法打听雁南王治理下百姓的生活。尽管很多没得到亲口告诉的但,可有眼睛看,发现出去的人都赚到钱,买回糖买回米。
而且糖比岐南还便宜,米价更是有王府补贴,让大家都买得起。
据说是快冬天了。
现在王府通知各地部门要严格照顾各地百姓过冬的大事。现在荒北已经开始砍树,烧炭。产出的炭还是会有王府补贴压价,控制份量卖给老百姓。
以往老百姓都不敢想自己能不能熬过冬天?现在秋天刚近,雁南王就让各大官府开始排查各种无法房屋隐患。
泥瓦匠们纷纷接到修缮的单子,开始年前最后一波赶工。
大家都热火朝天干活,十分卖力。
街道从外地来的人卖得货也越来越多,老百姓手头有了余钱多了不少选择。
自从西施巷有了农贸市场的雏形,各大集市纷纷效仿,加入商务府的商人征求意见,希望在附近增设农贸市场。
南青毫不犹豫批了。各地的农贸市场开始开了起来。
管理费都是国营的商人在收,合理的价格,规范的管理。
私营的商人都跟着沾了好处。现在就各凭本事竞争。
不过南青明显划好线,不准他们恶性竞争,比如市场价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卫生标准需要达标等等规则。
虽然条条框框多,很吓人,实际经营后,商人们和各地县吏才发现管好的市场利润如此丰厚,谁都能往里面获一杯羹。
谁要是想一个人都把钱赚了,不仅雁南王不答应,他们也不答应。
于是喜欢条条框框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因为确实省去很多麻烦。
岐南的百姓得知镇北府和六县传的都是真的,纷纷连夜逃出城门。起初守城的人只以为是去镇北府打工,批了路条。
后来发现去的人一去不复返,家当都卖了。很多认识的人都离开家乡。
守卫和衙差连忙通报广怀郡主。
“郡主大人,再这样下去我们岐南就没人了!”
“还请您实施宵禁。”
听说要宵禁的各大武将都纷纷露出心虚的表情。
现在可不能宵禁,岐南晚上现在也能赚钱,很多铺子都是他们家的,要是宵禁得赔多少钱。
广怀郡主自然知道他们的小九九,没有阻止而是道:“堵不如疏,我们也学雁南王补贴粮价,让百姓能够买到米麦过冬。”
听说要出钱,各个又扣门,不做声。
广怀郡主气笑了:“那你们就等着岐南的百姓都去镇北府。反正镇北府现在修缮那么多房子,就是拿来售卖的。”
“你们当中肯定也有人买了几套吧。”
此话一出。
武将们仿佛戳中心思,纷纷站出来表态:“我们愿意出钱,为了留住乡亲父老们。”
“万一岐南没人,我们就是光杆将军了。”
“我可以免我家的佃农一些债务。”
知道危机感后,所有人纷纷站出来表态。
此时此刻南青还不知道岐南岐北多么恐慌,当地的百姓极其追捧她,当地的世家派为了自己的地位,被她卷得不得不去委下身段去讨好平常瞧不起的老百姓。
第42章
这种微妙政治气氛, 使得民间一片祥和,但暂时取得的平衡,却不是一些保守世家所要看到的局面。
南青并不在意各方世家如何想?只要阻碍她, 她就清理掉, 就像房间的垃圾一样。
她还颁发拆掉妓院, 扶持落难女子等政策,在外人看来简直是违反常理的事。
原本贪图享受惯的富人, 都在极了反对。开始抵制她的政策。
南青就是要纠正这股歪风邪气,将那些不得已流落风尘的女子救出来, 放到纺织厂改造与扶持回正道。
因此纺织厂开始被不明真相的百姓家抵制,认为纺织厂就是*窝,会带坏女儿。
南青并不在意,愿意留下来的女子, 迟早会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
她现在创造的荒北,既不是现代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资本主义, 更不属于完全封建的时代。
亦或者说,既人道又不人道,但比起底层永远无法迁升的封建制度,谁都知道怎么选?
