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南青很佩服自己老婆,她主动搂住她,贴在她脸上道:“还好,岳父开明,不至于让你我无法相守。”
江幽菲唇瓣亲上她的脸。
与此同时。
公馆内突然间失火了。
梁国使者团居住的屋子被一把火烧得死伤大半,宫宴刚过去,就发生外交惨剧。
南裕半夜醒来,怒气冲冲一脚踹开严公公,质问赵国公:“你到底想不想朕坐稳这个皇位?”
“还是说,你希望我将龙椅让给皇兄!”
此话一出,赵国公又怒又失望对着眼前的外孙。
未曾想他当上皇帝,变得如此是非不分,还看不清形势。
“陛下,此事与我无关。”赵国公已经懒得解释。
南裕找不到罪魁祸首,他连连嘲讽道:“很好,赵家,赵国公,这就是大姚的功臣!”
次日,南裕以赵国公办事不力,害得使者死伤大半,革去爵位,禁足一年。
赵家因为赵国公杯革职,不服上奏,通通被南裕找了各个借口拿下。
还让田相官复原职。
田相等党羽重新占据朝廷半边天,他这次吸取教训了。
只要南青在京城一天,他就夹着尾巴做人。
等南青走了,朝廷就是他的天下。
而当南青听说太和公主伤了脸,她就觉得这次联姻不简单。
太和公主根本没想跟新帝联姻。
还因此直接离间了赵家与新帝,让另一个奸臣上位。
她陷入沉思,一时不知要不要帮新帝一把,可他那个性子,就算帮了一次,又会固执己见。
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何况南青也没有那个闲心,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她特地找了太和公主,见她如今已经戴上帷帽,不再以真面目示人。
而白凌迟脸上也是被烧伤的伤疤。
“公主,您到底有什么目的?”南青决定自己问得有点天真。
两国之争,当然希望对方比自己先倒下。
太和公主这次以疏离的口吻回答:“十年内,我大梁必胜。”
南青寻思根本无需十年。
她不语。
太和公主却以更谨慎的口吻问道:“雁南王,你到底想要什么?”
南青微微一愣,看了眼她,还未作答。
白凌迟已经先开口咄咄逼人质问:“笼络突族,让大半的突族为您马首是瞻,服从与您的贸易。”
“可是中原百年来,闻所未闻之奇事。”
“而天有异象,必有兵燹,所以雁南王,您是打算效仿西楚王吗?”
第55章
南青被他的话搞懵了。
好像站在他的角度, 自己就是野心勃勃,城府极深的人。一直在等待机会翻身,然后逆袭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下共主。
她没忍住笑了。
笑得很大声。
笑得白凌迟以不解的目光盯着她。
南青没忍住拍拍这位兄弟的肩膀, 语重心长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争权夺利的。”
“没那么你想的那么简单。”
“男人, 尤其是像您这样手握兵权的男人, 难道对争夺天下不感兴趣?”白凌迟拨开南青的手,显然不相信她这一套说辞。
南青觉得自己没必要跟他们解释, 随便他们怎么想。
“太和公主,无论你有什么目的, 但恭喜你不用嫁到大姚,还不必成为与突族联姻的牺牲品。”南青直接挑开了说。
大梁打什么鬼主意,最后的目的无非就是冲统一去的。
她都懒得去猜了。
太和公主沉默会儿,也跟着问她:“你那番话是真的?”
“什么真的假的, 你见我动过吗?”南青道。
自己在荒北打扫害虫时,都没越过境,否则旁边的邻居还不得吓死。
而且她的铁木兰发明出来不是为了打仗用的, 而是为了防御。
太和公主显然不信:“本宫听说过荒北的铁炮,其威力,弹指挥手间足以让数百人灰飞烟灭。”
“王爷有此武器,即便不用, 也不会有人相信您胸无大志。”
“随便。”对此南青不多做解释。
比如有大炮不用和没大炮的区别大了。
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地盘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同样不用受外界的限制。就是宣告全天下, 荒北即使只是个地方政权,也可以拥有不被随意践踏的尊严。
南青出宫后,严公公已经在外等候许久。
他是趁着陛下醉酒才敢偷溜出来, 见晋王出来,赶忙围了过去:“王爷。”
“严公公怎么还没歇息?”南青缩了缩脖子, 感觉夜里的凉风有点阴寒。
严公公道:“王爷有要紧事要通知您。”
南青立即竖起耳朵听:“你说。”
之后严公公将口信带了过来。原来是赵国公请求与她会见一面。希望借助她的力量重新回到朝廷。
南青就奇怪了。昔日的敌人怎么会以为自己会帮他们?