南青今天问了商务府关于木炭的事。
邓永祥自然要站出来发表意见:“王爷, 荒北深山已经砍伐许多树,预计今年所有人能过一个好年。”
南青非常有危机感道:“那后年, 大后年呢?本王要的不是一个只能解决临时的答案。”
其他人面面相觑,总算明白新主的严格与要求,显然已经超出大家所能承受的范围。
“依照目前的办法, 只能不断砍伐,今年砍完这边就出去外地砍。”邓永祥硬着头皮道。
南青摇摇头否定道:“那我们做一次五年计划吧。要求是禁止过度砍伐, 然后小树不能砍,风沙多的地方也不能砍。”
此话一出。
终于有人忍不住站起来实话实说:“王爷,自古以来保暖的手段就是靠柴火,这不能砍那不能砍,我们如何制造木炭?又如何给老百姓供暖。”
这位直肠子的人是半年前靠甘蔗起家的女商户,刚好是姓沈。叫沈瑶。
因着和沈宝珠同姓,大家都不敢轻视她。
自从沈宝珠的父母被安全送回家,沈宝珠暂时请假几天,由她这位堂姐代替会议。
南青多留意此人一眼问道:“既要长远打算,又要解决眼前的困难。”
“那除非用别的东西能代替柴火。”沈瑶道:“若有大家就不用愁了。”
南青顺势而下:“所以你们走南闯北可见过能比柴火更好烧的东西?”
其余人纷纷摇头,沈瑶和邓永祥则是异口同声道:“一种石炭,在大梁国称为煤炭。”
南青眼睛一亮:“你们可在哪个地方发现有此物?”
邓永祥这次闭上嘴巴。
沈瑶却疑惑盯着南青,还以为她明知故问:“王爷,您手下的校尉不是有煤炭?”
这回轮到南青疑惑不解了。
她什么时候有煤炭?
或许沈瑶以为她故意打哑谜,就站出来道:“王爷,您手下的刘校尉,他的假装不是一整座煤山吗?”
“什么?”南青听后直接站起来。这时大家才发现王爷是真的不知道。
但没有人认为她是不务正业,不关心下属,反而是太忙了。不记得很正常。
于是有了沈瑶带头,其他商户纷纷站起来惭愧道:“原来王爷是这个意思?”
“我们这些男人反而不敢出头了。”
“幸亏沈瑶姑娘大胆提问。”
南青逐渐找到和大家商量的节奏,她感激看向沈瑶,直接对大家道:“商务府有商务府的规矩,大家不必因为我是王爷而不敢反驳我。”
“你们记住,你们接下来任何选择都可能直接决定荒北的经济。坐在这里就等于知府那般重要。”
“我们荒北不要固守从前的传统,从即日起,凡在商务府,大家遇见上级或者本王,都不必下跪叩拜。在此处,大家都是平等的。”
南青还直接给所有人发个令牌,都刻着对方的姓氏。
算是给他们吃一个定惊丸。
这些商户都南青和沈宝珠在各地抽选上来的,都是脑袋比较灵光的人。
有了南青的这番话,大家开始积极发言。
“王爷,我有一策。”很快有人站起来道。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
南青一一听取意见,会大概开了一个时辰,到午饭时间,她跟所有人一起吃了顿午饭便回王府。
第一时间就是找春红叫刘衡过来。
刘衡自从嫁人后,就跟个大姑爷似的天天穿着喜庆的长袍,出现时,差点闪瞎南青的双眼。
因为他还戴簪花。
“你这是。”南青举着颤抖的手指。
刘衡之前还怕丑,但穿久就习惯了。
刘衡就大大方方道:“我娘子喜欢读书人戴簪花,所以给我买了纯金的男士簪花,殿下好看吗?”
南青违心夸了句:“非常之好看。”
要不是盯上他的嫁妆,她真想一脚将刘衡踹出去。实在太辣眼睛了。
她便轻咳几下,试探问道:“你娘子贵姓?”
“小名的话叫晋华兰。”刘衡突然脸红起来:“她虽然粗鲁点,但人长得好看。而且还给了不少重金作为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