她不找赵家算账都算他们运气好了。
“本王没空。”南青转身就要走。
严公公顿时急了:“王爷,赵国公开出丰厚的条件,您不听听?”
南青只好停下脚步:“洗耳恭听。”
严公公立即将手里的地图和地契交给南青。
南青奇怪打开发现是西北两府的地契。
不知何时早就被赵家收为私产?如今赵家为了挽回自己在朝廷的地位,要开始割肉讨好她。
南青稍微思考一下,问严公公:“西北两府属于私产一事,朝廷知道吗?”
严公公道:“西北是赵国公祖上打下的封地,历代天子都默认赵家在西北的自治权,只是明面上还归属于朝廷。”
原来如此。
这个赵国公真是好算计!知道她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打通西北市场,所以对她一定很有诱惑力。
不过想到赵国公并没有阻挠她去西北开拓市场,显然另有打算,不是为了利润,就是等荒北商人开拓好市场,直接过河拆桥窃取成果。
这种事新帝就是现成的例子,只能说外孙外公真是一脉相承。
“行,你转告赵国公,从周凡和九万降兵身上下手。”南青给出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皇帝怄气,无非是打败战失去信心,如果大姚军队还能继续展现战斗力,不仅能让底层激发士气,还能压一压朝廷内的投降派。”
当然最大投降派就是田相。
赵国公作为保守派跟投降派比起来,显然要清正多了!
她当然是仗打得越慢越好,那样荒北还能多几年发展的空间。
严公公没想到晋王能想出这种洗白的手段,他不解道:“可是王爷,周凡真的有能力领军?”
“赵国公年事已高不用上战场,但他好歹是个老军事家,完全可以在背后指挥年轻人打仗。”南青特地提醒道:“你要是有空还是劝劝赵国公,别光盯着自家子弟,或者世家子弟,这些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自然比不上外面风吹雨打锻炼出来的底层弟子。”
“只要他给予机会,受他恩惠的人,又岂会轻易背叛他?”
严公公闻言若有所思地盯着南青。
没想到晋王对打仗一窍不通,但却对天下之事了如指掌。
听晋王的肯定没错。
“那咱家就去转告赵国公。”严公公朝南青行了礼,便匆匆离开了。
南青打了个哈欠,便也很快回去了。
子时,赵国公府内,赵国公一直打着儿子赵庭出气。
痛骂他不知好歹,没有三板斧居然敢挑衅大梁名将。
若不是朝中有人帮忙说话,他怕是小命不保。
赵庭是他最爱的幼子,无论是样貌和脾气都跟他一般,非但没有服气,反而叫嚣着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又惹得赵国公拿着鞭子抽了一顿,抽的全府都是赵庭的惨叫声。
赵庭的母亲跪在地上替儿子求饶,都被赵国公一脚踹开,显然已经失去理智了。
直到,下人进来通报:“严公公来了。”
赵国公才勉强寻回一丝理智,最后发泄般朝妻子道:“慈母多败儿!带回去,别在客人面前丢人现眼。”
赵氏夫人这才和丫鬟扶起几近昏迷的赵庭离开大厅。
赵国公连收拾都来不及,就请严公公进来。
严公公便闻见浓重的血腥味,显然赵国公刚刚才伺候了家法。
赵六公子,文不成武不就,又年纪轻轻身居高位,难免缺乏沉淀显得轻浮不稳重。
不过朝廷可没时间等他成长起来,肩负护国大任。
“赵国公,您可要手下留情,别把王爷好不容易救回来的公子给打死了。”严公公有意调和赵国公的家事。
赵国公知道宫里的人精,要是没好处是不会掺和他的家事,八成是他交待的事办成了。
“严公公所言极是。不打了,我也累了。”赵国公丢下鞭子,让丫鬟上了茶。